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35 更新时间:2023/12/6 11:40:46

解释成语“下里巴人”?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下里巴人

【拼音】:xiàlǐbārén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学艺术。

【成语故事】:

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楚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

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歌唱。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有好几千人跟着唱。后来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有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远大,行为高尚,怎能被一般人理解呢?我的情况正是这样啊!”

楚王听了宋玉这番狡辩,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成语“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用“下里巴人”代表通俗浅近的文艺作品。这两个成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常在一起对比地使用。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画龙点睛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画龙点睛,读音huàlóngdiǎnjīng。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那么典故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

  • 成语"鹬蚌相争"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yúwēngdélì【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成语故事】: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

  • 成语"奇货可居"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奇货可居”?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奇货可居【拼音】:qíhuòkějū【解释】: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成语故事】:战国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

  • 成语"削足适履"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削足适履【拼音】:xuēzúshìlǚ【解释】: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成语故事】: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

  • 如何解释成语"三迁之教"?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三迁之教”?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三迁之教【拼音】:sānqiānzhījiào【解释】: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成语故事】:孟子名珂,是我国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是个很有教养

  • 历史文化探索:感恩图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感恩图报,读音是gǎnēntúbào,意思是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出自《寄欧阳舍人书》。那么成语感恩图报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

  • 历史文化探索:升堂入室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升堂入室,汉语成语,拼音是shēngtángrùshì,意思是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后来多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先进》。那么成语升堂入室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

  • 成语"味如鸡肋"出自于哪里?"味如鸡肋"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味如鸡肋”出自于哪里?成语“味如鸡肋”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味如鸡肋】故事的主人公: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味如鸡肋

  • 成语"一言九鼎"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言九鼎【拼音】:yīyánjiǔdǐng【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

  • 债台高筑语出《汉书·诸侯王表序》,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债台高筑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