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