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说吕布启用陈宫,是徐州大战中最大的败笔?

为什么说吕布启用陈宫,是徐州大战中最大的败笔?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50 更新时间:2023/12/24 13:31:5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州之战:吕布身死,三国第一战将的生命终结之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吕布自从被曹操赶出兖州之后,与当时的两大阵营的刘备,袁术关系时好时坏,曹操则是坐镇兖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接着天子的号令,封赏袁绍,使他不能就范,一面又命令依附于他的刘备,讨伐袁术。这个时候,曹操本想南征张绣和刘表,但是因为吕布和他有兖州之仇,再加上吕布盘踞于徐州一带,对许都就是一个威胁,曹操随即出兵徐州,与吕布展开徐州大战。

此时,曹操已经二征张绣完毕,刘备败给了吕布,依附了曹操,而江东两大能人周瑜,鲁肃皆归于孙策,袁术也贸然称帝,袁绍和公孙瓒正在火力全开的火并,此事的东汉末年场景,只能用一个乱字形容。

曹操征伐完了张绣,就火速退回京师,害怕强人袁绍挥军而来,退得非常快,当曹操回到许昌后,才发现,袁绍并没有偷袭许昌,因此,决议要攻打吕布,新仇旧恨一起报了。

这个时候曹操刚一提出这个事情,就遭到了手下人的反对,他们都害怕张绣,刘表率军来偷袭,就会造成曹军首尾不能兼顾,很不动的局面。

这个时候,荀攸站来出来,说到:刘表,张绣都不是心怀大志之人,能保全自己,已经是万幸,他们没有这个胆量干这个事情,吕布则不一样,这家伙骁勇善战,这几年来在徐州地区已然成为一方割据势力,时间一长,会有许多豪杰人才慕名去投奔他,他现在羽翼尚未丰满,还没有勾结袁术等人,现在对他出兵讨伐,一定可以击败他。

曹操听到荀攸讲得头头是道,也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出兵徐州。

曹操刚才徐州境内,就与吕布军短兵相接,但是吕布军却未尝一胜,皆败给曹操,这是因为什么原因那?这是因为吕布陈宫,这也是他徐州大战,最大败笔。

其中两件事情,直接影响了徐州战局:

——第一件:谋士陈宫建议吕布,以逸待劳,主动出击,但是吕布不听,非要和曹操拼杀阵地战,结果在彭城被曹操杀了一个大败,丢城败兵,退守下邺,而到了下邺,吕布却自作主张,主动出击曹操,结果打一次,败一次,处境很是被动。

——第二件:谋士陈宫建议吕布,曹操远来,势不能停留过久。将军如果率领步、骑兵屯驻城外,由我率领剩下的军队在内守城,如果曹军进攻将军,我就领兵攻击他们的后背;如果曹军攻城,则将军在外援救。

不过一个月,曹军粮食吃光,我们再行反击,可以破敌。”吕布同意,打算留陈宫与高顺守城,自己率骑兵截断曹军的粮道。本身这个建议,是可以解吕布徐州为围的事情,但是吕布的妻子却参与了进来,一个妇道人家参与这件事情本来就不是一件好事,她极力反对这件事情,并且说到:“陈宫与高顺一向不和,将军一出城,陈宫与高顺必然不能同心协力地守城。

万一出现什么问题,将军要在哪里立脚!而且曹操对待陈宫犹如父母对待怀抱中的幼儿,陈宫还舍弃曹操来投靠我们;你待陈宫并未超过曹操,就把全城交给他,抛别妻儿家小,孤军远出。如若有变,我难道能再做你的妻子吗?”吕布听完妻子说的话,便将陈宫的建议抛之脑后。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使得陈宫完全被吕布启用,吕布也像一个困兽做最后的斗争。

吕布困兽之斗,逼反侯成,殒命而死。

吕布和曹操相持于城里城外,曹军疲惫,吕布军更疲惫,谋士郭嘉等人劝解曹操趁吕布士气低落,速战速决,便引来江水灌城,吕布见此情形,急的想投降曹操,好在被陈宫给拦住了,因此,吕布继续做着困兽之斗。

也在这个时候,吕布阵营发生了一件改变双方最终局势的事情,吕布的部将侯成,因为喝酒的事情,遭受到了吕布的呵斥,便生了逆反之心,联合了自己的手下部将,将陈宫和高顺抓了起来,率领部下投降了曹操。

吕布一看自己已经陷入从叛亲离的境地,在看到城外的曹军越来越多,内心太过恐惧,几次想自杀,都被手下拦住,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向曹操投降。

他一见到曹操,便对曹操各种称赞,希望曹操能够留他性命,他愿效犬马之劳,还向一边的刘备求情,结果刘备却一句话,将吕布至于死地。说到“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就这样,三国第一武将,一代枭雄就这样身死人手。

而作为曹操年少好友的陈宫,则是和曹操一顿寒暄后,选择了“杀身成仁”,一个吕布,一个陈宫,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结语;曹操消灭了吕布后,不仅剪除了一个大敌,也为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前,开了一个好头,增强了曹军将领的士气,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得到了徐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也将吕布的人马争夺了过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吕布的旧将张辽,陈群臧霸等人最后都成为了曹操帐下的中流砥柱,为曹氏建立魏国,立下了赫赫功绩。

多年以后,曹操最终在官渡之战上,击败袁绍,成为前三国时期首席强人,也开启了他号令天下,主导汉朝政权的浮沉之路。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养生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呢?今天历史吧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养生”这个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甚至发展为一个产业的词语,本来出自《庄子》。在古代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仅仅是吃饱穿暖就已经很难得了。所以提倡养

  • 贾探春为何会对林黛玉从不待见到待见的本质转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云冈石窟中最早的双窟石窟是哪一座?雕刻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石窟绝大部分都是北魏中后期雕造的,那么云冈石窟中最早的双窟石窟是哪一座?雕刻了什么?下面历史吧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第七窟(西来第一佛洞)公元471-494年第七、八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窟具前后室,主室平面呈横长方形。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文化在这

  •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天然图画是什么样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天然图画是什么样子的?此景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之北。天然图画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阁、竹薖楼、五福堂、竹深荷静,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朗吟阁和竹薖楼为临湖所建,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文物景

  • 被贬下凡的神仙中,为什么只有猪八戒投错了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

  • 唐三彩收藏品时间久数量少,应该怎么保养比较好?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唐三彩收藏品时间久数量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那么应该怎么保养比较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吧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这类收藏品,收藏者可自己动手加固处理。处理前要先观察器物的损坏程度,不要盲目使用各种化学材料,要先制定修复保养方案。釉色没有酥松脱落只是表面泛

  •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子午谷奇谋?原因是蜀汉的老本太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几千人马,诸葛亮为何不敢尝试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因是蜀汉的老本太少,容错率太低。魏延奇袭子午谷的建议,如果成

  • 面对董卓的兵马,孙坚为何示意官员和军队撤回城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坚面对董卓大军来犯,下令:集结部队,不要擅自出兵回应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90年冬天,盘踞江东一带的诸侯孙坚不满董卓的骄横霸政

  • 马谡之所以在山上安营扎寨,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谡在街亭旁边山上安营扎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有下列三个原因。其一,马谡考虑到敌众我寡。面对蜀汉的节节胜利,魏明帝

  • 薛宝琴在被薛姨妈算计之后,她是如何因祸得福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