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你还记得哪些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的传统技艺?

你还记得哪些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的传统技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09 更新时间:2024/1/24 3:03:05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内画鼻烟壶。巴掌大的一个小瓶子,里面能画下一个世界。

被人传为“鬼画壶”的内画鼻烟壶技艺由清朝嘉庆年间的一位画家甘发明。他的作品落款为“甘”。

这种作画方式的工具,需要用烤弯了的细竹条,在头上绑上几根从狼毫笔上拆下来的笔。画的时候,把笔蘸上墨从瓶口深入反手作画。

小瓶身局限了画的尺寸,窄瓶口限制了用笔的空间。作画时,与在纸上画画顺序相反,还不容易看到伸入瓶内的勾笔笔头。这一内画技艺,又考验眼力又考验画技,极有难度!

内画鼻烟壶在民间流传多年,逐渐形成了“京派”、“冀派”、“鲁派”“粤派”等流派。如今“京派”内画鼻烟壶已经申请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这一技艺学习时间长、经济利润低,老人不愿意干、年轻人不愿意学,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所以也已经是濒临失传了。

虽然内画鼻烟壶的技艺是中国原创,但内画鼻烟壶其实只是鼻烟壶的一种,而且鼻烟壶是海外舶来品。

鼻烟壶是明末清初随着鼻烟从国外传入,经中国匠人们的巧思神技,采用多种材质,比如瓷、玉石、象牙、珐琅、玛瑙等,运用绘画、书法、雕刻、镶嵌等工艺加工,逐渐演变成一种集聚国内外技艺的艺术珍宝。清朝时盛行于皇族贵戚、公大臣之间,成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中国的鼻烟壶后来经过国外商人、使节、传教士等逐渐带世界,中国赢得了“烟壶之乡”的美名。

我记得的就是小时候,家里请来的篾匠。

从小跟师傅学三年,出师后就可以独立上客户家里作工的篾匠。

先将新鲜的竹子劈开,用刀子削、切、挂、划、抽,变成一条条光滑细腻的薄片薄条,编织成各种各样形状的箩筐、竹篮、背篓,用作淘米、洗菜、收拾东西、收割庄稼,晾晒粮食、加工面食,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体现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

以前,我们老家嫁女儿的第一年,夏天来临前,娘家就会请来篾匠,给女儿女婿打一二条竹子篾凉席。

篾匠会带一个小徒弟,二个人从选竹子到加工成一条条篾片,还要把篾片放锅里煮开,做出来的凉席柔软细腻、光滑细致,一条竹篾凉席可以用好多年,保养好的话可以用十几年的,那时候没有空调电扇,这个篾席可是功劳不浅,凉爽宜人,无比舒适。

现在,凉席有了很多品种,多种做法,那种篾席已经是很少见,或者就见不到了,篾匠真的是早不干了,很多东西都有了替代品,洗菜、淘米、收拾农产品之类,也早用塑料制品代替,工业化取代了手工手艺人。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世界遗产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巴比伦空中花园: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

  • 成渝经济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成渝经济区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成都、绵阳、德阳、内江、资阳、遂宁、自贡、泸州、宜宾、南充、广安、达州、眉山、乐山14个市;重庆则包含主城9区、潼南、铜梁、大足、双桥、荣昌、永川、合川、江津、綦江、长寿、涪陵、南川、万盛、武隆等地。经济区幅员面积15.5万平方公里,2005年GDP近9000

  • 中国的非遗是如何传承至今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的非遗是通过家传或者师传传承才到今天的。在《伯尔尼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以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为表达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是有三个条件的,其中关于传承的有,其传承谱系

  • 这次疫情结束了,我们国家是不是可以建一个抗击疫情博物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不但可以,而且非常可以!建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博物馆,让我们及后人牢记这次抗击疫情的经验教训和英模事迹,时刻教育和警示我们及后人永远跟党走、敬畏自然、依靠科学、团结一心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战胜疫情的法宝,也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中国的疫情怎样产生的?有一人或者几个人感染了新冠状肺炎病毒来到武汉!此

  • 疫情期间有哪些看似很细小实则很感动人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国难当前,抗疫之路任重道远,正是因为有最美的医务逆行者,才使我们后方得到平安,当然在抗疫路上,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在湖南的方舱病房里,有一群接地气的对鄂援助的东北医疗队,他们热情奔放,用独有的东北式幽默,化解着病房里的恐惧气氛。他们会说,你们放心,我们是搁东北那旮瘩来的,你就把我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我们

  • 梁祝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展开全部在国家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梁祝传说”地汝南是申报地之一。目前,“梁祝传说”涉及的四省六地,正在携起手,以更积极的姿态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传说”在民间流传已1600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关于“梁祝”的人物出生地和故事发源地有众多说法,但“梁祝”故事源头在河南省

  • 抗击疫情中有哪些功臣?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我觉得,凡是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每个人,都是抗疫勇士和功臣。按群体说:1、科研专家2、医务人员(白衣天使)3、解放军官兵4、公安干警5、各级党政工作人员6、志愿服务者、环卫工7、宅家防控的公民按个人说,举不胜举,最让人羡慕敬佩赞颂的是:1、首提病毒人传人,全民防控的当代华佗钟南山2、建议封城武汉,疫

  • 天津一带有没有捻军首领张宗禹的后续传说和活动轨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说张宗禹很多人肯定不熟悉,但是说起僧格林沁大家自然是耳熟能详。在《武状元苏乞儿》里,僧格林沁可是大名鼎鼎的铁帽子王。其实清朝的铁帽子王只有12个,除了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外,其他11个全都是清朝皇帝的子孙后代,僧格林沁作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代,是蒙古王爷,所以自然没有资格担任铁帽子王。

  • 疫情下的中国有哪些感人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感人的小故事。就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号召大家不要进入武汉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而自己却在1月18日,从广州南站出发逆行赶往武汉,坐二等座,票价是465.5元,看到钟院士在火车上的照片时,感动了无数国人,84岁高龄本以在家颐养天年,而他却只身赶往武汉奋斗在抗疫第一线,为我国控制疫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

  • 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泸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代码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备注09民间手工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古蔺郎酒厂16民间手工技艺及文化空间天宝洞贮酒技艺空间古蔺郎酒厂05民间舞蹈古蔺花灯古蔺县文体广局04民间歌舞古蔺苗族歌舞古蔺县民宗委10风俗节庆叙永苗族踩山节叙永县文体广局04民间音乐叙永咪苏彝族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