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火耗归公"指的是什么?雍正为什么要推行这个政策?

"火耗归公"指的是什么?雍正为什么要推行这个政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88 更新时间:2024/1/18 8:25:02

“火耗归公”指的是什么?雍正为什么要推行这个政策?其实火耗这个词并非是清朝首创,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了。为火耗?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就是因火产生的损耗,下面历史吧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清朝的钱当今使用的钱大不一样,如今我们使用的多是纸币或硬币,但在清朝人们多数使用的是铜钱或者银两。除此之外一些大宗的交易还会使用到银票,类似于现代的支票。

百姓使用的是这些货币,在征收税的时候自然也要上缴这些货币。上缴货币时百姓征收银票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时很少有家庭能拿得出银票。于是剩下的无非是两个选择,一是向百姓征收铜钱,二是向百姓征收银两。

铜钱的购买力是远比不过银两的,而且同等面值下铜钱的重量远高于银两。这也给运输带来了不便,为了省时省力最终向百姓征收的会折合成银两。

当时的上缴银两绝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大大小小的银元宝,而是用剪刀剪出来的散碎银两。这些银两被收缴之后会统一放入大熔炉中,融化后再铸造成整块的银砖或是银元宝。

银子平时放置的过程中由于潮湿等原因表面会氧化,加入熔炉之后重新铸造必定会产生重量上的损耗。比如说你收集了100克的散碎银两,重新铸造成银砖后只剩下了95克,这丢失的5克用古代话说就叫做火耗。

这下大家明白火耗这个词的意思了,火耗指的就是散碎银两在融化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损耗。

有了损耗意味着收上去的钱减少了,这会直接导致税收的减少。税收的多少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朝廷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税收因为银两的铸造减少。

于是便想到了让农民多上缴银子来弥补损耗,以防止税收的减少。后来火耗一词也代指多上缴的那部分钱。

私收火耗的弊端

可这银两的损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受潮严重的银子损耗会多一些,放在干燥的地方银子的损耗便会少一些。

假如一个农民应上缴20两银子那产生的火耗如何收取呢?当时的管理体系比较乱账目也不太透明,一开始这个标准基本上是当地的官员制定的。

如此一来想要中饱私囊的官员,便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大可以以各种理由多收一些火耗,然后只把很少的一部分上缴剩下来的银子便流入了自己的腰包。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获得一份灰色收入,古话就有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说法。这里的10万雪花银指的并非是朝廷的俸禄,清朝的俸禄起初和明朝相似并不高。

一个七品的官员,每年的俸禄只有四十五两白银。这些钱要养活一大家人,还要有各种应酬。即便你在当时是朝廷中的大员,每年的俸禄不过180两。

可以说如果当时的官员完全靠俸禄过的是非寒酸的,过低的俸禄也导致了不少清官慢慢变得贪婪起来。

火耗就是这些官员中饱私囊的好机会,他们只需要在笔杆子上动动章白花花的银子就到手了。如果这些百姓要上缴100两白银,他们就可以把火耗规定为20两最终给朝廷上交105两,那多出来的15两白银就是自己的了。

这样的行为在当时屡见不鲜,雍正也派出了一些人调查。得到的反馈是百姓因此怨声载道,那些官员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百姓们却瘦骨嶙峋。

不少人大骂雍正心黑,要一下收这么多银子。可雍正皇帝也是无辜躺枪,当时的国库比较空虚一旦取消火耗后果不堪设想。

可命令官员收取火耗这些官员却想着办法搞小动作中饱私囊,朝廷不但没有收上来多少火耗,反倒惹怒了天下百姓。

雍正看到了让官员私收火耗的诸多弊端,于是就谋划着改变一下这种制度。后来就出现了火耗归公的政策,在当时深受百姓欢迎。

归公之后所有的火耗由朝廷派人来收取,当地官员无法从中盈利。整个收取过程还变得严格谨慎起来,有专门的人对收取的每一笔登记入册。这让账目变得透明化,贪官们即便是想贪腐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火耗归公的高明之处

有些人不明白,雍正直接向百姓收取火耗这不也是增加百姓的负担嘛!和当地官员直接收取火耗有什么区别?

