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散曲的体制有哪些?风格是什么样的?

散曲的体制有哪些?风格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4/1/17 13:20:27

散曲是元朝艺史上的明珠,那么散曲的体制有哪些?风格是什么样的?其实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小令

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以四支同调小令分咏春、夏、秋、冬,构成一支组曲;《录鬼簿》载乔吉曾有咏西湖的〔梧叶儿〕百首,是重头小令之最长者。联章体虽以同题同调的组曲出现,内容上互有联系,但组曲中的各支曲子仍是完整独立的小令形态,故仍属于小令的范畴。

套数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它们一为短小精练,一为富赡雍容,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

除此之外,散曲体制中还有一种带过曲。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带过曲属小型组曲;与套数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可见,带过曲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身上显然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了它们的优秀传统。

然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例如,词牌句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损。而散曲则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规定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又如,词的句式短则一两字,最长不超过11字;而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

这主要是由于散曲采用了特有的“衬字”方式。所谓衬字,指的是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

如〔正宫·塞鸿秋〕一曲,其末句依格本是七个字,但贯云石的《塞鸿秋·代人作》,末句作“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变为14个字了。这本格之外所增加的七个字,就是衬字。

至于哪七字属衬字,从以辞合乐的角度看,并无须确指。增加衬字,突破了词的字数限制,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同时,在艺术上,衬字还明显具有让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例如关汉卿《不伏老》套数,〔黄钟尾〕一曲,把“我是一料铜豌豆”七字,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一来,显得豪放泼辣,把“铜豌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传统的抒情文学诗、词的语言以典雅为尚,讲究庄雅工整,精骛细腻,一般来讲,是排斥通俗的。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披阅散曲,俗语、蛮语(少数民族之语)、谑语(戏谑调侃之语)、嗑语(唠叨琐屑之语)、市语(行话、隐语、谜语)、方言常语纷至沓来,比比皆是,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中。

散曲的句法讲求完整连贯,省略语法关系,直接以意象平列和句与句之间跳跃接续等诗、词中常见的写法,在散曲中却较少见,因而,散曲的语言明显地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

凌濛初《谭曲杂札》评散曲的语言“方言常语,沓而成章,着不得一毫故实”。清黄周星《制曲枝语》云:“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都是对散曲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语言风格的精辟概括。

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在我国古代抒情性文学的创作中,尽管存在着各种风格争奇斗妍各逞风骚的情况,但含蓄蕴藉始终是抒情性文学审美取向的主流,这一点在诗、词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散曲在审美取向上当然也不排斥含蓄蕴藉一格,这在小令一体中表现得还比较突出,但从总体上说,它崇尚的是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之美,与诗、词大异其趣。

任讷对散曲的这一审美取向作过精彩论述:“曲以说得急切透辟、极情尽至为尚,不但不宽弛、不令蓄,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待者;用意则全然暴露于辞面,用比兴者并所比所兴亦说明无隐。此其态度为迫切、为坦率,恰与词处相反地位。”

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蕴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显,其情不畅,直待极情尽致酣畅淋漓而后止,上举关汉卿《不伏老》套数〔黄钟尾〕一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同时,由于散曲多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可以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可以有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也对这一审美取向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之效。

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它是金元之际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乐曲的变化;传统思想、观念的相对松弛;知识分子由于地位的下降更加接近民间,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他们的欣赏趣味反馈于文学创作等一系列因素合力的产物。

散曲以其散发着土气息、泥滋味的清新形象,迅速风靡了元代文坛,也使得中国文学的百花园里又增添了一朵艳丽的奇葩。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吕布和刘备之间,陈宫为什么没有选择辅佐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宫这样聪明的人为何看不上刘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了解一下陈宫的事迹,你就会发现陈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往往做了一个大的决定之后,

  • 渡渡鸟是什么时候灭绝的?渡渡鸟为什么会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渡渡鸟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甚至有些地区已经灭绝了。那么,渡渡鸟什么时候灭绝的呢?首先,渡渡鸟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垦,这导致了渡渡鸟的栖息地越来越少。此外,一些人类活动也会

  • 在逃到乌江边上的时候,项羽为什么不是渡江而是自刎?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一定要在乌江边自刎而不是渡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

  • 京剧板式中的板眼指的是什么?京剧板眼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京剧板式中的板眼指的是什么?其实在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板眼是中国传统音乐中节拍形式的通称。其种类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无眼

  • 历史上黄皓肆意弄权,姜维为什么除不了他?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黄皓是刘禅的宦官,蜀国后主无能,导致了宦官弄权。那么面对黄皓肆意弄权,忠臣姜维为什么除不了他?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对皇帝来说,宦官比任何势力都值得信赖,原因很简单,太监政治上可靠。何以见得?太监没有生育能力!第一,动机上,没有子孙就没有野心。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没有孩

  • 周瑜为什么不是孙坚部下,还曾经离开孙策而辅佐袁术?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既然从小亲如兄弟,周瑜为什么不是孙策之父孙坚的部

  • 项羽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为什么却败给了刘邦?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楚汉之争时,项羽打了几十场胜仗,为什么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详细介绍,一

  • 为什么武则天到最后都无法架空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无法架空自己的丈夫唐高

  • 在二十八星宿中,玄武代表的是什么方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想知道在二十八星宿中,玄武代表的是什么方位吗?其实玄武是由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曾经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北方七宿,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

  • 楚汉之争爆发后,英布为何选择背叛项羽而归顺刘邦?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作为项羽麾下唯一封王的大将,英布后来为什么归顺刘邦的详细介绍,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