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薛宝钗对贾宝玉为什么会有了后来的欲拒还迎?

薛宝钗对贾宝玉为什么会有了后来的欲拒还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31 更新时间:2024/1/16 11:03:40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薛宝钗为何对贾宝玉欲拒还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薛宝钗对上贾宝玉,其实本质上就是表姐弟的亲戚关系,但背后里却潜藏在男人和女人的婚姻载体的关系。

薛宝钗和贾宝玉有了接触的机会是在薛宝钗借助贾府时才开始有的,薛宝钗进京是为了参选公主伴读,而后才开始了在贾府的借住生涯。在进宫无望之后,贾宝玉在薛宝钗入住的梨香院里第一次听说了“金玉良缘。”

薛宝钗好奇贾宝玉一出生就带着的通灵宝玉,想要开开眼界,这个时候薛宝钗的丫头莺儿就说了,薛宝钗常年带着的金锁倒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看起来似乎是一对,成功引起了贾宝玉的注意。

这是薛宝钗和贾宝玉两个人关于“金玉良缘”的第一次交锋。在这次之后,薛宝钗一直都保持在淡淡的态度去对待贾宝玉,没有任何其他举动。

可在天长日久中,薛宝钗这个聪明人发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端倪。对于这两个从两小无猜到青梅竹马互生情愫的两人,薛宝钗和大家伙一样,都是保持观望的态度。

可在贾元春省亲之后的一次端午节礼上,薛宝钗似乎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在节礼上,就只有她和贾宝玉的赏赐是一样的,而林黛玉是和其他姐妹一样的。这样的区别对待,薛宝钗开始有了小幅度的动作。

薛宝钗先把只有自己和贾宝玉才有的赏赐带在手上,同时找机会引起贾宝玉的注意,这是薛宝钗的第一次正面出击。

薛宝钗的战略成功了,肤白如雪的薛宝钗带着红得很正点的手串很快就吸引了贾宝玉的目光,甚至脑海里蹦出这要是林妹妹的手就好了,薛宝钗成功把贾宝玉的注意力往自己身上投注。

而后在贾府的借住时间里,薛宝钗一直在很用功的做一件事,就是对贾宝玉的身边人从家人辐射到服侍的丫头,薛宝钗一个人也不肯落下。

在贾府的第一次过生日,是贾母牵头说要给她这个亲戚的女孩过生日,薛宝钗很懂得适时迎合贾母的要求,点戏曲都是按照贾母的喜好来,连点心都选择比较好克化的,符合老年人胃口的。讨好贾母上,薛宝钗很是用心。

对于在贾府里对贾宝玉最疼爱的莫过于贾母了,所以薛宝钗在贾母身上的用心,其实就是一种对贾宝玉的用心。

而在贾宝玉亲生母亲王夫人身上,薛宝钗有着天然的优势,要知道贾元春的节礼赏赐特殊化绝对不是贾元春一个人的作用,王夫人肯定是参与者之一。王夫人支持“金玉良缘”,这就是薛宝钗最大的筹码。可薛宝钗没有恃宠而骄,在王夫人需要的时候,薛宝钗挺身而出。

王夫人身边的丫头金钏因为和贾宝玉调笑,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惹得王夫人大怒,被撵走了。嘴上不服气心里也服气的金钏,在被撵没几天就选择跳井了。王夫人吃斋念佛的人,想着自己逼死一条人命,不得不装样子哭几声,还想给死去的金钏最好的安葬方式,但缺了可以赏赐的新衣裳。

薛宝钗在得知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头金钏跳井之后,就赶忙过去安慰王夫人,得知王夫人的难处之后,主动表示自己有新衣裳,可以让王夫人拿去做人情。王夫人力助的薛宝钗的王夫人需要的时候,对王夫人也是不留余力,这点深得王夫人赞赏。

除了贾宝玉的家人,对贾宝玉的丫头花袭人等都是十分交好,更是对怡红院有个刁蛮难缠的小红都知晓的一清二楚,要知道这可是连贾宝玉自己都不是很清楚的丫头,薛宝钗却了如指掌。

在管家期间,更是把贾宝玉的院里有一个能出来领命种竹子的好手都给选出来了,在人还没成为怡红院的主人,就开始拉拢自己的人脉关系了。

最主要的是,对贾宝玉的头号知心人林黛玉,在潜移默化下让林黛玉也成为自己的知心人。一方面淳淳引导化解两人矛盾,一方面是深入敌军内部,打得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就是真实的薛宝钗,对贾宝玉的多种欲拒还迎的方式,明明其实心里并不是多么喜欢贾宝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得不去努力和争取贾宝玉。要知道薛宝钗的本来的目标可是入宫参选公主伴读,根本没贾宝玉什么事的。

之所以薛宝钗对贾宝玉有了后来的欲拒还迎,其实就是史湘云说的这八个字里:“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在贾府借住的薛宝钗,主要目的是进宫参选,而收获贾宝玉其实就是一种得陇望蜀的思想在作祟,后面的一系列薛宝钗行为都可以用人之常情来解释了。进宫无望,薛宝钗是商人之女,争取贾宝玉就是薛宝钗的很好跳板,一切的一切都是符合人之常情的道理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昆曲都有什么行当?昆曲行当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昆曲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明珠,那么昆曲都有什么行当?因为早期昆剧属于南戏系统,所以它继承了南戏的角色行当体制,同时兼收北杂剧之长,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早期作品《浣纱记》反映了昆剧初创时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戏的七行之外,还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置法,更增设小生、小旦、小

  • 如此有排场的生日会,为何成了林黛玉最可笑的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三星堆玉琮与良渚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考古学家们从三星堆中发掘出了玉琮,而玉琮是良渚文化中的代表文物之一,那么三星堆玉琮与良渚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历史吧小编认为,或许这两种文化有着一定的一致性。1、三星堆发现玉琮玉琮是中国史前时期,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发明的一种玉器,大约距今5000年前出现,它的特点是外方内圆。良渚文明时期玉琮和圆形

  • 为何说王熙凤的最终原谅是自愿的,也是被逼迫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幌金绳是太上老君的法宝,为什么却到了九尾狐手中?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

  • 董卓从洛阳撤向长安时,为什么曹操必须选择追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卓撤到长安,两个原因让曹操不得不孤军深入冒死追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没有地盘十八路诸侯都是从各地赶来的,都是地方的大员,比如袁

  • 为何即使刘备给关羽派了得力谋士,荆州依然会失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刘备给关羽安排一个得力谋士,结果如何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刘备无人可派,他的四大谋士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仅剩两人。刘备

  • 吕蒙杀死关羽后就暴毙而亡,他到底是因何原因而死?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蒙杀死关羽父子后,为何就突然暴毙而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19年,东吴主将吕蒙趁着蜀汉大将关羽在外率军作战之际,尽起东吴大军袭

  • 很多诸侯之所以愿意收留刘备,主要是因为哪些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战败为何能受到各地诸侯的热情接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诸侯的对手都是曹操。刘备皇叔的身份以及他在衣带诏的签名,是很多诸侯愿意收

  • 火焰山土地原是兜率宫的道人,为什么会被贬下界?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