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包拯都做过哪些事?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包拯都做过哪些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39 更新时间:2024/1/25 7:06:18

要说现在人们最熟悉、最推崇的古人,北宋时期的包拯绝对算一号,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从宋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关于包拯的演义、戏曲、评书、影视等层出不穷,将包拯的“青天”形象深深刻印在了人们心里,寄托着人们对各级官吏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的美好期盼。包拯的故事经过多方演绎,非常丰满和精彩,远比真实历史人物精彩,但饮水溯源,我们还是应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其人其事。

北宋名臣包拯

尽孝父母重于仕途升迁。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合肥肥东)人,从小好学不辍,28岁进士及第,被朝廷委任为建昌知县,离家很远。因为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包拯就辞去官职,在家专心侍奉父母。后来朝廷又给他一个职位,他干了一段时间,父母想念他,想让他回家,包拯再次辞官,回家赡养父母。过了几年,包拯的父母相继去世,他就在坟旁筑起草庐守丧,期满后还是不忍离去,最后在父老乡亲的多次劝说下才重新出来为官。或许有人说包拯这是在沽名钓誉,但熟不知封建年代有太多官员为了仕途,绞尽脑汁实施“夺情留任”“夺情复”计划,不愿因为父母亡故(官员需去职守丧),而影响到自己的仕途。与此比起来,包拯确实是个至情至孝之人!

见错必究,“包弹”天下闻名。包拯当过言官(知谏院),干过监察(御史中丞),在这两个容易得罪人的职位上,包拯丝毫不考虑个人安危,有错必究、有过必弹。有一次宋仁宗在张贵妃的纠缠下,答应给她伯父一个宣徽使的职位,当时任御史中丞的包拯强烈反对,认为违反用人制度。他言辞激烈,唾沫星子溅了皇帝一脸,仁宗皇帝只能“唾面自干”、接受谏言。

为了弹劾盘剥欺压百姓的转运使逵,包拯顶着皇帝、宰相包庇王逵的巨大压力,连续七次上章弹劾,公开指责皇帝任用酷吏,对一方百姓来说是何其不幸!这一谏章引得朝野震动、舆论滔滔,促使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除此之外,包拯弹劾的达官显贵还有很多,以至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包弹”的谚语,“包弹”成为正义之声的象征,成为贪腐官员的强大震慑。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戏曲里有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这里面的“包龙图”指的是包拯当过龙图阁直学士(品级比大学士低,代表最有学问的职位),还干过一年零三个月的开封府权知府(实际最高长官,开封府尹不常设)。开封府位于天子脚下,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聚集区,不是很好管。包拯到任后整顿吏治,大开公门,取消中间环节,方便老百姓诉冤告状。他执法严格,不管是谁,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文武百官,违法必惩,将开封府治理得“令行禁止”,风气为之一新。

针对当时惠民河淤堵泛滥的现状,包拯带人查究原因,发现很多权贵人家侵占河道,肆意修建园榭,才导致河水淤堵不通。于是包拯果断下达“拆迁令”,在限定时间内将所有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毁,使河水得以畅通。此举虽然得罪了很多权贵,但造福了当地百姓。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打铁还需自身硬”,包拯经常纠察、弹劾别人,自己首先必须干干净净,说话办事才有底气。包拯曾在端州为官,端州以产砚闻名,端砚历来是文人士大夫喜爱的珍品。包拯的诸多前任都是在“贡砚”数额之外,加征数十倍,中饱私囊,借以贿赂权贵。包拯到任后迅速革除这一流弊,按照规定数额征收“贡砚”,任满离去时“不持一砚归”。1973年,合肥清理包拯墓时,在包拯及其子孙墓中仅发现了一方普通砚台而没有端砚,也充分印证了包拯的为人。

