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比喻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四川和重庆组成的长江上游经济带是我国西进战略的重点地区,而成渝经济走廊连接成都、重庆两特大中心城市,沿线人口超过1400万,拥有大批工业企业,是川渝地区的核心地带。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成渝经济走廊将在整个长江上游经济带中起到制高点的作用。充分利用成渝沿线及两地的交通、地缘、文化情结、经济互补等优势,加强沿线城市的密切合作,构筑成渝经济走廊,使之成为大西南的核心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措施。三峡工程启动和重庆直辖以后,针对成渝关系、成渝经济带发展等问题曾引起广泛的讨论。本文顺应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借鉴亚洲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的经验,立足川渝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文中以成渝城镇密集区中的轴线成渝经济走廊为着眼点,在对沿线各市县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以后,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根据其特点指出在巩固成渝两市优势的基础上,应在成渝经济走廊其间培育新的经济辐射源(加强内江段建设),并指出川渝应大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才能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希望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说说对宜宾未来有哪些利好的消息
摘要
规划纲要》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规划纲要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咨询记录回答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说说对宜宾未来有哪些利好的消息
规划纲要》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规划纲要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请问您还有其他问题吗?如果您对我的服务满意麻烦给个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