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当然特产也蛮多的,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有机会来到这里,一定要带一些土特产回去,送给家人和朋友都是不错的选择。
要说起来沧州的土特产,首当其冲的就是黄骅的冬枣和沧县的金丝小枣,冬枣脆又甜,水气大,吃到口中清脆爽口,金丝枣肉质鲜美,品相极好,营养价值高,在沧州的一些街边,都有卖枣的土特产店,可以好好采购一番,而且店里都会有那种礼盒外包装,送人十分方便。
还有黄骅的梭子蟹,黄骅是一个沿海城市,所以土特产自然会跟海鲜有关,每年的三月份至五月份以及九月份至十月份,都是盛产梭子蟹的旺季,如果在这个时候恰好来到黄骅,那简直太有口福了。
此外,还有沧州泊头市的三井十里香酒,献县的献王酒,还有泊头的鸭梨,都是当地比较有名气的土特产,而且便于携带。
“然沧地贫瘠,乃岁贡有三,丰寥寥之口欲,置黎庶于嗷嗷,非明公之所择也”。
看不懂没关系,这是前清状元张之万(张之洞的堂兄),告老还乡时向朝廷上的奏折,请求赦免沧州一带每年向朝廷供奉的三种特产。
第一种特产是冬枣,正宗的出自黄骅市齐家务聚馆村娘娘河畔,那里有将近二百棵明代种植的冬枣树,正宗的冬枣肉质细嫩酥脆,酸甜适口,从明代起就是钦定贡品。
第二种特产是南皮小米窝头。主要材料有小米、黄豆、栗子加若干辅料而成,色泽嫩黄、香甜可口。
南皮窝头成为贡品纯属偶然,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弘历退位,为太上皇。
同年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千叟宴,来自南皮的耄耋老人赵妙香向弘历进奉小米窝头一篮,弘历品尝后大喜,赐赵妙香金牌一枚,正面篆书“珍馐美馔”。背面是“太上皇帝御赐”几个字,并由大臣纪晓岚作诗应和,纪晓岚在他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中留下详细记载。
“南京到北京,走到交河吃煎饼”,泊头市交河镇位于大运河畔,是明清两朝漕运必经之地。
交河大煎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原料选用上好的千穗谷米、糜子米以及绿豆为主要原料,中间伴以各式各样丰富的馅料,样式有些像馅饼,但口味截然不同,可在不同场合食用,百吃不厌。
另外沧州著名的土特产还有金丝小枣,但它没有成为贡品,其间还有一段有趣的传奇故事,待有机会,小编再为大家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