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即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看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又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这正应验了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治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更多文章
商朝以何色为尊 是白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以白为尊尚金德周朝以黑为尊尚水德汉朝以红为尊尚火德唐朝以黄为尊尚土德明朝以红为尊尚火德(明朝之前有个元导致五德学说开始衰败所以明朝在颜色上不太好说)清朝五德说彻底抛弃了民国又开始恢复但又没什么生命力了!!!
商朝妃子服饰的颜色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虽然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制趋同,但实际上商朝的服饰还是具有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比较高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青铜器高度发达,可谓空前绝后,商代青铜器根据风格可以分为五个时期,逐步发展,饕餮纹的成形、浅浮雕逐渐变为高浮雕、纹饰细化…西周代替商之后青铜文明明显衰落。其次商代宗教也比较发达,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都是祭祀的产物,现在有学者(张光直)推测商代流行的是萨满教。再次,商代贸易发达,与周边民族有经济交流,
哪些是文化企业的范围?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企业的具体范围:1。文艺表演团体;2。文化、艺术、演出经纪企业;3。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展览的企业;4。从事演出活动的剧场(院)、音乐厅等专业演出场所;5。经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设立的文物商店;6。从事动画、漫画创作、出版和生产以及动画片制作、发行的企业;7。从事广播电视(含付费
商周青铜器的用途和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课件中给你找的,累死了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时代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相当于商二里冈文化期。郑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测定碳14年代为公元前1620年,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上下层青铜器的差别不是属于风格方面,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商代早期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由于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邑之故。重要的有二里
简述商周青铜工艺时代的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而是便于长期收藏。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线条畅达,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首先,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周的青铜器通常分为饪食器、水器、酒器、兵器、乐器、工具、杂器等七大门类。青铜水器用于盥洗,大致可分为承水器盘、注水器和盛水器,以及碗、釜、盆、缶等。商周时期宴飨前后要行活盥之礼。西周宣王时期的虢季子白盘是以铭文重要而闻名的青铜盘,有110字,颇为罕见。青铜酒器主要有饮酒器爵、角、觯、觚,盛酒器尊
商朝的宗法制对我国有什么长远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国民心中根深蒂固,后来的王朝任人唯亲,形成各种裙带关系。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格守孝道成为中华美德。
商朝的疆域范围不大现在的广东那时还不算商朝,那么想问跟商朝同期存在的(现在为中国疆域)的国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大体在今黄河中下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