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风声鹤唳语出《晋书·谢玄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风声鹤唳语出《晋书·谢玄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63 更新时间:2024/1/10 5:54:36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风声鹤唳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讲的是苻坚攻打东晋,因为轻敌苻坚被打败,狼狈过河的时候,听到风吹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出自于《晋书·谢玄传》。

东晋时代,前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80多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自以为胜券在握,就迅速出击,想以多胜少。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这一仗秦军损失1.5万多人,大将梁成也被杀死。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苻坚登上寿春城,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心下惊慌;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草木摇动,影影绰绰,好像也藏了不少晋兵。符坚回过头对符融说:“满山遍野都是晋军,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

因为轻敌而出师不利,苻坚心头阴云密布,他令部队靠记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灵机一动,要求秦军稍往后退,让出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认为机会来了他想趁晋军渡河立足未稳时,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同意后撤。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于是,秦军决定后退。可他没想到,秦军刚吃了败仗,军心涣散,后撤的命令刚下达,秦军便淡不成军,士兵们争先恐后奔逃,苻坚混乱之中被杀死。晋军乘机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待坚中箭而逃。

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失魂落魄的秦兵,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兵来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终南捷径"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终南捷径【拼音】:zhōngnánjiéjìng【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成语故事】: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在都城长安南边的终南山里,住了几十年。他替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白云,表示自己要像白云样的高尚和纯洁。唐玄宗知道了,要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谢绝

  • 成语"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你知道“秦晋之好”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我们都知道有“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就是从秦国和晋国两国之间通婚这件事情上来的,而现如今也用秦晋之好来祝贺结婚的新人,希望他们婚姻美满。但秦晋之好虽然包含着很好的寓意,但历史上的两国之间,从来都不可能存在永恒的友谊,那即便是世代通婚,秦

  • 成语"方寸已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方寸已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方寸已乱【拼音】:fāngcùnyǐluàn【解释】:心已经乱了。【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备因兵败暂时投靠荆州刘表。他听说徐庶很有谋略,便请来做自己的谋士。不久,曹操进攻荆州,刘表病死,刘备向南

  • 如何理解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拼音】:wànshìjùbèizhǐqiàndōngfēng【解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 成语"二竖为灾"是什么意思?"二竖为灾"背后的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二竖为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二竖为灾】故事的主人公: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据,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国晋国的一位君主。【二竖为灾】是什么意思?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二竖为灾】出自哪

  •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朽木不雕”?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朽木不雕【拼音】:xiǔmùbùdiāo【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成语故事】: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

  • 成语"杞人忧天"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杞人忧天”?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杞人忧天【拼音】:qǐrényōutiān【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成语故事】:春秋时,杞国有个人一天到晚都在担心天

  • 成语"无能为役"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无能为役【拼音】:wúnéngwéiyì【解释】: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一年齐项公派兵攻打鲁国,包围了鲁国北部边垂的小城龙地。齐顷公有一位宠信的将领,名叫卢蒲就魁,想争夺战功,就首先去攻击龙地的城门,但龙地的守兵很英勇,经过

  • 成语"小户人家"是什么意思?"小户人家"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小户人家”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小户人家”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小户人家】故事的主人公:和氏【小户人家】是什么意思?人口少的人家。旧时也指寒微人家。【小户人家】出自哪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和氏道:‘我们是小户人家,不像大

  • 诸葛亮施展祈禳之法延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向天借命失败了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历史记载,诸葛亮到这个时候就死掉了,所以不管你怎么瞎编,什么时候死那是改不了。所以就编了一个情景,魏延推翻了七星灯,诸葛亮命丧五原丈。三国演义这里的暗示和诱导成分是非常厉害的,如果你不看三国志,只看三国演义的话,你就觉得魏延罪该万死,如果不是魏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