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苏作》聚焦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是非常好看的,也让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种全新的认识,与之相似的纪录影片还有《我在故宫修文物》、《璀璨薪火》。《天工苏作》就是一部纪录类型的电影,导演从12位传承人的视角讲述了9项非遗手艺的前世今生。在该过程中,导演还拍摄了传承人与手艺之间的温情故事,展现了匠人为艺守众生的精神。这样的坚持是很令人佩服的,也是现代人做不到的。而《我在故宫修文物》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让很多的观众意识到了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璀璨薪火》侧重于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群相,讲述了其余手艺之间的相遇及相知的故事。也希望繁华都市的年轻人可以多看一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不再被世俗的烦扰困住。
在大部分人看来一辈子是比较长的,也是会遇到很多的诱惑的,根本不可能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放弃自己,其他的生活一辈子待在一个小城镇里面。而这些手艺人就做到了,这也是很让人难以想象的,所以这样的坚持与精神是常人不可做到的,也是难以企及的。如果没有这些人的保护与传承,可能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都没有办法与人们见面了,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希望有更多的导演可以将镜头聚焦在普通的人民百姓身上,多拍一拍有意义的纪录片式的电影,这样才能让人们看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多么的艰苦,也能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
在该档纪录片中有一个镜头让小编印象深刻,就是苏绣。伴随着亭台轩榭,吴侬软语,苏州的画卷在人们面前拉开了人们。这样的画面是非常平淡且优美的,而苏绣手艺人默默的坚持也是值得点赞的。为了绣好一副秀作,他们可以一整天都坐在那里,根本不会动弹。有些年轻人上一天的课就感觉屁股坐痛了,根本就没有办法这样做。虽然纪录片只有几十分钟,但却展示了将人们的坚持与中华文化的广博,是值得一看的。
与其看一些唱跳类型的综艺节目,还不如多看一些这样的影片,也能让导演看到市场,更愿意进行拍摄。
在我个人对于非遗纪录片的观看经历中,我个人推荐三部,它们分别是《香事中国》《百心百匠》和《我在故宫修文物》。
随着目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许多纪录片都开始聚焦于这些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匠心精神。我个人也在闲暇时间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纪录片,这三部是我认为在纪录片里面拍摄水准和描述精神都是一流的。
四十集的记录片《香事中国》。
在中华传统中,香事文化博大精深。从最初的燃香祭祀和驱瘟避疫起,在几千年年的香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养礼、养心、养生这三大用香体系。可以说,中国传统香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对世界香文化有着特殊的贡献。虽然该片时间较长。但较为全面的探讨了什么才是中华传统香事文化的本源,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故事展现中国香事文化的源始,以及香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居家生活、宗教、外交、个人怡情等各个方面的运用和故事,拍摄组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了拍摄,囊括了香史,香材,香席,香品,香艺等各个方面,总行程八万余里。是目前难得一见的香文化纪录片。
二十期的纪录片《百心百匠》。
《百心百匠》是广州心匠艺百文化传媒出品的公益文化纪录片。我推荐这个节目的理由是,制作组颇具创新的邀请了许多名人精英去探访民间的匠人,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通过讲述名人深度体验的故事,讲述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碰撞的交流和发展现状,同时也让观众更为直观的对于传统技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推荐给一些喜欢观看真人秀节目的观众。
三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每一集都讲述了不同文物的修复故事,片中完整呈现了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了古老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情况,首次向公众展开了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我国许多文物修复专家的工匠精神以及这些文物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