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荀子与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是怎样的争锋相对

荀子与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是怎样的争锋相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05 更新时间:2024/1/7 15:15:13

说到如家代表人物,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再就是孟子荀子了,那么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具体情况都是怎样的呢?其学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呢?

荀子像

孟子本来的名字叫孟轲,孟子曾经走访过许多诸侯国,希望那些国家的国君能实行自己的“仁政”主张,但征战频发的战国时期他的政治主张是得不到君主的认可的,所以他就回乡著书立说,终于成为后世推崇的思想家,他的文章也被人们传诵至今。

最能体现孟子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的当然是《孟子》这本书了,后来《孟子》成为了儒家经典。阅读他的文章就能感觉到,孟子的文章善于说理,辩论精彩之至。我们所熟知的名句就有:“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等等。《孟子》几乎成为后代学者必读的书目之一,也被历代君主采用为科考科目。

荀子本来的名字叫荀况,被人们尊称为“荀卿”。荀子出生于赵国,他也是推崇和研习儒家学说的,不仅如此,荀子还在思想,政治,文学等各个领域有非常大的成就。荀子年轻的时候去齐国学习,这个经历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渊博的学识。荀子还被秦昭王邀请到秦国讲学,后来荀子被名声很大的春申君重用担任兰陵令。荀子晚年也孟子一样,选择教书和写文章的路了。

虽然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但他们学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总之,他们的文章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荀子的思想主张

每一位思想家都会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每一种思想的出现,其实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而作为一位思想家,荀子的思想主张也是与其他的思想家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的。比如说孟子是主张性善的,可是荀子却是主张性恶的,所以在人性这个问题上,荀子与孟子的主张就有了争锋相对的结果。

荀子画像

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这样的两种人的,善人还有恶人,所以有这样的两种思想家的出现也是非常正常的。在人性问题上,荀子的性恶思想,其实也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世界上都是好人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也注定不完美,而有了性恶思想的出现,正是诠释着世界的不够完美。

其次,荀子的思想主张在天道观方面是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只是作为万物生长的自然界而已,从根本上是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福祸,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提出了顺应自然但是也是要改变自然的思想。

当然荀子的主张还有礼,荀子对于礼是非常重视的,他觉得在社会关系中,礼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也是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倡以德服人,反对以暴力压人。

这些就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作为中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他思想主张在后世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达到不断地教化他人的目的,让人们可以学到更多。

荀子性恶

著名文章《性恶篇》是荀子的著作《荀子》三十二篇中的第二十三篇,该篇文章主要对荀子的伦理思想进行了阐述,其主旨在于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批判,并对其“性恶论”的观点进行论述。

荀子画像

《性恶篇》中,荀子通过采用问答式行文的方式,并以人的物质欲求和心理需求为出发点,首先对其主张的“人之性恶”的理论进行了论证,对孟子所主张的性善之论予以批判,进而引出通过实施何种手段或方式才能使人性本恶的属性得以改善。他指出,为了使人性之恶的本性得以改善,要注重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培养。

有贤之士作为国君治国的难能人才,可以帮助国君制定行为标准,并作出表率,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德行高尚之人作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优能之人,对引领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贤能之士与德行高尚之人可谓是改善人性恶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改善人性本恶上,荀子还特别强调政治的重要作用,他提出政治对于改善人性本恶,使人趋善,可谓是精华。因此,荀子认为改善“人性恶”,最本质的方法即是利用道德和政治的手段去改善。

文章《性恶篇》虽然位列《荀子》一书的第二十三篇,但“性恶论”却是在荀子思想中可谓是最著名的观点,同时,其也是荀子著名的政治思想的奠基石。

荀子的行政思想

荀子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赵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荀卿”。

荀子信仰儒学,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辞赋之祖。代表作品有《荀子》,弟子中比较著名的是李斯、韩非和张苍,再传弟子贾谊学富五车,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荀子石像

客观来说,时至今日,荀子的行政思想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一是倡导节用节流。他先后提出了“务本节用则无极”、“节用裕民”、“节用以礼”、“节其流,开其源”等多项节俭持政的主张。对当时奢侈腐化的皇室贵族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二是倡导忠职敬业。苟子提出了“从道而不从君”的忠君原则,对于制中、宰爵、司徒、治田、师、乡师、工师等身为人臣的忠职也进行了论述和明确。他提出的君主早朝不能太晚、为臣者敬业守职的精辟见解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享有较高地位,一直沿袭到末期。

三是倡导严于修身。我们常引用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名言就出自荀子。他提出的正人必先正己,以实际行动替代无谓的说教,彰显的是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

