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1/20 2:46:46

1、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化遗产名录之一。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3、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

4、《格萨尔》是一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这是我国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纪以来漫长的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诗。有着“格萨尔故乡”美誉的那曲,现有103位说唱艺人,人数为西藏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03月,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西藏课堂。

5、“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侗族大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萨尔(藏族史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族农乐舞

有: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藏戏、贵州侗族大歌、热贡艺术等。

1、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语称其为乌日汀道,意即长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其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这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的总称。

3、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是一个非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4、贵州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5、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

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昔日清朝女子佩戴的通草花仅剩八旬老翁会做,它会失传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有很多精湛的手工艺品,到现在都逐渐失传了,比如说清朝时期女子所佩戴的通草花,现在就剩一个八旬老翁会做,其他人都不会做,而且这个东西市场应用也不广,赚不到钱,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学起来又不简单,所以他未来会逐渐失传。手工艺品失传的思想也不是一次的发生了,所以这个通草花失传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些

  • 关于云南的唐雪案件,你们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穿上军装,为国戍边;脱下军装,守卫家园。不能保家,岂能卫国。战狼2吴京血性军人痛击暴力强拆恶霸的镜头,为什么百看不厌,收到那么多好评。一个字:真他妈的过瘾。唐雪,现实版冷峰:一不是反杀;二不是正当防卫;三不是防卫过当。那么,唐雪,应该如何定性呢?唐雪是打黑除恶,唐雪是除暴安良,唐雪是保一方平安!唐雪

  • 柯洁、常昊、李世石和李昌镐,巅峰时到底谁最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我有几十年的棋龄,虽然棋下得不咋地,但对围棋的理解、对高手之欣赏,绝对在很多人之上,如同美食家不一定是个手艺高超的大厨一个道理。我觉有的回答观点偏颇,不敢苟同。首先讲常昊,常昊的棋确实在中国独领风骚一段时期,但比起李昌镐,李世石来说还真不是一个层次的人,至少他对韩国的超一流高手是输多赢少,许多痛苦记

  • 武松打虎的具体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父母死得早,他是卖炊饼的哥哥抚养大的。奇怪的是,武松长得高高大大的,哥哥武大郎却十分矮小,外号叫三寸钉。武松个子大力气也大,一次喝醉酒时,一拳把人家打得不省人事。他以为出人命了,慌慌张张离家避难,在小旋风柴进庄上住了一年多。后来听说那人没死,武松这才放下心来,告别柴大官人动身回家

  • 北京曲协主席李伟健对张云雷评价:能让一些人从酒吧迪厅走出来功德无量,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李伟建,是之前电视上很活跃的相声演员,正经的科班出身。曾经上过6次央视的舞台,关于他的作品,印象最深的还是04年的《咨询热线》。没想到如今已经成了北京曲协主席。通读一篇他的评价,感觉还是很在理的。这也算是主流相声圈对张云雷的又一次肯定。的确,张云雷凭借出色的艺术功底,帅气的颜值,出众的气质,吸引了一

  • 剪纸是民间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想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问题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狗血”!过去剪纸一直在民间流传,并没有登过大雅之堂,但也流传了几千年,是我国在民间普及最广的古老民间艺术之一。因为材料简单,简单易学,而且又以装饰生活的实用品存在的,流传下来并不奇怪。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受到了严重冲击,很多民间艺术仿佛一夜

  • 剪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是非遗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剪纸是什么?在我的印象中,精美、精致、细腻、红彤彤,是剪纸给我带来的最初的外貌感官。后来慢慢了解剪纸,才会止不住的赞叹他源源流传的悠久历史,一代代手工人对她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以及发展。剪纸作为自西汉以来就已经出现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这种可以形容为国宝的艺术值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对他至少拥有最浅薄的了解,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剪纸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是的,中国剪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剪纸:1,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2,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统称为剪纸;3,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4,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

  • 武松打虎的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克上,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

  • 中央级媒体…中新网表扬张云雷带领粉丝传承传统文化,是一名合格的引路人,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中新网》的评价对于艺人来说,可以说是极高极高的。不过,对于张云雷的赞扬,却也是恰到好处,并不夸张!在弘扬传承传统曲艺这一方面,张云雷确实是现在的第一人!前段时间的“非遗在身边”活动中,小辫儿的数据爆表,稳居榜首,而且整体数据远超后面多人的数据。这看起来是小辫儿人气高,其实这能反映出张云雷在传承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