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赵括是千年背锅侠?赵括其实不算是“纸上谈兵”

赵括是千年背锅侠?赵括其实不算是“纸上谈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42 更新时间:2023/12/9 13:53:36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赵括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赵括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呢?请听我详细道来。

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之间烽火连天、图谋天下。自商鞅变法以来,西垂秦国日益强大,并逐渐东出函谷、虎视群雄。相较而言,曾经强盛的楚、齐两国在争霸过程中接连受挫,国力大为衰退,唯有北方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力量大增,成为唯一能与强秦匹敌的国家。然而,长平之战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讲述长平之战的经过就不能不提及纸上谈兵的典故。所谓纸上谈兵,是后世文人依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奢对儿子赵括的评价引申出来的,用以表述赵括空于虚谈、有名无实的形象。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很多人认为,长平之战前期,老将廉颇驻守防线、龟缩不出,秦人不能奈何,所以秦相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孝成王用无实战能力的年轻将领赵括取代廉颇,最终招致赵军全军覆没。所以,人们常常将责任归结到赵括身上,并冠以夸夸其谈、徒有虚名的帽子。然而,根据史书对赵括家人的记载,他当时应该已经三四十岁(未有确切出生日期)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父亲赵奢麾下任参谋,实战经验丰富,甚至赵国当时的几场著名战争,比如齐赵麦丘之战、秦赵阙与之战中,赵括均曾参加。也就是说,赵括绝对不是什么战场小白,他对阵秦军的作战经验其实要比廉颇更为丰富。

既然赵括的军事才能没有问题,那么为何赵军在他接任廉颇以后反而失败了呢?这就需要从当时的战场形势和国家环境说起了。作为赵国少壮派将领的佼佼者,赵括虽然有过对阵秦军的经验,但他所接手的赵军却没有给他充分发挥的空间。从当时的大背景来看,赵国不论派谁指挥长平之战,都将陷于失败的境地,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从国家底蕴层面,赵国在与秦国的比拼中就已经输掉了。

最开始,战争其实和赵国并没有直接关系。从战国中后期开始,秦国就一直觊觎韩国手中的战略要冲上党,为此秦军在白起的统帅下和韩国连续打了三年仗。三年间,秦军连番攻克,夺取城池十余座,斩首五万有余,并成功攻下了连接韩国本土与上党的交通枢纽——野王,将其变成了孤悬在外的一块飞地。至此,韩王感到大势已去,故而就同意了把上党郡的全部17座城池割让给秦国。然而,因为秦韩两国连年战争,出于对秦人的敌视,上党郡守冯亭来了一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派遣使者前往赵国求援、并祈求赵国接受上党去了。

秦韩上党之战时,当时的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刚刚即位还不到四年,他在接到冯亭信件以后就颇为心动。然而赵王的叔叔赵豹却表示坚决反对,赵豹认为秦国既然能为上党和韩国打了整整三年、代价巨大,又岂会容忍被赵国平白摘了桃子。在赵豹看来,当时秦国实力强于赵国,秦人必定不肯善罢甘休,如此则秦赵两国势必爆发全面战争,赵国一旦战败将不堪设想。然而,赵国朝臣中支持接纳上党郡的意见还是占据了上风,因为当时秦国之所以想要拿下上党,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完成对赵国的战略压迫。既然秦国攻伐上党本就包藏祸心,那么现在赵国能够抢占先手,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终主张接纳上党郡的意见在赵廷占了上风,可问题在于当时秦赵两国的经济实力、社会动员能力以及军需后勤能力领域,赵国都远不如秦国。赵孝成王缺乏一个清醒的认知,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在未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做出了决策。果不其然,秦王恼羞成怒,很快就杀向了上党,此时赵军已经从韩国手中接管了上党郡的全部十七座城池。不过,赵王在选将方面同样存在问题,当时廉颇资历虽老、且战功卓著,然而在与秦军交战的经验上远不如赵括。最终上党郡的城池,廉颇一座也未能守住,只能撤兵长平,却又被赵军围困其中,这也是长平之战名称的由来。

退守长平之后,廉颇曾率领赵军筑起了两道防线,结果很快第一道就被秦军攻破了,只能带着残兵蜷缩于最后一道防线当中坚守不出。所谓坚守不出就是消极避战,这是因为赵军当时的确不是秦军的对手。此时的秦军统帅名为王龁,虽然是一位猛将,但在秦国名气不算顶尖。史书中关于此人的着墨不多,据记载他的爵位是左庶长,这在秦国属于中等偏上,但显然比不上白起、王翦等人。可就是这样一位史书中着墨不多的秦将,却从上党开始就将廉颇打的满地找呀,可见廉颇的确不善于和秦军阵战。

事已至此,秦人已经占据了上党全境,感受到秦国锐士厉害的赵王也连忙派遣使者向秦国求和。可是,正如前文提及的那样,秦国当时的君主秦昭襄王并不愿意轻易和谈,因为他攻取上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对赵国的战略挤压。既然此时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围困于长平,对于秦昭襄王而言自然不能放过,毕竟当时赵国是山东六国中唯一还能主动和秦国开战的国家。四十万军队不仅是士兵,同时更是赵国最精锐的青壮年劳动力,这在当今世界或许微不足道,但在人口稀少的先秦时期却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资源。所以,如若能将这四十万大军全歼了,赵国将会遭受重创,秦国定鼎天下的局面将会得到彻底巩固。

