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是怎么回事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71 更新时间:2024/1/17 7:31:48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作为一名人,自然是对偷鸡摸狗的事容不得,但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怎么一回事呢?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民间说郑板桥由于开仓济民的得罪了上级,于是称病辞官回家了。在他辞官回家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是随身带着一条黄狗,一盆兰花。在一个夜晚,天气非,月黑风高,还下着大雨,郑板桥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正好这时有小偷光顾家中。郑板桥想道:如果自己高声呼喊,万一小偷跟自己动手,恐怕自己无力对付。但是小偷都进家门了。假装睡着了,任凭他在自己家中肆意妄为,随便拿取,又很不甘心。于是他略一思考,翻了个身面朝里,低头闷声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这个时候,小偷已接近床边,听到这声音暗自吃惊。接着又听到:“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这下小偷心想:都这样了,不偷也罢。于是小偷转身出门,又听到里面传来声音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心里寻思着既然有恶犬,为不翻墙而出。正准备上墙,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仔细一看,墙头果然有兰花一盆,于是他细心避开,脚刚落地,又听到里面说:“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从郑板桥吟诗赶走小偷就能看出他首先来说为官很清廉,只带了一只狗,一盆花离开。人也很大度,遭遇小偷还提醒他屋外有狗。聪慧有智谋,有才华,出口成诗,这就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的故事。

郑板桥的品质

郑板桥是我国古代清朝时侯的著名诗人,画家,有着高洁的品质,在后世一直为人们所敬仰。那么郑板桥的品质有哪些呢?

郑板桥图片

郑板桥的品质有很多,很多都值得后人学习,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郑板桥的品质。

首先郑板桥有着乐善好施,无畏强权的品质。据说郑板桥曾经在当县令的时候,正好遇到闹饥荒,我们也都知道,在古代对于这样的天灾,官府是很少会管的,只能靠老百姓自己撑过去。而在当时,也确实如此朝廷对于此事没有任何的反映,但是郑板桥看着黎明百姓的悲惨生活实在是不忍心,于是私自做主,打开粮仓救助灾民。后来因为此事他被罢免了官职。

其次就是郑板桥刚直不阿的品质。据说在当初他任职县令之初,有一位高官为了能够有好的业绩,而谎报从民间调查得来的情况,郑板桥知道真实的情况,立即就反映了上去,他及时的反映使得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却也因此使得他在后来的官场生活中处处受到排挤。

再次就是有着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可以说郑板桥的一生他都没有放弃过对于天下百姓的关心,但心系百姓,就算是在他被罢官之后,只能够依靠卖画来维持生活的时候他也是竭尽所能的来帮助穷困百姓。

最后就是他有着谦虚的品质。可以说郑板桥虽然有着极好的才华,但是对于他的才华他去不卖弄,甚至是谦虚好学。当然,郑板桥除了以上的几点之外,也还有着其他的品质,如他能够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等,不过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郑板桥名言

郑板桥,清朝有名的画家,文学家兼诗人,有着坎坷的经历。在他的一生之中有着很多的闻名后世的作品,其中不乏有着很多的名言佳句,以下几个是较为出名的。

郑板桥诗

“难得糊涂”,凡是知道郑板桥的人都会知道,这是郑板桥名言之一,郑板桥曾经先后在朝廷的两个地方当过知县,对于官场中的黑暗有着很深的体会,可是他自己却是不会同流合污的,可是想也知道,再官官相护的官场之中,想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对于那些黑暗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又无能为力,因此就想装糊涂,但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又怎么能够装糊涂,因此他就发出来“难得糊涂”这样的感叹。一句话代表了郑板桥对于现实的无奈心酸。

“咬定青山不放?,立根原在破岩中,知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郑板桥题在他的传世画作《竹石图》上的,这几句话,通过写竹子那种顽强不屈,不畏环境艰难,坚强生长的精神来鼓励人们学习竹子的这种精神。这首诗对于后世之人有着很高的励志作用。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郑板桥名言通过屋舍不用大,花不在多来体现出郑板桥淡泊名利,是富贵如浮云的高洁品质。

