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随珠弹雀"?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随珠弹雀"?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41 更新时间:2024/1/24 22:06:16

如何解释成语“随珠弹雀”?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随珠弹雀

【拼音】:suízhūtánquè

【解释】: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因而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成语故事】:

庄子·让篇》有这么一个故事:鲁侯(或谓即鲁哀公)听说颜阖是个贤明的人,想请他出来为国家出点力,便派人先送一份礼物去。颜阖家里很穷,住在一个破烂的村子里,这一天正披着件粗麻布旧衣,在那儿喂牛。鲁侯派的人来了,向颜阖问道:“喂,这儿是颜阖的家吗?”颜阖说:“是的,这是我的家。”那人这才知道他就是颜阖,便说明来意,把带去的礼物当面交给他。颜阖不受,说:“恐怕你听错了?要是送错,你会获罪的,还是回去问问清楚吧!”那人就这样被打发走了。可是不一会,又来了,说:“没有错,就是送给您的,无论如何,求您一定收下!”那人放下礼物就走,颜阖还有什么办法推辞呢。

《庄子》说完了这个故事,接着发表了一段议论,大意是说: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贵送上门来,也并不欢迎,这样的人是难得的。一般的世俗君子,都宁愿冒着危险、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岂不悲哉!其实道理很明白: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以“随侯之珠”,去弹“千仞之雀”,人们一定要笑他是个大傻瓜。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用的珍珠太贵重,而所打的雀子太轻微,得不偿失啊!那么,生命难道不该比宝珠更要贵重得多吗,为什么轻易以生命去求富贵呢?

所谓“随侯之珠”,是传说中的宝珠,有这样一段神话:随侯(春秋时随国国君)曾救治过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直径约一寸的夜明珠来报答他。这颗宝珠因此叫做“随侯之珠”。人们把它作为天下最贵重的珍珠。人们还把它和“卞和之璧并称为“和璧随珠”,或“随珠和璧”、“随和之宝”、“随珠赵璧”以形容稀世的珍宝。

用“随侯之珠”作弹丸,去打飞翔于高空的雀子,这是极不上算的。所以《庄子》说:“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比喻所用代价太大而收获太微、得不偿失,后来就叫“随珠弹雀。”(“随”也可以写作“隋”。春秋时随国在今湖北随县,为楚国所灭。南北朝时,杨坚受封于随,他把“随”改名为“隋”。后来杨坚做了皇帝,又以“隋”为国号,即隋朝,他就是隋帝。从此,“随侯之珠”,也写作“隋侯之珠”。)

“随珠弹雀”,亦作“以珠弹雀”、“明珠弹雀”。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李白求爱遭拒,写下一千古名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李白求爱遭拒绝,写下一千古名篇,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一一《凤求凰》司马相如是历史上的一颗文坛巨星

  • 《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第三十四原文欣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黄帝曰:何谓相顺?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黄帝曰:何谓逆而乱?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

  • 成语"囊萤照书"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囊萤照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囊萤照书【拼音】:nángyíngzhàoshū【解释】: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成语故事】:车胤是晋朝时代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但是因为他家很穷,买不起油灯,

  • 成语"死不旋踵"是什么意思?"死不旋踵"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死不旋踵”是什么意思?“死不旋踵”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死不旋踵】故事的主人公:李膺(110年—169年),字元礼,东汉时期名士、官员。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死不旋踵】是什么意思?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

  • 成语"刮目相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刮目相看"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刮目相看”是什么意思?“刮目相看”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

  • 成语"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咄咄怪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咄咄怪事【拼音】:duōduōguàishì【解释】: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成语故事】:晋代人殷浩,曾做过刺史,后来,受到朝廷信任,在北征后秦时,担任中军将军,统管扬州、

  • 成语"南柯一梦"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南柯一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南柯一梦【拼音】:nánkēyīmèng【解释】: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成语故事】: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

  • 《行宫》为元稹所作,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说十五)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其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现存

  • 历史文化探索:鸡犬升天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鸡犬升天,拼音是jīquǎnshēngtiān,意思是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出自《论衡·道虚》。那么典故鸡犬升天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

  • 成语"毕恭毕敬"是什么意思?"毕恭毕敬"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毕恭毕敬”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毕恭毕敬”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毕恭毕敬】故事的主人公:姬宜臼(?―公元前718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