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少康中兴的原因:姒少康为什么能中兴?

少康中兴的原因:姒少康为什么能中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28 更新时间:2024/1/3 8:52:03

少康是后相的遗腹子,的曾孙,禹的玄孙。在后羿“因夏民代夏政”,太康、仲康相继死去,后羿又把仲康的儿子后相也躯逐出去。这样,后相只得投奔同姓诸侯斟灌,在这种情况下,原夏王朝的一些拥护者也纷纷投靠斟灌氏。随后,寒浞阴谋杀死后羿,霸占了他的妻子、财产,掌管了夏的朝政。他又担心后相的势力壮大复兴,于是寒浞又派儿子过浇杀了斟灌,后相逃往斟寻。过浇又追杀至斟寻杀死后相。

后相妻已怀有身孕,在战乱中从墙洞中爬出,逃回自己的娘家有仍氏。不久后相妻后缗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少康。少康从小聪明过人,并在他母亲的教育下,立志要报仇雪恨,夺回自己的国家,复兴夏王朝。

这时寒浞已死,政权已由过浇掌握。当过浇听到后相有一遗腹子在有仍那里的消息后,即派人前去捕杀。少康逃往国。虞君把少康隐藏起来,并把纶地送给他。从而少康在纶地逐渐积蓄力量,终于“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同时,有原夏王朝联盟人员前来汇合,和招收斟灌、斟寻二国的残余人员,形成少康复国的力量。少康历数后羿、寒浞、过浇的罪行后,杀奔夏邑推翻了过浇的统治,夺回了王位,恢复了夏王朝,经过三年的恢复生产和稳定局势后,即进行治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国力等一系列措施,促使国家的巩固与繁荣,因而国家威望很快得到了提高。即“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史称为“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少康能够中兴,从根本上说,既取决于少康的能力与手段,也有后羿、寒浞、过浇的腐败、贪婪、奸诈、凶残等违背客观要求不得民心的行为,只有从这二方面去观察,才能认识少康中兴的实质。

从少康方面考察能够实现中兴的原因有:

(一)从小接受他母亲的报仇雪恨,光复夏王朝的教育,和他过人的天赋,过浇对他的捕杀,更从反面激发他推翻过浇政权,夺回王位的坚定性。有虞氏就是看到了他的复国意志,所以把女儿嫁给他,并把纶地给他作为积蓄力量的基础。

(二)他的成长过程是接受磨练的过程。他管理过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他在有仍氏那里当过管理畜牧业的官,在有虞氏那里当过管理有虞氏饮食的官。因而使他具有一定的生产、生活知识和劳动者的感情。

(三)少康在纶地的经营中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发展生产,体察民情,积聚力量,即在纶地“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因此,这不仅积累了推翻过浇政权,夺回王位,复兴夏王朝的人力、物力,也为复国后的国家建设提供了经验。

因为,从氏族发展成国家,是直接参予生产、生活的单层次的劳动分工与组合,发展成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的,既有剩余产品生产和剩余产品需求的矛盾,又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这两种矛盾又不是相互分离,而是生产的一体化,消费的二重性,也就是生产是属于体力劳动者承担的经济层次,消费则既有体力劳动者的经济层次的需求,也有脑力劳动者的政治、思想文化层次的需求。所以,脑力劳动从现象看,是与物质生产相脱离的权力层次,但从本质上看,又是剩余产品生产的需要。因为,要提高剩余产品的产量,首先,必须开发自然物质深层次的要素功能。如农业生产的水、肥、土和自然环境、农业工具的改进、创新等条件的创造;其次是建立一个安全、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再次是合理分配剩余产品。这些都是国家应尽的责任。

从原始社会到国家的建立,是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 禹是从“禅让”取得王位的。夏启的取得王位虽然经过波折,但总是属于继承的,并非是他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取得的,因此,他并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而是属于继承他父亲的权利。所以在夏启主政时期就已经走上腐败,到太康时期则更为严重,而后羿、寒浞也同样没有把发展生产提高国家力量放在第一位。少康则既有经受失国和过浇追捕的耻辱与患难,也有经营纶地奋发图强,和推翻过浇的统治,光复夏王朝的艰难历程。所以,在他夺回王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国力的措施,“三年,复田稷”。

可见,国家的建立,本质上是人类社会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发展成既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又有剩余产品生产与剩余产品消费需求的,生产的一体化,消费的二重性的对立统一体,它的表现形态,就是阶级矛盾。国家的任务就在于发展剩余产品生产,缓解阶级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与安全。少康的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措施,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创了夏王朝走向繁荣的历程。这就是“少康中兴”的根本原因。

《史记·夏本纪》没有记载这段历史,仅列出如下世系:“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纳,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缅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帝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羿、浞代夏政和“少康中兴”历史的失载,,后人认为是司马迁的疏略,这是对的。因为,这段历史反映的正是对国家本质特征的认识问题,是我国产生国家后的经验教训。

标签: 少康中兴夏朝

更多文章

  • 商高宗武丁怎么死的?商高宗武丁陵墓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高宗,武丁,商朝

    商高宗武丁是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武丁墓在哪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 ,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

  • 商朝武丁的妻子妇好是怎么死的?妇好墓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武丁,妇好,

    妇好,一个民族英雄,更是一个女英雄和女将军,妇好聪明伶俐,文武双全,是这一代政治家和谋略军事家。妇好为商朝的江山社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随着妇好墓的出土,关于妇好个人也受到了关注,妇好怎么死的,妇好墓在哪里呢?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妇好嫁给了商王武丁,成为了武王后。妇好生了一个孩子名叫祖己引,妇好是

  • 牧野之战性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牧野之战,商朝

    牧野之战性质是什么?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所以从从性质上说是平民和奴隶反对商朝统治的战争。牧野之战并没

  • 武王分封列国诸侯:周武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武王,分封制,诸侯

    周武王分封哪些人为诸侯?为了稳定天下的政治局势,周武王在路上就分封了四种类型的诸侯。第一种是上古圣贤君主的后代。比如——分封炎帝神农氏的后代到焦,分封黄帝的后代到祝,分封尧的后代到蓟,分封舜的后代到陈,分封大禹的后代到杞。这些国家都以封地为国名。这一批诸侯之中,能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足迹

  • 成康之治有什么历史意义?如何评价成康之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康之治,周朝

    成康之治有什么历史意义?如何评价成康之治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务从节俭,克制多欲,以缓和阶级矛盾。又令周公制礼作乐,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

  • 周康王姬钊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周康王陵墓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周康王,姬钊,周朝

    周康王姬钊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周康王陵墓在哪周康王姬钊(?―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钊,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君位,于是命召公奭、毕公高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登基。周康王即位后

  • 烽火戏诸侯是哪个君主?烽火戏诸侯是为博谁一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烽火戏诸侯,周朝,周幽王,褒姒

    烽火戏诸侯是哪个君主?烽火戏诸侯是为博谁一笑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国王把国家权力

  • 犬戎怎么读?犬戎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犬戎,

    犬戎怎么读?犬戎是什么意思犬戎[quǎn róng]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淫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盛约三百年

  • 中国最早的军官学校在哪里?是由谁创办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军官学校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

  • 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是什么?是由谁所编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医学,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书。总结了春秋以及春秋之前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