雍正派人收取火耗,所收取的并不多。当地官员会如实上报火耗,毕竟多收了火耗也是流向国库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了。假如平时100两银子要收10两银子的火耗,这次只需要2两银子。

无疑是为百姓减轻了税负,而对于国库而言贪官们没有机会作梗了国库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反而增加了不少。

雍正也考虑到了官员俸禄低的问题,明朝提倡的是廉洁把官员的俸禄定得很低。可这并没有推广开廉洁之风,反而让一些人为了多挣些银两铤而走险成为贪官。

给朝廷做官总不能过于寒酸,雍正便把国库中的一些银两规定为官员的奖金,叫做养廉银。如果这个官员为百姓做实事儿,那么朝廷就会发给他养廉银。

养廉银的数量往往是俸禄的十倍以上,粗算下来一个七品官员一年的养廉银就高达450两,足够让他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也就意味着假如你是一个好官,兢兢业业为百姓做实事儿朝廷不会亏待你。

你不需要贪腐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还会深受当地百姓的爱。但如果你玩忽职守,不但得不到这些养廉银反而会丢掉自己的乌纱帽。

这一制度推广开之后,在当时掀起了一阵清正廉洁之风。可以说这是雍正的高明之处,把人性分析得十分到位。火耗归公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是利大于弊的。

对于国家来说火耗归公保证了国库的收入,稳定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对于百姓而言,火耗归公让那些贪官没有可乘之机,减少了百姓的负担。对于那些清官而言,火耗归公收上来的银子有一部分成为了养廉银。

只要这个清官兢兢业业,那么单是要养廉银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因此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去贪腐,变成贪官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但火耗归公也引起了不少大贪官甚至是皇亲国戚的不满,如此规定让他们的收入大大减少,不少人对雍正怀恨在心。有些还为此编造了雍正篡位等谎言,让这位明君的一生蒙上阴影。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雍正无疑是一位好皇帝。继位时国库空虚,贪腐成风。

在位13年不但整治了贪官也让国库变得充盈起来,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和王熙凤的对比下,平儿如何爆发不一样的自己?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关羽之所以拒绝和孙权做儿女亲家,主要是哪三个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拒绝和孙权做儿女亲家的真实原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羽拒绝和孙权做儿女亲家有三个原因,一个众所周知,一个一点就破,最后一个如果不

  • 如此为人良善的平儿,为什么欠邢岫烟一句对不起?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诸葛亮听到张苞身亡的消息后,为什么会昏厥于地?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云去世后,诸葛亮只是跌足而哭,为什么张苞去世却昏绝于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赵云是寿终正寝,而张苞乃是英年早逝。诸葛亮第一次北

  • 张绣再次归顺曹操后,为什么还能受到隆重的接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侄儿和爱将,为何还能得到曹操的尊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张绣降而复叛是有原因的。公元197年,曹操征讨张绣,

  • 林黛玉总是一副病恹恹的姿态,那她具体得了什么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秦腔的箭板形式是什么?如何发展起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想知道秦腔的箭板形式是什么?如何发展起来的吗?其实这项技术是从带板发展而来的,系无板无眼,属一种散唱形式。板头过门与打击乐有机配合并同时起奏,每句唱尾用击乐衬垫和分句。其伴奏和唱险虽有一定格式但无节茱,喁腔中梆子较自由并有规律的敲击。常用于剧中各类人物激情和抒情的场含,依据剧情需要可尽情抒发而不受节

  •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月地云居有哪些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月地云居有哪些特色?本景为佛寺,位于圆明园西面,鸿慈永祜之南。月地云居俗称"清净地",是一组幽静的园林寺庙群,它地处圆明园的西部,位在山高水长之北。文物景观历史渊源月地云居最初叫“清净地”,是清代的皇家祖祠,雍正驾崩后,他的画像一度被乾隆供奉在这里。直到乾隆五年(1740

  • 秦腔中的鞭扫灯花是什么?技术难度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想知道秦腔中的鞭扫灯花是什么?技术难度有多大吗?其实鞭扫灯花是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和汉调二簧净、旦行的表演特技。有鞭扫灯花和“纸摆子”(把纸拧成绳子一样的条子)扫灯花两种,今天历史吧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内容介绍鞭扫灯花;《太和城》中的孙武子与《黄河阵》中的

  • 唐僧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为徒的理由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