郑板桥名言还有着很多,有励志的,也有描写友情和其他的,从这些名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谈泊名利,心怀天下,对友情至真,对亲情至善的人。因此,我们就知道他为什么会流传后世了。

郑板桥对联

郑板桥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他不但艺术素养极高,文学素养也极为了得。而古代的文人都非常喜欢对联,郑板桥先生也是非常喜欢的,他一生有很多经典的对联。而但凡这样的艺术家都会有很多趣事,下面这个就是关于郑板桥对联的由来。

郑板桥对联

话说郑板桥在河南为官以后,被调到山东潍县去做县令,当地为了迎接郑板桥上任,全城灯结彩。在郑板桥到达自己衙门口的时候,他并没有着急到县衙里面去,而是吩咐自己的随从在县衙的墙上凿洞。

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也不敢去问,只能乖乖的在墙上开了几个洞,洞开好了以后从外边就能一直看见里面。这时候有人问郑板桥这是什么意思,好好的墙打了这么多的洞不可惜吗?

郑板桥笑着说,现在官场混乱,很多的官员都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树立新风,所以要把从前的腐败之风放掉,这才让你们在这里凿窟窿,这样才能透透气啊。

郑板桥为了为百姓办事,做完这件事情以后又亲自作了一副对联: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老百姓看到后争先恐后的来到这里,将自己的冤屈呈上,郑板桥都为他们公正的判决。

郑板桥对联是非常好的,不但工整还蕴藏着许多道理,常常人发人深省,深受人们的喜爱,传唱度也非常高,作为文化名人,这也为他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一个,是有名的大文学家,并且他的文学成就是八怪之中最高的一个。他的一生作品丰富,在世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竹兰图》、《竹石图》、《清光留照图》等诸多的精品佳作都是出自郑板桥之手。并且郑板桥作品大多都是被收集在他的《板桥文集》里面。

郑板桥作品?《竹石图》

在诗歌方面,郑板桥作品有《咏雪》,这是一首使用数字而作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程度极为的广泛。还记得在儿时这是一首步入学堂必学的古诗,整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首诗是郑板桥在看到美好的雪景之后有感而写,他的目的是赞叹雪景的美以及雪花的多和白。

在画作之上,郑板桥作品有《竹石图》、《竹兰图》等。《竹石图》是郑板桥在晚年的时候所作的,这幅图的主体是竹。很多人都知道,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与波折,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是让他更加的顽强。在《竹石图》中就展现着郑板桥这样的精神,一丛翠竹生于陡石峭壁之中,顽强的生长,并没有因环境的恶劣而沉败,反而是迎风而上,展现着一副生机勃勃。

除了以上的这些,郑板桥作品还有许多,都被收录在他的《板桥全集》里面,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郑板桥为什么会流传后世。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著作有《板桥全集》。那么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呢?

郑板桥诗画

其实,从经历来看,郑板桥的童年算是坎坷的了。本来父亲给他取名燮,字克柔,是希望他一生和和顺顺。结果不料郑板桥三岁时,母亲便因病去世。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还好有一位爱他的后母,但对他最好的却是他的乳母费氏,就是这一份伟大的母爱对他的人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在人物性格上,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呢?在很多历史资料中说板桥是一位怪人,不仅因为其身为“扬州八怪”之一,还因为他的画画的怪、文章写的怪、性情怪、行为怪。在他的“怪”中,含有几分幽默,又有几分真诚,同时板桥又颇有骂名。其实板桥为官时,深受百姓爱,因为他心系百姓,一身清廉,两袖清风。在早期时,板桥喜欢放言高论,品评人物,很多人认为他“狂傲”,但其实他是一个清廉洒脱,不媚权贵的人。也许是因为他的怪,他的一身正气,难免会有骂名。和许多文人一样,板桥随性而为,不拘小节,洒脱正直又坦率。

