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槟榔行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知道的就张新发槟榔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中国槟榔行业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新发槟榔是百年老字号,湖南槟榔文化历史发展的代表,很有名的,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
谈谈你对徐福东渡传说的认识
徐福东渡传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象山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象山是徐福“入海求仙”的唯一隐居地,也是最后东渡日本的启航点,并留下了当代中国唯一的秦代徐福古迹——丹井。象山具有该民间传说产生并广泛流传的特殊地理环境。因此,徐福东渡传说是长期以来流传在象山沿海一带民众中的重要传说群。千百年来,这一传说以故事、诗歌等民间文学形式口耳相传,世代流播。它的基本特征是:1、唯一性:象山所载、所留的诸徐福遗迹是该传说的其他流传地所没有的;象山是徐福东渡过程中惟一的隐居地,也是他曾选定的最后落脚点;象山还是徐福整个航程中最后的启航点。这使象山“徐福东渡传说”在整个徐福东渡传说体系中具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惟一性。2.独特的地域性:象山县是个“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半岛,沿海岛礁星罗棋布,岬湾相间,风光奇特。半岛四周海港、渡口密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象山“徐福东渡传说”处处都体现了这种地域特色,反映了浓郁的海洋、海岛文化,具有浓烈的象山地域文化特色。3、纪实性:记载徐福东渡传说的史料和留存的历史遗迹,成了大量产生徐福东渡传说的重要载体和佐证。民间故事《丹城》、《蓬莱泉的故事》、《龙船津》等都有很强的纪实性。4、传奇性:徐福在秦朝苛政,秦始皇倒行逆施的情况下,用智慧和谋略,使秦始皇“准其所请”,并能率领庞大船队远渡重洋获得了成功,完成了东渡的历史奇迹。它给“传说”蒙上了一层神秘、传奇的色彩。5、广泛性和多样性:徐福东渡传说流传广泛。纵向看,象山从唐朝开始,其后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各代都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横向看,象山半岛各地根据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史料内容,产生了许多版本不同的故事和诗文。还影响到海盐、余杭、慈溪、镇海、鄞县、舟山、台州等沿海一线。徐福东渡传说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徐福东渡传说表现了徐福非同寻常的组织智慧和生活智慧,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社会建设、文化交流、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该传说还反映了我们祖先寻求海外世界、探索海洋秘密的幻想和愿望,传递了一个抱负宏远、足智多谋、博学不穷、具有冒险精神的徐福形象,这些印刻在广大民众心里,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传说中的许多民间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徐福东渡传说的研究已演变成中日两国的文化现象,成为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化遗产。“传说”谱写了中华民族最早有组织、较大规模向海外文化交流的辉煌历史和推动日本社会由绳纹文化向弥生文化飞跃的文明历史。徐福开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先河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先河,成了中日韩三国的“和平使者”,这对建立和谐的国际环境,具有启迪意义。但是,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电视、网络和各种新式媒体的逐渐普及,使民间传说故事的口头讲述活动愈发受人冷落,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这一古老传说便失去了流传的主要载体,加之“徐福东渡传说”传承人相继离世,给口头故事传承带来了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然而,“徐福东渡传说”永远在广大民众中流传。近几年,象山县委、政府对“徐福东渡传说”这一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和关心,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它必将对象山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发挥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