北宋文坛领袖、参知政事欧阳修

当然包拯也有被人误会的时候。他干过三司使(官钱粮的),后来调任他职。三司使的接任者张方平、宋祁先后犯事,都被包拯弹劾免官,朝廷就让包拯以枢密直学士暂代三司使。这样一来就让人有些误解了,文坛领袖、翰林学士欧阳修说:“包拯这么干,就像是种田的人,因为别人的牛踩踏了自己的田地,就让人把牛抢走了,处罚明显过重,可包拯又贪图肥缺来做那个职务,不也是很过分吗?”包拯听后没有解释,就待在家里,找各种理由拒绝代理三司使的命令,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任职。

后来欧阳修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对包拯的为人品行非常赞赏,称赞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公元1062年,包拯因病去世,享年64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的脸估计没那么黑,毕竟封建年代为官还要讲究个仪容,那么黑会让宋人接受不了的,“黑脸包公”是对包拯秉公执法的美好演绎。

标签: 宋朝包拯

更多文章

  • 皇帝每天吃的食物是什么样的?有多少道菜?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食物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皇帝吃什么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不管是魏晋南北朝还是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开国皇帝的,皇帝是当时朝廷上最大的官,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皇帝要做的事谁也不能违背。自古便有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句子,这个句子主

  • 古代和亲公主中有没有真的公主?哪些是为了和亲才封的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亲,公主

    古代和亲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历朝历代,用于和亲的女子并不在少数,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同样有很多,诸如王昭君、细君公主、文成公主等,从汉代一直到清朝,几乎历朝历代都存在,而且人数颇为壮观。不过,名义上是公主,那么这些女子们真的全部都是公主吗?所谓的和亲公主当中,

  • 为什么明朝会发生大爆炸?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大爆炸

    明朝大爆炸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们建立的朝代,当时的明朝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朝代,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上位后作出了很多的决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当时在明朝发生了一次爆炸,

  • 为何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没有灭亡?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为何唐朝在安史之乱后 还能苦撑150多年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以后唐帝国由盛转衰,开元盛世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完全不听中央指挥,唐帝国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但是唐帝国并没有由此灭亡,而是有苦苦支撑了152年,这个时间

  • 唐朝是怎么灭亡的?是被谁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灭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是被谁灭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朝是被朱温灭的。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帝自立,改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朱温就是梁太祖。但是因为黄巢覆亡后,唐朝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割据局面已经存在,“后梁”并没有继承唐的全部国土,只继承了唐

  • 李炎从小迷信道教,为何最后被“不死药”害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李炎

    唐宪宗李纯死后,他的第三子李恒即位为唐穆宗。李恒生了五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又先后登基为帝,长子李湛为唐敬宗,次子李昂为唐文宗,第五子李炎为唐武宗。这样一父三子都是在位皇帝的,不仅唐朝绝无仅有,估计在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中也没有第二家。像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虽然都有皇帝名号,但都是后世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有何异同?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庆历新政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

  • 什么是榜下择婿?榜下择婿与宋朝哪一位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榜下择婿,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榜下择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清平乐》中的晏殊和富弼是翁婿关系。其实,晏殊才比富弼大十三岁,当年,就是晏殊看中了富弼,为女选婿的。富弼天生不凡,母亲怀他的时候,梦到旌旗鹤雁降落在庭院中,说是上天赦免,不久便生下了富弼。富弼年轻时学习勤奋,虚怀如谷,被誉

  • 赵氏孤儿的故事结局如何?与晋国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氏孤儿,晋国

    赵氏孤儿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赵氏在晋国的势力越来越大,虽然赵盾和赵穿等人在晋景公时期已经死了,但赵氏子弟仍然掌握了晋国大权。大夫屠岸贾非常嫉妒赵氏的地位,他是个有名的马屁精,和晋景公关系非常好。他想害赵氏,好让自己掌权。他抓住当年赵盾对晋灵公的死负有责任这事大肆

  • 长城修了多少年?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城,多少年

    你们知道修长城用了多少年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