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卫国卫灵公与弥子瑕的关系 卫灵公对他有多偏爱

卫国卫灵公与弥子瑕的关系 卫灵公对他有多偏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1 更新时间:2023/12/24 4:10:24

卫灵公弥子瑕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其知名度虽不能和“春秋五霸”相比,却也屡屡被史家提及。不过,卫灵公见诸史册却并不是因为其政绩或国事,而是与他的老婆或者宠臣有关,卫灵公与弥子瑕的故事就是一例。

据史载,弥子瑕本是晋国大夫,后投靠卫国,成为卫国将军。凭借着卫灵公的宠信,弥子瑕在朝堂上翻云覆雨,成为卫国的权臣。那么,卫灵公为什么会格外宠信一个外来臣子呢?据说,这与弥子瑕长得好看有关,按照当时的审美标准,弥子瑕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美男子,以至于卫灵公对其青睐有加。卫灵公对弥子瑕的偏爱,不仅体现在朝堂之上,更在日常琐事中表露无遗。

根据战国韩非的《说难》记载,有两个故事足以说明卫灵公对弥子瑕的偏爱已经超出了一般君臣的关系。第一个是“余桃”的故事。卫灵公和弥子瑕一起游果园,弥子瑕手摘下树上的桃子来吃,吃到一半才想起旁边的卫灵公,于是将吃剩的果子放进卫灵公的嘴里。卫灵公不但没怪罪,还说这是弥子瑕爱他的表现。第二个是弥子瑕私驾君车的故事。弥子瑕没有经过君主的允许,私自驾着君主的马车回家探母。按照卫国的国法,这是要“断足”的,但卫灵公非但没有任何责备,还称赞弥子瑕孝顺。

当然,卫灵公对弥子瑕并不是永远这么偏爱,等到弥子瑕美貌不再,这位老君王就开始疏远弥子瑕了。所谓“花无百日红”,说的大概就是弥子瑕这一类依靠君王宠信而得势的人吧。

卫灵公天寒凿池

历史上的卫灵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曾经帮助自己的夫人和别的男子私会,也曾经宠爱过一个叫弥子瑕的男人,以至于被世人笑话。但是,私生活有点乱的卫灵公似乎又不是一个糊涂昏君,从史书记载的卫灵公天寒凿池的故事来看,卫灵公在国事上颇有明君的风范。

话说在一个很冷的冬天,卫灵公突然想“凿池”,也就是挖一个池子,什么用处且不管,总之是一件劳民的事。于是,池子刚刚开挖,他的大臣苑春就站出来反对了。苑春对卫灵公说:“天寒地冻的,让百姓服劳役很伤民啊!”卫灵公问道:“现在很冷吗?”苑春听了,心想您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就说:“您坐着熊皮,穿着狐皮大衣,屋里又有火炉,当然不觉得冷,而小老百姓衣不蔽体,穿着破鞋,能不冷吗?”卫灵公觉得苑春说得对,就下令停止挖池子。

卫灵公的近侍对卫灵公说:“大王您挖池子,是因为不知道天冷的缘故。如今您因为苑春的一席话就停止挖池子,人们将会感谢苑春,而把怨恨归于您呐!”卫灵公不以为然,说道:“苑春本来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是我用了他。从前百姓对他不了解,现在正好让百姓通过此事了解他。苑春做的好事就像我自己做的好事一样,苑春做的好事不就是我做的好事吗?”左右皆称是。从这个故事来看,卫灵公因为身在暖和的地方而不知天寒,知道后能停止错误的行为,不失为一个心胸宽广的君王。

卫灵公墓

卫灵公名姬元,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因脾气暴躁且爱好男宠而被人非议。但他也并非典型的昏君,相反他知人善任,对用人很有一套自己的哲学。卫灵公在位四十二年,卒于前493年,在河北广宗及高清等地均有卫灵公墓。

一人多墓,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很多君王为了防止死后被盗墓,就采取障眼法,修建多处墓地以掩人耳目,比如曹操成吉思汗,此二者的墓地所在至今还是个谜。那么,卫灵公墓为什么会在两地分别存在呢,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原因?

