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京地区的哪6项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地区的哪6项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80 更新时间:2024/2/5 14:03:06

长城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互相防御和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在地形险要之处相继兴筑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从前的长城连接起来。在以后的几个历史时期,经过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毁坏,保存到今天的大都已是断断续续的遗迹。而在这些遗迹中保存最完整、最坚固、最雄伟的是明代长城。长城绵亘中国的十一个省、市、自治区,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约12600华里。它不仅是古代最雄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非凡最伟大的古老建筑之一。天坛天坛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古代帝“祀天”的处所,面积273公顷,分内坛和外坛两部分。内坛北为“祈谷坛”,南为“寰丘坛”,中以丹碧桥相连,形成一条南北轴线。主要建筑宏伟壮观,分布于轴线附近,周围环绕数千古柏,气氛庄严肃穆,是古代匠师的杰作、古代珍品,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园内有“祈年殿”、“皇穹宇”、“寰丘”、“斋宫”、“长廊”等名胜古迹,有回声建筑“回音壁”,有“月季园”、“双环亭”等名园景区。天坛地处北京城区的东南,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群、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其壮丽形象今天已成为北京旅游业的标志。故宫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宫殿建筑9000多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左右辅以华殿、武英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后寝以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为中心,左右辅以东西六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明清两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明清宫廷历史、宫殿建筑和古代艺术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多为历代艺术珍品。故宫展览有“宫廷史迹陈列”和“历代艺术陈列”两大体。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西路养心殿、储秀宫等宫廷原状陈列;后者分布在中路各宫殿的两庑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馆、青铜器馆、绘画馆等,展示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陶瓷馆为“陶瓷通史陈列”,展出了各时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铜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战国各时代青铜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国青铜文化的基本面貌。绘画馆以专题展览为主,轮流展出馆藏绘画精品。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至初年营建思陵,长达200多年间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陵寝建筑具有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陵内计养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除皇帝陵外,陵寝区域内还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监墓1座,以及行宫、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筑。明十三陵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优秀范例,规模宏大、典制完备、选址审慎、设计精到、施工精细、用材考究。其布局经营,在满足礼制功用的同时,与山川、水流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结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石牌坊、石像生、长陵恩门、恩殿以及定陵地下宫殿等建筑,造型大方,材质精良,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美杰作。明十三陵既沿袭了前朝制度,又有创新,并对清朝陵的陵寝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清东陵、清西陵主陵神道由前而后依序建造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的布局,以及各陵前方后圆的陵宫布局,宝城、明楼、石供案、两柱牌楼门、三座门、隆恩殿、隆恩门纵向中轴布列的布局方式,均借鉴了明十三陵陵寝制度。清泰陵与明昭陵宰牲亭、神厨、神库的布局几乎完全一致。这表明,明十三陵在陵寝制度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在明十三陵营建中,还有明朝著名的工程技术人员蒯祥、陆祥等参与,明长陵的神功圣德碑上刻有著名书法家南云书丹,明仁宗朱高炽御制文《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及清乾隆皇帝、嘉庆皇帝的御制诗文。明十三陵所以能够让世界瞩目,因为它不仅是中国帝陵建筑的典型范例,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认为人死后,灵魂犹在,还有饮食起居的需求。因此,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寝建筑比拟皇宫,红墙黄瓦,楼、殿参差,显示了真龙天子的尊崇地位和君临天下的浩大气势。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十三陵还历经清朝和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其历史遗存,不仅是研究明朝陵寝制度、丧葬典制、祭祀礼仪、职官体制和建筑技术、工艺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也记录着清朝和民国年间的沧桑历史。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由著名宫廷建筑师雷家玺设计,建于1750~1764年。占地约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500余万两白银重修,改名为颐和园。园内殿堂楼阁、游廊水榭等建筑,精巧华丽,布局严整。颐和园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境内,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原是清代的和行宫。1992年它被评为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园中的彩绘长廊长达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被列入吉尼斯大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是北京房山县的一个镇,距北京城约50公里。附近的龙骨山是“北京猿人”的故乡。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伴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地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如下6处及年份:1987万里长城1987故宫1987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1994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1998北京颐和园1998北京天坛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朝纣王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楼主你要直接问帝王的也不好说,因为商代考古目前还不发达,但近几年也开始有了进步,发型服饰之类的资料,最主要来源于商代陶俑。根据陶俑也就能浅显的看出一些,给你贴一些我读书笔记的东西,我下面的内容,除了位高权重者,也还有普通的下层百姓,算是附赠给努的,,,如果你要是写文章的话,估计还是用得上的。商代衣料

  • 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紧急!!一定要文化内涵~~~我来答425482623LV.14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

  • 仰韶文化与酒文化有何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河南渑池(位于河南省西部,隶属三门峡市)仰韶是我国'距今7500~7000年的文化遗址。经1920年、1951年、1981年三次发掘发现,存有大量黑、红、灰、白彩色图案的陶酒器,如钵、盆、碗、壶、罐、瓮、瓶、罪、杯等。这些酒器及其他文物发现,证明仰韶遗址是我国远古文化的核心地区。这些酒器的出现,也说

  • 中华传统服饰的三大特点(内涵)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特点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

  • 商朝的图腾是什么 什么是玄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商代的图腾,无论史书还是甲骨文中都有很多传说和记载,其内容大都与玄鸟生商有关。玄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出自《山海经》,玄鸟的初始形象类似燕子。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关于商代的图腾,无论史书还是甲骨文中都有很多传说和记载,其内容大都与玄

  • 西周时期青铜器有什么基本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谈到西周,大家首先能想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内容非常广泛,比如政治、军事、法律,以至衣食、住行、婚丧等各方面,并且从这些礼乐制度可以体现贵贱有等,上下有别的等级制度。在这种严格的礼乐制度下,西周贵族制作了大量的青铜器,为礼乐制度服务。这种为礼乐制度服务的青铜器就称之为青铜礼乐器。我们先来看一下西周青

  • 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青铜器的特点如下:1、首先,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极其丰富,不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

  • 夏商周的青铜器各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 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青铜器铸造规模大、种类多、工艺精美与西周青铜器相比,商朝青铜器纹饰更为繁复,以饕餮纹、夔龙纹最多。另外商朝时,青铜种类已十分丰富,涵盖生产生活、祭祀礼仪、军事征战等方方面面。食器:(蒸食用具,下部分煮水,上部分防止食物,二者间有镂空,通过蒸汽蒸熟)簋(盛放煮熟饭食)(祭祀和宴飨是盛放黍、稷、梁、稻等

  • 简述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和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种类,按照用处可以分为礼器,兵器,酒器,炊器,食器,乐器,车马器等,最多的是礼器,礼器里面也包括酒器,食器等类型,但主要是用来祭祀的.一般来说,食器包括鼎,镉,,,,豆等,酒器有爵,角,,觚,兕觥,尊,卣,方彝等.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