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汉朝之前汉族叫什么?详解汉族的演变

在汉朝之前汉族叫什么?详解汉族的演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10 更新时间:2024/1/4 16:18:32

众所周知正是因为西汉的无比强大,所以才有了汉族这个名称,那么在汉朝之前汉族叫什么?其实那时候的中原人民一直以华夏族自居,并将国土以外的民族称为夷,但华夷之分随着战争带来的动荡变迁之间淡化。

《尚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势力强大,边疆屡受侵犯,汉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制度上也沿用秦朝旧制,郡县制的编户齐民(即地不动、户不动、人不动)促进了地区族群状态的稳定发展,将各族人民同地域、生产力、生产关系牢固的绑定在一起。

待到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大败匈奴,汉武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汉人迁入西域生活、西域客商到中原谋生,又极大的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融合。

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成为指导思想,少数民族从最开始军事势力上的被动臣服转向思想文化上的主动交融。

西汉初年,采用黄老之学的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政通人和、百废待兴。文帝景帝时期,曾多次下令轻徭薄赋、减免田租,对待少数民族的寇边,也是以保存实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军事防御。

种种减轻人民负担的举措起到了以德化民的作用,文景之治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江淮地区的闽越人、珠江流域的南越人以及东北部的戎狄和西部的羌族被编入户,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到了汉武帝时期,他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思想文化上的统一提高了多民族观念的一致性。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对各民族起到了约束作用,促进了民族文化认同,思想的统一带来了观念的融合,也成为华夏族向汉族转化的理论支撑。

华夏族起源与发展

民族精神文化是其发展的动力与核心,华夏族文化最早可追溯与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二者相互融合,构成了华夏文化的前身。

人类发展由原始群落到氏族、由部落联盟到统一的国家。部落时期也就是历史传说中的炎黄二帝与颛顼时期,华夏黄帝、苗蛮炎帝、东夷蚩尤三大部落间由战争到和平,逐渐演变为炎黄两大部落在中原地区相互交融。

夏王朝的建立使活跃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以天下中心自居,称四方为夷,即东夷、北狄、西戎、南蛮。

当时的东夷族是少昊的后裔,与夏部族纷争不断,与此同时南方的三苗部族在与夏部族的战争中落败,部分东夷、南蛮族人归顺夏朝,是为第一次融合。

商朝时期的民族主体依旧是夏族,武丁帝乙等人发动战争开拓疆土,俘虏了大量东夷族和羌族,大量俘虏进入中原生活,是为第二次融合。

周朝以渭水流域的羌族为主体,到此时经由夏、商两朝,已然形成民族间的初步融合,族群间信奉黄帝为始祖,有共同的先祖起源观念,并且由于生活在中原地区,风俗习惯也有所趋同。

此时部落族群经历夏、商、周三朝的演变,形成了华夏族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动荡割据的时期,却同时也是民族融合的一段特殊时期。

当时的各国境内均有夷狄之分,但国人并不排斥外族人,华夏族与蛮、戎、夷、狄诸族是相互杂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互通有无一定程度将各族人民聚拢为一个整体。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举措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上的交流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完善的政治制度以及物质基础也促进了后来汉王朝的相互杂居的多民族向统一的汉民族转变,客观上加速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华夏族的发展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过程,民族的冲突在时间的作用下逐渐淡化,转变为多民族杂居,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相融合的汉族。

总结

战争所带来的人口流动,和平之后的民族融合,大一统王朝为国民提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紧密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削弱了华夷之别的观念。

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国土国民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民族间的冲突与矛盾,儒家文化成为联系各民族的思想纽带,建立在两河流域上的农耕经济组织生产成为多民族融合以及汉族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

以炎黄子孙自居成为汉朝疆域下各民族一致的祖先认同与发展动力,由华夏族逐渐演变为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统一民族汉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清代四大徽班是什么?徽班由来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清代四大徽班是什么?其实四大徽班就是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下面历史吧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以唱“二黄”声腔为主,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

  • 京剧中的"二黄"是什么意思?京剧最主要的声腔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京剧中的“二黄”是什么意思?在胡琴上的定弦是5*2弦。“二黄”是一种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淸的腔调,节奏比较平稳,起音、落腔多在板上。由于二黄唱腔流畅、舒缓,比较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等情绪,悲剧题材的戏多用二黄腔。关于“二簧”腔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据淸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乾

  • 历史上西魏的政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怎么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西魏的皇帝个个苦命,都是被人操控的傀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西魏的政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怎么灭亡的?今天历史吧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北魏末年,都城发生了一件很离谱的事情。当时,太后为了控制政权,居然将亲生儿子元诩毒死,另立幼主元钊。柱国大将军尔朱荣认为机会来了,

  • 为什么说即使张辽身患重病,依旧还是会令孙权忌惮?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有一员猛将,26岁追杀曹操,29岁追杀刘备,46岁追杀孙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辽出生于公元169年,其家族本来是豪商,但因为得

  • 老古话说的"坟边长竹要迁坟,坟前两物变富人"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人想知道老古话说的“坟边长竹要迁坟,坟前两物变富人”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坟墓的两边长了许多竹子,那就代表着风水不利,因此这个人的家眷必须毫不犹豫地为他迁坟。竹子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代表着坚韧,挺拔。在中国古代时期,文人墨客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诗词画作中加入竹子这个元素

  • 如果是赵云兵败麦城,他会做出和关羽一样的选择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败走麦城的是赵云,他是否会步关羽后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羽之所以会兵败麦城,主要是因为他发动了襄樊之战,而关羽之所以会发动襄樊

  • 孟达这位反复无常的封疆大吏,为何也难逃身死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孟达的亲信见事情败露,为求自保,向司马懿投降,孟达随后被诛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28年,曹魏权臣司马懿接到孟达反叛的消息之后,

  • 为何说在水浒传中,步军十大将领杨志进不了前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步军十大将领杨志进不了前三,排名首位的实至名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十位病关索杨雄。杨雄是河南人,步军头领之一,为了救鼓上蚤时迁,梁山

  • 端午节又叫浴兰节的原因是什么?详解浴兰节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端午节又叫浴兰节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古人非常重视五月五日的洗浴,据梁宗镶《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下面历史吧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兰是一种香草,生山野间,其叶煮汤可以治风,故古人夏初采兰成风。《诗经·镶清》就是一首采兰诗。青年们在采兰时,相会于水边,谈情说爱。

  • 汉景帝的性格猜忌狭隘,为何却留下了"仁义之君"的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既然汉景帝是猜忌之君,为什么还会在历史上留下仁君之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般来讲,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