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空前绝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空前绝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28 更新时间:2023/12/7 5:02:03

解释成语“空前绝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空前绝后

【拼音】:kōngqiánjuéhòu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成语故事】:

“空前绝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

这个成语来源于《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

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拼音】: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解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成语故事】:“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

  • 成语"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抱薪救火”?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抱薪救火【拼音】:bàoxīnjiùhuǒ【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成语故事】: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好

  • 成语"​铁杵磨成针"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铁杵磨成针”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又出自于哪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典故出处铁杵磨成针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

  • 成语"一丝不苟"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丝不苟【拼音】:yīsībùgǒu【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成语故事】: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

  • 成语"以古非今"该如何解释呢?历史出处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古非今【拼音】:yǐgǔfēijīn【解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成语故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席,庆贺自己寿辰,六十位博士前来拜寿。酒宴开始以后,远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

  • 如何解释成语"人琴俱亡"?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琴俱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琴俱亡【拼音】:rénqínjùwáng【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成语故事】:“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已、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这个成语

  • 成语"休戚相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休戚相关【拼音】:xiūqīxiāngguān【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族人晋厉公的排挤,不能留在国内,而客居到周地洛阳,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周王的大夫单

  •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秉”是执、握的意思,这里指执笔书写。“直”是指正、不曲的意思。“秉笔直书”的意思就是,写史书根据事实记载,而不去隐讳事实。“秉笔直书”的历史典故是发生在春

  • 历史文化探索:风声鹤唳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风声鹤唳,拼音是fēngshēnghèlì,唳:鹤叫声。释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出自于《晋书·谢玄传》那么成语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

  • 成语"各自为政"出自于哪个典故?"各自为政"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各自为政”出自于哪个典故?“各自为政”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郑国与宋国一直不合,两个国家之间常常有战争发生。有一次,郑国又准备出兵攻打宋国,于是宋国派出大元帅华元为主将,率领军队迎战敌人。在两批人马交战前,华元为了鼓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