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喝茶崇尚:闲情雅致,精工细巧,悠闲自得,花时间,费工夫!不追求效益,只重视效果,不考虑时间,只讲究过程,不厌其烦细节,追求泡出的茶水达到:色,香,味,韵。这就是潮州人的工夫茶!
潮州人泡茶不用功夫,只用工夫,功夫与工夫字用在泡茶上完全是两码事!所表达的意思也有天壤之别,功夫属武,属拳脚。而工夫意时,意精细。
因此,潮州人泡茶是不用功夫的,请大家不要搞错!谢谢大家!
有哪些在农村已经消失的职业?当时却又是很赚钱很风光的?
时代在进步,很多以前人工作业的工作都被机器所替代了。在农村也是如此,很多以前很赚钱并且很吃香的行当也消失了,也被大工业化所取代了。1、木匠。这个木匠和建筑工地上的木匠是两个木匠,当今建筑工地上的木匠可以称为粗木匠,只能做一些比较粗糙的木匠活,比如支撑柱的模板这类技术含量相对低的。但是以前农村的木匠,称为八级技工也不为过。我认识一个老木匠,曾经箍那种木桶不用一根钉子也不用胶水就能箍出来不漏水的木桶;制作家具在以前也都是使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子的。这样的木匠现在很少了,木工的机械化把这些传统的手艺都给取代了,那些传统的木匠也消失了。
2、敲猪匠。以前的敲猪匠也是比较吃香的,十里八项有一个敲猪匠很多人抢着求去给自己的禽畜阉割,可以说在以前学会这门手艺是吃喝不愁的。但是现在呢?养殖工业化的发展,即便是母牛生产都能人工控制是让他生公牛还是母牛了。所以,这些敲猪匠也基本消失了,只有在少部分地区还能看见这样的手艺人。
3、裁缝。现在农村的裁缝也基本消失了,我说的裁缝是那些量体裁衣依靠简单的工具做出轮廓之后凭借老式的缝纫机做出新衣服的传统裁缝。在以前每到年节的时候都会扯几块布去村镇的裁缝那里给家里人做几套衣服,每到年节的时候裁缝的活是忙不完的。但是现在的成衣行业过为发达,仅有的裁缝也是走定制的高端路子了,和农村不贴边了。
4、铁匠。农村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中的铁匠,现在基本也都消失了。我记着以前的木匠除了定做各种农具之外还会制作牛马的铁掌,记着小时候看见给牛和马钉马掌就会寻思着牛和马不疼吗?那么长的钉子就钉脚掌里了。我见过的铁匠都是比同龄人显老的,可能是长期烟熏火燎的原因。除此之外,铁匠是纯粹的体力活,大铁锤一下下的叮叮当的,不是常人能承受的了的。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