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世界发展格局看,人口及资源向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群集中是大趋势。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也正在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有各自的经济特色,也有各自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正在形成三大国际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具备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实力。
除了这三大城市群,目前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也处在发展成型阶段,有助于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
其中成渝城市群最具活力,有望成为全国第四大城市群。
重庆、成都都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随着成都、重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成渝城市群的快速形成与发展。
据初步核算,2018年四川省实现GDP4.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重庆市实现GDP2.03万亿元,同比增长6%。
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成渝城市群占川渝两地总和的大约90%。川渝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成渝城市群体量的迅速提升。
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及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都无法与成渝城市群相比。
成渝城市群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等27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雅安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经济总量的提升带来区域发展定位的提升。川渝两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好的基础,经济区位条件改善,城市群框架和主体功能已经确立。川渝两地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国家级城市群的架构,虽然总体经济规模、一体化等多方面与东部三大城市群存在差距,但是,成渝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地位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新的开放格局下,成渝城市群区位发生很大变化。
城市未来发展前景无非是资金与人才的聚集。
吸引投资最多的中西部城市是成都,在全国所有城市当中,是唯一一个进入前10的中西部城市。其次是中部的武汉,再次是长沙、重庆。在吸引投资方面,成渝城市群具备一定优势。
从毕业生异地就业趋势来看,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都位居全国前十之列。而中部地区仅武汉进入全国前十,其排名低于成都。这也从侧面显示了成渝城市群在人才方面,更具吸引力。
在新的经济地理格局中,成渝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从前景来看,成渝城市群具有发展成世界级城市群的潜力。
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坐动车往来成都、西安两地全程仅需4小时,西安到重庆只需5小时。渝贵高铁经开通运行,从重庆到贵阳仅需2小时,到昆明也仅3.5小时。随着这些高铁的陆续开通,未来有望形成以西安、重庆、成都、贵阳以及昆明为中心的大西部城市群,也将是中国内陆可以与其他三大城市群比肩的国内第四大城市群。
成渝地区的有一个指标,是很可观的:生育率。
以前都说东部一线大城市,人们的离婚率高,不婚率高,而且人们生活压力大,生育率比较低,就好像国外日本那样,无子化的趋势很强,但是在中国的西部,特别是云贵川这一带,城市里面的竞争压力其实并不像北上广深那么大,生活的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而且不少家庭生育的意愿还是比较明显的。
可能也是所谓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往往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方,生育率越低,而相反是那些经济稍微并不那么发达的地方,人口的生育率,也就是自然增长率,还是比较可观的,这种规律,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比如云南的昭通、贵州的毕节,四川等地。
四川就不用说了,传统的人口大省,达到了8300多万,而重庆算上周边区县和主城区一起,也有3100多万人,整个贵州有3600万人,而云南有4800多万人,这里全部加起来,云贵川渝的人口,就达到了接近2个亿,占据整个中国人口近七分之一!
而且,另一方面,四川的成都、重庆、和贵州的贵阳之间的地域联系性是很紧密的,方言和口音基本一致,生活饮食等方面也很像,比如爱吃麻辣,爱打麻将,喜欢喝酒、喜欢旅游等,都是生活氛围比较浓厚的区域,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庭,生二胎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而且对本土地域的认同感也比较强,经常就是“云贵川渝是一家”。
△重庆磁器口,人潮拥挤
考虑到未来几十年里,整个大环境下,人口红利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消退,比如人口老龄化、无子化等方面的因素,未来的城市发展,人口或成为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前不久一些二线城市,比如武汉、西安这些城市开始“抢人大战”,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人口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