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佛教文化、儒学文化和道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三种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人们行为处事的方式,以及为人们的生存提供精神上面的支持。而且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含范围其实是特别广泛的,就比如说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文字、语言,哪怕是中华武术、传统音乐和戏曲等都是其所包含的范畴。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才有了现如今的辉煌,最早时候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传统文化的雏形,经过炎、黄二帝的发展到了夏朝真正的被确立下来,再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沉淀才有了现在绚丽多彩的文化。不过在现在很多学者的眼中《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因为最早的时候无论是道教还是儒学《周易》都是他们所信奉的经典,后来老子《道德经》的出现使得道教的思想更进一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流派。
再后来到了汉代的时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很快在中原就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与其他两派形成鼎力的状态。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对立”的状态,但是却丝毫阻挡不了“三教合一”的大趋势(当然并不是指各个教派之间的融合,而是文化思想之间的贯通),在宋朝的时候宋孝宗就提出了“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文化理念。
孔子创立儒学并且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学的核心思想,道教则讲究的是“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而佛教的核心思想则为“慈悲”,用《增一阿含经》中一句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些听起来可能会有一些抽象,这些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就比如说古代文学一些作品、绘画、戏剧、雕塑都是受其影响而产生的。
春节、二十四节气、除夕、书法、绘画等,我国传统文化实在是太广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