卫灵公的第一个墓地在沙丘,即今河北省广宗大平台。根据《庄子》记载:卫灵公死后,占卜的人占出原来的墓地“不吉”,而改葬于沙丘就能“化吉”。于是,卫国人就准备将卫灵公藏于沙丘,在沙丘挖掘时竟发现一座石棺,上面还有一行字,写着“不靠子孙,灵公将得此为冢”。时隔千年,如今已无法考证这件事的真实性,不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事要么就是一则寓言,要么就是有人事先估计好的事情。且不论真假,毕竟传说摆在那,所以在今河北广宗境内的大平台村的少秋平台遗迹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卫灵公的第二处墓地,相传是在河北高清卫灵公村。明朝嘉靖年间的《青州府志》曾记载此处有卫灵公墓地,至于卫灵公为什么会葬在当时的齐国地界上,史料并无说明。不管卫灵公有无葬在此处,总归是个历史遗迹,所以高清卫灵公墓于1978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以上可以知道,关于卫灵公不止一处墓地的原因,并不见得是卫灵公或其继任者故意为之,很有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以讹传讹的缘故。至于其真实墓地究竟在哪,恐怕已无从考证了。

标签: 卫灵公春秋时期皇帝

更多文章

  • 秦国著名将领李信的故事 李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信,秦国将领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李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征楚败因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攻楚,大败而归,被世人诟病,认为其年轻气盛,轻敌妄为等等。其实其中另有内情。仔细

  • 明朝左丞相汪广洋生平简介 汪广洋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汪广洋,明朝,丞相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元末进士,明朝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著名诗人。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

  • 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后为何会悲恸吐血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鸿章,辛丑条约,清朝

    李鸿章已经开始咳血了。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与洋人争来争去了,他吐血已经吐到了“濒危”的程度,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李鸿章

  • 满清八大姓简介之佟佳氏 佟佳氏都有哪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满族,清朝,八大姓,佟佳氏

    佟(佟佳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佟佳,地名,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其人以地为氏.氏族甚繁,世居马察(吉林省浑江市西南),加哈,巴尔达,佛阿拉,佟佳(均在辽宁省新宾县境),扎库木,雅尔呼,长白山,瓦尔喀等地.早在明朝,该氏族就有以"佟"为姓的.后来,该族多以此为姓.还有冠汉字姓童,

  • 吕雉的侄子吕产生平简介 吕产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产,西汉

    吕产(?-前180年),山阳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秦末和西汉初人物,汉高祖皇后吕雉的侄子。曾任洨侯。其父“周吕侯死事,”其兄吕台为郦侯。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嗣为惠帝。惠帝软弱,大事多决于吕后。前188年,惠帝死,吕后临朝称制,大封诸吕,吕产入掌禁军。在叛乱中被朱虚侯刘章杀掉。吕产生

  • 吕雉的侄子吕产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吕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产,西汉

    吕产(?-前180年),山阳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秦末和西汉初人物,汉高祖皇后吕雉的侄子。曾任洨侯。其父“周吕侯死事,”其兄吕台为郦侯。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嗣为惠帝。惠帝软弱,大事多决于吕后。前188年,惠帝死,吕后临朝称制,大封诸吕,吕产入掌禁军。在叛乱中被朱虚侯刘章杀掉。历史如

  • 汉朝开国功臣申屠嘉生平简介 申屠嘉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申屠嘉,西汉,丞相

    申屠嘉(?—前155年),西汉时梁郡(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的小官。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汉文帝元年(前179),选拔那些曾经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

  • 汉朝御史申屠嘉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申屠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申屠嘉,西汉,丞相

    申屠嘉(?—前155年),西汉时梁郡(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的小官。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汉文帝元年(前179),选拔那些曾经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

  • 后世如何纪念公孙弘的 公孙弘的墓址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孙弘,西汉,丞相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

  • 西汉名臣公孙弘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公孙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孙弘,西汉,丞相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