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韦编三绝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关于韦编三绝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03 更新时间:2023/12/8 4:44:10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韦编三绝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表示多次;绝:断。孔子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形容读书勤奋。

【历史典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周易》这样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幼丧父,但他勤奋好学,曾拜许多人为师,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他涉猎十分广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钻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所以,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

【成长心语】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一次次不断地重复与温习,需要专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没有强健的筋骨,却既能吃到地面上的浮土,又能饮到地下深处的水,就是因为用心专一。专注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它会在你走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为了专心做好一件事,必须远离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坐怀不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坐怀不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坐怀不乱【拼音】:zuòhuáibùluàn【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

  • 成语"按兵不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按兵不动”?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按兵不动【拼音】:ànbīngbùdòng【解释】: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成语故事】:春秋末,晋国东部的卫国是个弱小的诸侯国。被迫与晋国结盟,实际上完全听命于晋国,不住

  • 成语"魑魅魍魉"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魑魅魍魉"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魑魅魍魉”是什么意思?“魑魅魍魉”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代,五霸之一的楚庄王领兵征讨小国陆浑。当军队行经洛阳郊区时,庄王为炫耀武力,令周人畏惧,竟在周朝境内列兵示威,周定王又惊又怕,马上派大臣王孙满献上许多礼物,以

  • 成语"背水一战"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背水一战”?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背水一战【拼音】:bèishuǐyīzhàn【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

  • 成语"红叶题诗"是什么意思?"红叶题诗"背后的浪漫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红叶题诗”是什么意思?主要说的是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僖宗(862~888年),即李俨。唐代皇帝。懿宗子。公元873~888年在位。处封晋王。十二岁时受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即位后专务游戏,称宦官田令孜为“阿父”。乾

  • 成语"捉襟见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捉襟见肘"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捉襟见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zhuōjīnjiànzhǒu【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成语故事】: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叫曾

  • 历史文化探索:举案齐眉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表示尊敬,用来形容夫妻间互敬互爱。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那么典故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故事内容: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闵公元年》,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庆父是鲁国的公子,但曾先后杀了两位国君。齐国大夫仲孙湫就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停止的。庆父,姓姬,字仲孙,他是鲁桓公之子,鲁庄公的异母弟。鲁庄公有三个兄

  • 历史文化探索:神机妙算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神机妙算,汉语成语,拼音是shénjīmiàosuàn,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出自《后汉书·王涣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时期,刘备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派诸葛亮去联合孙权。但东吴的周瑜心胸狭小,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总想

  • 成语"踌躇满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踌躇满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踌躇满志【拼音】:chóuchúmǎnzhì【解释】: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成语故事】:战国时候,有个厨师宰牛的技术非常高超。有一次,他给梁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