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12 更新时间:2023/12/5 7:07:56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这个制度让寒门子弟也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打破了当时门阀士族的特权垄断,那么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

“宋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

两宋时期科举考试制度中的殿试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在宋朝通过科举考试所有考取的进士都成为了天子的门生,也避免了官员结党乱政的现象,皇权在科举考试中具有最高决定权。

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刚开始宋太祖也是严格选士,但到了宋太宗的时候为了巩固统治开始扩大科举取士,后来的宋朝历代君主不断地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拓宽士人政治参与的途径,促进了宋朝文官政治的建立,宋代也彻底成为了一个科举文人社会。

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对于隋唐五代,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完善。宋太祖开宝六年创立了殿试制度,此后,宋朝开始了科举的三级考试制度与殿试免黜落的制度。

宋太宗淳化三年,又产生了锁院制度、誊录制度,同时实行继烛、挟书、传义、代笔之禁,严厉打击科考徇私舞弊的情况,进一步为科举考试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宋神宗熙宁四年,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试,推行“三舍法”,废除了明经和诸科,在当时“三舍法”与科举考试相互配合,同时制举的科目大幅度的减少,仅仅保留了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及茂材异等三科。

到了宋徽宗时期又废除了科考诗赋,开始以经义策论取士。到了南宋时只有贤良方正一科,大幅度的简化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得更加实用。至此,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越来越明显。

除上述科举完善之外,宋代又首次创设了别头试、锁厅试、宗子试、覆试、漕试等特殊的考试形式,特此针对于官员子弟、宗室贵族子弟、大试主考官员子弟设立。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太祖开宝三年设立恩科制度,特针对于屡次不中的地方年龄偏长的老人给予特殊的照顾,从宋真宗朝以后,恩科制度也成为正式的定制。在当时,这一创举巩固了当时宋的统治基础,使得朝廷得到了大批士人的支持。

两宋时期除贡举、制举外,宋代的武举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刚开始的时候武举仅一科,后来慢慢地分为了平等与绝伦两科。而且平民、低级官员和官员的子弟均可应举,平民由官员举荐参举。

宋代的武举开始注重将领的军事素养培养和考核,培养将领的节义精神,这也为当时两宋时期选举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军事人才都几乎文武兼备。同时,当时无论是贡举、制举、恩科还是武举宋代的录取比例和人数较唐五代时期都有较大的提升。

二、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1.巩固皇权、扩大统治基础

两宋时期贡举的每科正奏名录取人数多达几百,甚至于上千人,恩科的设立也使得录取人数更是剧增。由于两宋时期科举制度人数比例的提升和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为当时的底层各界社会精英提供了上升的通道。

有了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也进一步促进了两宋时期社会阶层间的上下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宋王朝的统治基础。

当时宋朝统治者从全局出发,还对特殊地区或特殊人群实行特殊的科举政策,如特奏名、类省试、归正人科举,南宋时期对北方三路士子的科举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两宋时期这种情况极为常见,宋朝统治者对于科举人才的重视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抑制了贵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当时的朝廷高举崇文的旗帜,给予读书人以优待,提高文官的社会地位以压制武将,也进一步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有利于皇帝直接掌握武将,但这样一来也使得宋军事力量的薄弱,导致之后备受辽、西夏、金等国的欺辱。

2.推动了“文官政治”的产生

在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大夫阶层彻底崛起,成为影响国家政治走向的主要力量,也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员结构,科举考试同时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为其选拔了大量的文人,也推动了当时文人钳制武将的局面,彻底取代了的贵族统治和武将左右国家政权的时代,在当时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产生了文官集团。

科举制度为当时宋朝输入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贵族官僚统治下文官治国的转变。

宋朝朝通过扩大开科取士,加速吸纳读书人参与新政权,而且在宋朝官员的升迁方面优待进士出身的官员,这有利于提高士人的社会地位,增强士大夫阶层对于国家政治的影响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崇文抑武国策的施行。

