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白圭之玷"有什么典故吗?"白圭之玷"含义详解

成语"白圭之玷"有什么典故吗?"白圭之玷"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54 更新时间:2023/12/18 18:04:43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白圭之玷”有什么典故,“白圭之玷”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大家一起分享。

【白圭之玷】故事的主人公:

卫武公(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卫氏,名和,卫釐侯之子,卫共伯之弟,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8年在位。

【白圭之玷】是什么意思?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一个斑点。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圭之玷】出自哪里?

《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白圭之玷】词语辨析:

【白圭之玷读音】:báiguīzhīdiàn

【白圭之玷的近义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白圭之玷的反义词】:十全十美

【白圭之玷用法】:偏正式;作状语

【白圭之玷】典故:

卫武公(约公元前853年——前758年),卫康叔九世孙。卫侯之子,姓姬,名和,卫都朝歌人。公元前812年,卫候死,卫武公继位。他在执政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

后来,太戎杀周幽,卫武公率兵佐周抵戎,在战斗中立了大功,被周平王封为公。

卫武公在位55年,能自责,百采众谏,与下臣共勉。他95岁时,曾作《抑》诗以自儆。诗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报之以,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正如《国语。楚语》所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更和《宾之初筵》,以嗜酒之风。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谥为“武”。卫人感其德,赋《淇澳》歌颂其高风大德,诗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兮兮!”、“充耳莹,会弁如星。终不可谖兮!”明弘治间(公元1488年),淇人在山区耿家湾修武公祠,以志不忘。祠北坡建有“斐亭”一座,亭下绿竹莲藕,游者四至,年年有祭,祠前小石河(古美沟)更名思德河,(意永思武公之美德),河下一村原槐荫称思德村,祠四周崖壁题诗多首,其一曰:

荣主爵骨骄逸,常把箴儆分付诗。

九十五年犹不老,忆千万载系深思。

高风直共在,盛德还同天地期。

漠漠荒祠成古迹,至今淇水尚依依。

明未崇祯年间,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记之:“圣从川湄千秋睿,德就山磨万。”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小时了了"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小时了了【拼音】:xiǎoshíliǎoliǎo【解释】: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成语故事】: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

  • 成语"始终不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始终不渝”?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始终不渝【拼音】:shǐzhōngbùyú【解释】: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成语故事】: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政治迫害日益加重。一些对现实不满而想逃避的人,或厌世思想的人,都愿

  • 成语"朝秦暮楚"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朝秦暮楚"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朝秦暮楚”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朝秦暮楚”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朝秦暮楚】是什么意思?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朝秦暮楚】出自哪里?宋·晁补

  • 如何解释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拼音】:qiánshìbùwàng,hòushìzhīshī【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成语故事】:齐威王痛改前非公元前379年,齐

  • 成语"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买椟还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买椟还珠【拼音】:mǎidúhuánzhū【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

  • 成语"拒谏饰非"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拒谏饰非”?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拒谏饰非【拼音】:jùjiànshìfēi【解释】: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成语故事】:荀子(邯郸籍学都)经常探讨国家政体与管理的问题,他在《荀子.成相》这篇著作中

  •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挥而成”?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挥而成【拼音】:yīhuīérchéng【解释】: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成语故事】:文天祥是南宁人,他二十岁那年,在集英殿接受皇帝考试时,针对朝

  • 关于曲突徙薪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曲突徙薪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饮醇自醉"该怎样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饮醇自醉【拼音】:yǐnchúnzìzuì【解释】: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成语故事】:三国时吴国的名将周瑜,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仪表堂堂,容貌美好。他自小与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帮助孙策向江东发展,建立了孙氏政权。公元198年,周瑜来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并封他为建成中郎将

  • 成语"与狐谋皮"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与狐谋皮"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与狐谋皮”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与狐谋皮”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yǔhúmóupí【解释】:谋:商量。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成语故事】:周朝的时候,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