四是倡导亲民爱民。荀子提出“君也,舟也;庶人也,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中,“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一句以最浅显的道理建言君主平政爱民,使政权稳定牢固。

五是倡导尚德尚能。他主张打破贵族垄断的做法,任人唯贤,做到内不阿亲,外不避仇,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尽管,荀子的行政思想带有一定的封建主义色彩,完全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但也应该客观地看到,上述观点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较大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标签: 荀子与孟子

更多文章

  • 小说家卡夫卡:死后不愿作品流传世间是为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说家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在卡夫卡简介中,提到最多的是他生命的短暂和他一生所遭遇的不幸。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他的家庭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卡夫卡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幼时接受的是德语教育。

  • 王安石的后代还有吗 王安石女儿的归宿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安石女儿的归宿

    历史记载中王安石共生有4个孩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但是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早夭,只剩下2个女儿,后来均嫁为人妻。现今王安石故里中生活着很多的王氏后裔,但是均不是王安石的直系后裔,其后裔均是其兄弟姐妹的。据悉王安石共有十个兄弟姐妹。王安石雕像现今在王氏宗谱中记载,属于王安石这支血脉繁衍至今的已经没有了,

  • 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他为什么要与与妻子决裂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评论家和哲学家,他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多的成就。列夫托尔斯泰的事业是成功的,可是他的婚姻的结局却不尽人意,因为他和他的妻子索菲亚的爱情以决裂告终,并且他们还有13个孩子,那么列夫托尔斯泰为何和妻子决裂,他与妻子决裂的缘由是什么呢,关于他还有怎样的故事呢

  • 唐代高僧一行大师:天文历算法的集大成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僧一行大师

    历史上对于一行大师简介还是蛮多的。根据记载,一行大师出生于683年,是唐代的高僧和科学家。俗姓为张,名为遂,是巨鹿人。二十一岁的时候,因为不想和武则天的侄子交往,于是从荆州景禅师出家,不久之后又跟随嵩山普寂学习禅,之后跟随善无畏和金刚智学习密法,并且协助他们翻译密续要籍,例如《大日经》、《金刚顶经毗

  • 解密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人结婚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里说,据某权威机构研究,中国古代的人们喜欢选择在春节期间结婚,甚至还喜欢在春节期间行房(又叫圆房,即性爱和受孕)。他们统计说,古人有相当一部分(大约有百分之一二十)是在新年初一到十五元宵之间举办婚事和合卺的;若是把春节期间再延长点,即广义的大年春节,从旧历腊月十五到正月三十,在这45

  •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原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原理是什么

    张衡生在东汉时期,据记载当时竟然出现连续20年无年不震,地震灾害十分猖獗。可想当时的朝堂和民众受此影响之大,严重的年份可谓是民不聊生。太史令张衡更是深受其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探究,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于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创造了地动仪。世界其他国家类似地震测量类仪器的发明均是1800年以后的

  • 著名词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死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著名词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死因是什么

    赵明诚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金石学家,从小对于金石方面就十分的感兴趣,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金石,因此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尽管他在1103年的时候担任了官职,但是他的官路却并不是很顺利,再加上父亲在朝廷中树立了敌人,他也因此而受到了一些阻碍。和李清照结合之后,两人的关系保持的非常好,在赵明诚死亡之后妻子更

  • 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对中华文化有什么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怀素

    怀素(公元737年―公元799年,还有一个说法是公元725年―公元785年)是我国历史上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又因为他非常擅长写狂草,对草书的书写非常有天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草圣。怀素也是一位僧人,据说他之前的俗姓为钱,后来出家之后改字藏真,因为他所在的地方是永州零陵县,所以也有人称他为“零陵僧”。怀素

  • 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思想中的儒道释三教融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时期著名的隐士,是道教茅山一派的真正创始人。他寿命很长,在世八十几年,历经了宋、齐、梁三朝,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南梁时期的。陶弘景塑像陶弘景生于公元456,当时是宋朝,出身士族家庭,祖上是王府的参军,父亲当过孝昌的县令,可见世代为官。而他也从小熟读经书,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

  • 南宋著名的数学家杨辉:推动算术领域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宋著名的数学家杨辉

    南宋杨辉是杭州人,是南宋著名的数学家。关于杨辉的出生年月和生平阅历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杨辉曾在南宋朝廷任职,多数时间都在苏州杭州一带。杨辉为官清廉而有正义感,深得百姓称颂。说起杨辉的贡献,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在算数上的成就,后人将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杨辉数学成果南宋杨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