我们通过对北宋后期殿试题目的研究,题目多为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论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两宋时期科举对于国家政策转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促进了社会上读书应举风气的形成和教育文化的繁荣

宋代科举制度的推崇,一度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主要以读书入士为主,兴起了读书应举之风,重文轻武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两宋时期的社会一直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宋朝对科举人才极为重视,当时许多高官都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寒微之士,像吕蒙正、范仲淹杜衍等等都出身低微,通过科举成为士大夫代表人物。

根据统计《宋史》有传的1953人中,两宋平民或低品官出身而入仕者占55.12%。社会底层社会底层的士人通过科举入仕,跻身于士大夫阶层,在宋代的政治改革、诗文革新与学术发展上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直接推动了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

两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促进了全国上下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造就了当时宋朝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两宋时期的书院规模发展巨大,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科举制度在宋初社会风气的转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起到了一个社会风向标的作用,对塑造当时的人们功利化的价值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宋代因为科举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学教育也是发展庞大,这也直接导致文化繁荣,宋词也由此诞生。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改变了官员结构,科举出身的文官的比例不断增加。入仕做官科举考试成为无数文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学而优则仕”在当时社会深入人心。在南宋时期一度出现了“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的局面。

四、总结

总的来说,宋代科举制度影响着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宋朝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承接隋唐五代旧制的基础上,在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两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宋王朝的统治、维护社会稳稳定和教育文化的发展。

在两宋时期科举创立了殿试、锁院、弥封、誊录等制度,使科举制度变得更加完善,考试报名更加公开透明,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为当时两宋时期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同时也给宋朝社会不少消极影响,宋朝科举录取名额的大量增加,促使宋朝的官僚队伍不断膨胀,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加剧了冗官冗费问题。

根据史料记载两宋三百年,常科、恩科、制科、武举、词科、童子举与宗室应举等各考试科目全部加起来共取士115427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隋唐科举去士的总人数,后到元明清也是望尘莫及,加剧了两宋时期冗官冗吏问题,造成财政困难。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薛姨妈主导的送宫花事件,为何最该生气的是王熙凤?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贞观时期,哪一刻是李渊与李世民父子关系最融洽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与父亲李渊的关系究

  • 梁山排位相对来说还是公平的,但有争议的是哪两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梁山排位有没有不公平的情况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梁山排位相对来说还是公平的,有点争议的只有两个人。不能因为某人武功高点,就觉得他排位低了

  • 纵观整部《水浒传》,为何索超一直是被利用的对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水浒传中》,他是一个遇事不愿意思考,由个性决定行事的好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索超是河北大名府名将,杨志因干掉牛二刺配大名府被梁中书

  • 神武门最早被叫作玄武门,主要有哪些用途?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故宫的神武门,初名是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那么神武门主要有哪些用途?神武门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以起更报时。但皇帝居宫中时,神武门上的钟不鸣。城台开有三门,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清代选秀女,将嫔妃

  • 唐隆政变之后,李成器为什么要让出太子之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睿宗的嫡长子李成器为什么坚决要把太子让给

  • 南北朝时期,皇帝与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如何一去不复返?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说刘裕终结了东晋皇帝与士族门阀“共天下”的局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

  • 刘禅时期依然影响很大的重臣,为何没有被刘备封侯?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季汉昭烈帝刘备登基后为什么没有给季汉丞相诸葛亮封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诸葛亮生前被季汉封为武乡侯,薨逝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因

  •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4种请龙回家方法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经常听到人说“二月二龙抬头”,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那么如何才可以请龙回家,保佑自己一整年吉祥安定呢?首先要说的就是剪头发了,在过年前后这一段时间,剪头发都是有很多的说法的,首先就有正月里面不能剪头发,否则对舅舅是不吉利的。但是

  • 贾母为什么不得不去附和王夫人首次的工作汇报?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