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闻一知十"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闻一知十"出自于哪里?

成语"闻一知十"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闻一知十"出自于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84 更新时间:2024/1/19 2:47:20

成语“闻一知十”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闻一知十”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闻一知十】故事的主人公: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典故颜回好学记载,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卫国(今河南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

【闻一知十】是什么意思?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闻一知十】出自哪里?

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赐也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一知十】词语辨析:

【闻一知十读音】:wényīzhīshí

【闻一知十的近义词】:触类旁通、问牛知马、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

【闻一知十】典故: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

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

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鸿鹄之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鸿鹄之志【拼音】:hónghúzhīzhì【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

  • 儒林外史里鲍文卿为何能够如鱼得水呢?他有哪些不同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外史》一书,“其至精之义,尤在辨别德器”(刘咸炘《小说裁论》)。作者从不像他抨击的势利之徒那样以身份标价格、分高下,而始终是以人品定贤否的,而且由于他对上流社会失望,又特别注重用贱行中的君子风来侧击、反讽那些“君子”队伍中的贱行,于是有了身为戏子,而品德却是上上人物的鲍文卿。常言道:大块一戏场,古

  • 成语"债台高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债台高筑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债台高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是形容欠债很多。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注引服虔说: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成语故事三千多年以前,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朝代的时候,周朝是十分兴盛的,这就是所谓"大周八百年"。可是传了八百多年

  • 成语"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不求甚解"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不求甚解”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参与【不求甚解】故事的主人公:主人公:陶渊明【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不求甚解】出自哪里?晋·陶潜(陶渊明)《五

  • 成语"手不释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手不释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手不释卷【拼音】:shǒubùshìjuàn【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成语故事】: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

  • 关于田稷退贿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田稷退贿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出类拔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出类拔萃”?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出类拔萃【拼音】:chūlèibácuì【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成语故事】: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为孟子:孔子、伯夷和伊

  • 成语"孤注一掷"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孤注一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孤注一掷【拼音】:gūzhùyīzhì【解释】: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辽军进攻中原,奸臣王钦若要宋真宗把国都迁到南面去。宰

  • 如何理解成语"一目十行"?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目十行”?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目十行【拼音】:yīmùshíháng【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成语故事】: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

  • 成语"大放厥词"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大放厥词"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大放厥词”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大放厥词”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dàfàngjuécí【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成语故事】:“大放厥词”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