标签: 郑板桥吟诗小偷

更多文章

  • 古代的钱币什么样?古代的钱和币是同一回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

    通俗地说,如今统称的“钱币”,钱和币其实源流并不一样,前者源出农具,是“贱物”,后者源出敬神的法器和礼品,是“宝物”。许多人都知道:“宝贝”这个词最早形容的就是货真价实的海贝;在古代,这些海贝是被当作钱来用的,因此才从简单的“贝”变成了绝不简单的“宝”。事实上,先秦的文字、语言大多未能流传下来,从保

  • 如果秦始皇没有突然暴毙 项羽刘邦能否成功反秦?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扶苏,秦始皇,项羽,刘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在秦始皇驾崩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并威胁李斯的手法,紧接着赵高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逼死了工资扶苏和蒙恬。而在秦二世胡亥和赵高的残暴统治下,秦朝很快就走向灭亡。那么,如果秦始皇没有突然暴毙,项羽、刘邦等人还能成功

  • 卫铄的书法什么样?卫铄与王羲之有着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卫铄,晋朝,历史,王羲之

    卫铄:第一位女书法家王羲之的草、楷、行书,千古景仰,他的老师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姓卫、名铄,人称卫夫人。卫铄(272—349),字茂漪,世称卫夫人,河东安邑(今夏县尉郭乡苏庄)人,她是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出生一个书香世家,我国书法家卫觊之曾孙女、卫瓘孙女、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她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

  • 李清照的词是何风格?为何说她的人生是凄凉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清照,宋朝

    李清照: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

  • 宋朝时期商业有多发达?宋朝的商业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

    北宋时期,政府对商业比较宽掊,商业比唐代有了大发展,表现为:第一、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第二、城市数量增多,面积扩大。第三、原先的坊市制度彻底打破,前面说过,唐末坊市之间的界线开始被打破,到了北宋时期,这种界线被彻底打破,商业渗入坊区,处处是店铺,既方便了商业,也方便了居民生活,随着市的空间的开放

  • “三八”妇女节是怎样来的?与十月革命有何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八妇女节,十月革命

    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哈丽特·泰勒·米尔(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

  • 元宁宗怎么死的 短命皇帝元宁宗的继承人是哪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宁宗,皇帝

    元宁宗的继承人元宁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皇帝,在位仅仅53天的时间就病死了。众所周知,他死的时候只有7岁。这就说明他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那么元宁宗的继承人是谁?谁是下一个被选中的皇帝?元宁宗并不是元文宗的孩子,而是元文宗兄长元明宗的次子。但是因为元文宗对兄长有愧,所以他决定将皇位还给元明宗的孩子。而

  • 失吉忽秃忽简介 成吉思汗与失吉忽秃忽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失吉忽秃忽

    失吉忽秃忽简介失吉忽秃忽是成吉思汗从战场上捡回来的无家可归的孩子。按照蒙古部落的规矩,这样的孩子也要视为家人。于是失吉忽秃忽被成吉思汗交给自己的母亲抚养。失吉忽秃忽少年之时就英勇过人。一次,成吉思汗在寒冷的冬天迁营,路上看见有麋鹿奔跑,那个时候失吉忽秃忽十五岁,他对成吉思汗的营帐管理人说他很想要去追

  • 文学家顾贞观的成就介绍 如何评价顾贞观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顾贞观

    顾贞观的成就顾贞观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文学造诣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因为与纳兰容若的知己情谊而天下皆知。说起顾贞观的成就,就不得不说一说顾贞观的诗词了。顾贞观的诗词中有着一种情景相生、质朴自然的意境,常常能够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而这也是顾贞观诗词最为成功之处。顾贞观的《金缕曲》也

  • 京华三绝顾贞观与吴兆骞之间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顾贞观,吴兆骞

    顾贞观 吴兆骞‍‍‍‍‍‍‍‍‍‍‍‍‍‍‍‍‍‍顾贞观是清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的伟大词文,而且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除此之外顾贞观也交到了一些感情好兴趣相投的好朋友,而他们之间的友情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在这些人之中顾贞观吴兆骞之间的友情被众人所熟知,而他们之间的事情也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