相较于目光长远、格局宏大的秦昭襄王,赵孝成王的表现就显得差强人意许多。前者在业已获得胜利的情况下依旧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后者面对尚未到手的诱惑时就已经迷糊起来了。故此,秦人拒绝撤军和议和,此时的长平因此陷于一个死局当中。此时的廉颇损兵折将不说,最后还向赵王提出了坚守不战、以拖待变的策略。或许在廉颇的设想中,如果赵军能够将秦军拖在长平,则与秦人有仇的韩魏、楚国就有可能被赵国鼓动背刺秦国。可是赵国的底蕴远不如秦,当廉颇拖了整整两年之后,秦国尚且还能吃得消,赵国的府库却早已见底。长此以往,不仅前线的赵军将会面临缺粮的窘境,就连后方民众也快没吃的了。

不过,对于秦国而言,龟缩不出的廉颇固然不能对自己造成太大损伤,但也无法完成全歼赵军的战略计划。因此,秦相范雎献策秦王,派人到赵国散播言论,借以影响赵王换赵括为帅。此时,赵王才想起来后方还有一位拥有与秦人对战经验的赵括,并将其换上前线去了。然而,这个时候的前线赵军由于连吃败仗,士气极度低落,所能依托的也就剩下一条防线,并且后勤也已被秦军截断了。如此境地之下,不论是谁做统帅,都难以改变赵军失败的命运。或许正是看穿了这一点,赵母才会在赵王面前极力贬低自己的儿子,后来拦不住了又要求赵王许诺一旦战败追责,只可追究赵括一人,不能殃及家人。

当秦人获悉赵括统兵之后,暗中也跟着换上了名将白起。显然,在秦国看来,赵括是一位需要认真对待的将领。可是此时赵国丢给赵括的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除了主动出击赌一把,他已经别无选择。最终,即便赵括使出浑身解数,在面临白起为其构筑的战场磨盘面前,也是于事无补了。据史料记载,当时赵军被秦军围困在一条河谷之中长达46天之久,最后赵括带着剩余赵军朝着秦军战阵勇猛冲锋,战死沙场。所以,如果从军人的气节和操守来讲,赵括没有能够被人指摘的地方。更何况在与赵括的对战中,秦军同样损失惨重,能够率领一支残军重创强秦,可见赵括的军事素养其实并不差。然而长平之战以后,不论是决策拍板者赵孝成王还是前期统帅廉颇都没有承担起任何责任,反而将战败的罪责推到赵括一人身上。

从长平之战的爆发背景,以及赵括的个人事迹,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位具有一定军事素养的人才。然而由于秦赵两国实力过于悬殊,加之赵括接手赵军之时前线形势已经十分糜烂,赵括在无力回天之下只能放手一搏,最终战死沙场。所以,他绝非后世文人刻画出的那副纸上谈兵的形象,反而具备了几分生不逢时的悲情色彩。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顾恺之: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被评价为“三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最初在陶器、地面以及岩壁上作画,绘画工具则是天然的矿物质与颜料,后来逐渐发展成在墙壁、绢帛、纸张在作画,绘画工具也变成了笔与墨。经过画家们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国绘画逐渐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蕴含独立的绘画美学。那么在中国绘画史上,被称为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的是谁呢?

  • 程咬金没有做过皇帝,为什么被人叫做“土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程咬金是为隋末唐初大将,一生没有做过皇帝,那为什么却被人叫做“土皇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程咬金的本名为程知杰,曾任内军骠骑,归顺唐朝后上阵杀敌甚是勇猛,镇压起义军,攻击突厥,因此被升职和罢职,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程咬金简介。程咬金是济州

  •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三板斧”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在演义小说中,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而且成功率只有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名言有哪些?秦始皇名言一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创建了秦王朝,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战略家,在位时间达37年,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为整个国家做

  •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忌讳“随”字?杨坚忌讳“随”字的理由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隋文帝杨坚,出身于上流社会,是北周武帝时柱国大将军,随国公杨忠的儿子。他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很忌讳“随”字,那么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忌讳“随”字呢?今天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树底下好乘凉,杨坚十四岁时,就步入了仕途,十六岁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杨坚小小的年纪就当了那么大的官儿,其实,这也不仅仅因

  •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怕老婆?曾叹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话说当年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战乱。凭借继承自北周的雄厚底蕴开创了“开皇之治”的小康社会,可谓一代明君。那么隋文帝杨坚为什么怕老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自黄巾起义以来,中原虽有西晋短暂统一,却仅仅十年之后便爆发了八王之乱,接踵而来的便是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并立混乱动荡局面

  • “杀神”白起与“兵仙”韩信谁更厉害?不一样的时空,一样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杀神”白起与“兵仙”韩信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军事家,那么他们俩个到底谁更厉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战略战术上来说,兵技巧仅属于对军械兵器的利用,并非主流。兵阴阳更多借助对战法之外的方式,蛊惑人心,不被算入真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谁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谁写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千百年来,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激励着无数寒门学子秉烛夜读,鼓励着他们忍饥挨饿,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着,渴望着一举成名天下知,实现住进“黄金屋”,抱得“美颜如玉”而归的佳人。那么,这两句朗朗上口的诗句

  • 历史上娄昭君为何会被说是最“会生”皇后?她最后是何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武明皇后娄昭君,代郡平城人,鲜卑族。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封建王朝时期女性地位极低,很多时候女性都视作是男性的附属品,而男性拥有指挥甚至是使用女性的权利,而皇帝作为当时最高权利拥有者,他的正室妻子皇后也相应成为了女性最高地位者。自古以来皇帝都只有一位皇后,这位皇后就是皇帝的正妻,与平常人

  • 北宋名将杨业为什么被叫“杨无敌”?杨业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北宋名将杨业为什么被叫“杨无敌”?杨业有多厉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太祖花了十三年工夫,灭了南方五国,接着,就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汉请辽朝出兵援助,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这就是宋太宗。宋太宗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