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姜昆和李丁、金霏等几个年轻相声演员所表演的所谓“嘻哈相声”,不叫相声、而是披着相声外套的嘻哈说唱。
一边跳着街舞一边念白,这是典型的嘻哈说唱手法,和相声这门艺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很显然,在“大胆尝试、小心求证”这条艺术创新道上,姜昆只用了前半句、而忽略了最关键的一句。
创新一旦背离了本门艺术本质和根基,只能说是跨界、而非创新。以“跨界”冒充“创新”、那就是诈骗、是贻笑大方。
相声四项基本功“说学逗唱”之“学”,可以旁征博引、包罗万象,现代“说唱”艺术当然也可以包含在内。
但前提是在相声基础上、在相声段子中融入和穿插应用,而整段作品均以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出现、还非得说是“相声”,这叫不伦不类估计是觉得观众好蒙。
二十多年前,冯巩和牛群在春晚舞台就已经尝试过在相声中糅合入现代歌舞艺术,那时观众也许还会觉得耳目一新。
这么多年过去,在观众早已明白什么才是相声艺术情形下、还在以表演嘻哈硬说是相声,用马三立大师的话说:这是出洋相。
或许,在德云社日益强势的压制下,作为曲协主席的姜昆很想打一场翻身战,但“嘻哈相声”的尴尬出现、似乎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了。
留住曾经辉煌的最好办法,要么急流勇退、要么像马季晚年一样兼容并蓄,既不失大家风范、又无须承担过多是非对错。可惜,姜昆显然没学到老师马季的处世精髓,结果就是骂声掩盖了光芒。
嘻哈相声我看了一下,只感觉满屏的尴尬。姜昆在台上很卖力气地在蹦蹦跳跳,大多数观众感觉不舒服,但又好意思不鼓掌。掌声是要到了,但很廉价。
看了这个视频,我更加坚定我以前的判断:姜昆真是不懂相声,而且不得其门而入。
一、姜昆的焦虑我们分析一下他那段嘻哈的歌词:
不是你不明白,这世界发展快......这一代和一代,他本来就不一样,老人对小孩,他经常看不上......说好相声是我们的理想,观众的快乐就是我们的愿望,就盼着相声明天更加辉煌......
歌词表达了三个意思:时代变化快;隔代人有代沟;发誓我们要说好相声。
这就是姜昆的焦虑:时代变化快,我们要赶上年轻人的步伐。所以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要和他们打成一片,不被时代所抛弃。
有危机感是对的,关键是怎样打破危机?姜昆的作法是跟随,现在流行什么,我跟什么。电视流行,我有TV相声;多媒体出现了,我推出多媒体相声;嘻哈火了,我也rap两句,甚至载歌载舞。但好像效果并不如人意。TⅤ相声直接把相声搞熄火了,引来了最大的对手小品。春晚上推出的多媒体相声,不知所云地展示了一下,就再无声响了。
二、怎样创新?姜昆嘻哈相声的表演显然是失败的,也就是说,他的创新出现了问题。那么,既然是创新,有没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可以分析?看看别人是怎样利用嘻哈进行创新的。
很凑巧,十几年前,我曾在天津小茶馆儿听过一个相声。是两个年轻演员创作的节目,他们的表演,也借用了嘻哈这一元素,演出效果非常火爆。
他们的思路是从嘻哈的特点入手,嘻哈就是一种类似中国快板儿的艺术。那么天津快板用天津方言来表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用天津方言来rap一下呢。而且rap的是《拉兹之歌》(印度电影《流浪者》主题歌)。
天津方言+rap+电影主题歌。土洋大杂烩的结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产生了爆笑的喜剧效果。当时,观众的反应十分热烈,乐得前仰后合。
以至于很多天过去了,同事们还不断拿这个段子开玩笑,反复地表演,演一次乐一次。可见,这个创新是多么深入人心。
三、笑的规律有人总结过,有三种方法可以产生喜剧效果。其中之一就是:外在偶然事件使“情景”迅速变化,人物性格与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上面那个天津方言rap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嘻哈rap给人的印象是酷、面无表情、洋气。而天津土话是接地气、声情并茂、幽默。这二者一结合,二者鲜明的对比,对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不乐破肚皮才怪呢。
这个创作之所以成功,首先遵从了喜剧创作的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然后发掘素材的特点,即嘻哈和本土的快板类似。而嘻哈的酷对快板的嘻;嘻哈的洋对方言的土;嘻哈的面无表情对快板表演的声情并茂。二者的特点能够产生很强烈的对比,是一个很好创作的方向。
四、成功创新的范例所以我认为,不能为创新而创新。相声的创作一定是有规律的。所谓的创新,也要遵从创作的规律。不是我创新了,我什么都不管了。
在吃透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式、新题材的特点,进行加工。按照规律制造喜剧效果。这是创新应该走的必由之路。
其实,郭德纲的相声之所以受欢迎,也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他自己就说过,我的《西征梦》就是套老活的底子,加入了新时代的元素,让观众喜闻乐见。原版是《打白朗》,白朗是民国的一个土匪。
如果原文照搬,和观众的生活相差太远,没有代入感。所以白朗改成了恐怖分子,袁大总统改成了豫语美国总统。
这其实就是创新,在规则下,把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往里面套,只要套得合理,套得可乐就行。
反过来再看姜昆的那段嘻哈,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憧憬未来。这应该是一个年终总结。和喜剧无关。
如果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嘻哈的特点,能不能找到笑点。比如嘻哈爱耍酷,我是不是用一个很土的造型,来说一段地道的嘻哈?嘻哈讲求语速快,我是不是来个磕磕巴巴的嘻哈?嘻哈不是目的,而是一个工具,用它产生笑料而已。
五、结语总结一下,姜昆的创新之所以屡战屡败,就在于他没有遵循创作的规律,没有把手中的题材吃透,没有静下心来分析业务。总是浮于表面,走形式。这样的表演,打动不了自己,也打动不了观众。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转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