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句丽”和“高丽”是指同一个国家吗?

“高句丽”和“高丽”是指同一个国家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55 更新时间:2024/1/8 11:58:29

朝鲜称韩国为南朝鲜,韩国称朝鲜为北韩。作为朝鲜和韩国的通称,英语中的Korea、法语Corée、德语Korea、俄语Корея、希腊语Κορ?α、西班牙语Corea统统源自另一个词“高丽”。

中国人比较熟悉的隋炀帝三征高丽、唐高宗灭高丽,这个“高丽”指的是否就是Korea?没错,确实是。但这么说,一定有人反对:“隋唐皇帝亲征的不是‘高丽’,而是‘高句丽’!”那么,高句丽和高丽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二者有何关系?

高句丽兴亡:700年屡受挫未亡国

高句丽(也作高句骊)国,建立于公元前37年,相当于西汉末年。在高句丽人自己所立的巨型石碑好太王碑(韩国称“广开土大王碑”)中记载,其第一代王是“邹牟”。高句丽建都于今天辽宁省桓仁县,不久迁至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王莽时代对周边部族推行歧视政策,引起北方部族纷乱,高句丽也被更名为“下句丽”,直到东汉初年,汉光武帝才恢复了“高句丽王”的王号。

最初的高句丽国只是汉朝玄菟郡内的小国,经过对周围小股势力的长期兼并,到曹魏时代,它形成了一个对周边部族有很大影响力的政权。曹魏在消灭了割据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几个郡的公孙氏之后,242年派大将毌丘俭攻打高句丽,焚毁都城——丸都城,给高句丽造成灭顶之灾,《毌丘俭纪功碑》中就有“高句骊反”“讨句骊”的记载。

然而,高句丽并没有覆亡,它慢慢恢复,趁西晋永嘉之乱,进占了乐浪郡、带方郡故地(313年),乐浪郡故地统治中心在今天的平壤一带。当时朝鲜半岛南部从众多小国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百济国,都城在汉城(今首尔附近)。高句丽进入平壤一带后,就和北上扩张的百济相遇,两国争战不断。那时半岛南端的新罗还只是一隅小国,实力不能与这两个国家相提并论。与百济作战的同时,高句丽不断“西进”,与辽河流域新兴的慕容鲜卑长期作战,争夺辽东郡和玄菟郡,相较之下,慕容鲜卑更胜一筹。

342年,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慕容鲜卑攻陷,高句丽王的母亲和妻子被掳走,父亲的墓也被盗掘,高句丽王被迫向慕容鲜卑称臣纳贡。

其后,经过较长时间的积蓄发展,高句丽再次趁着中原战乱,恢复实力,牢牢掌控平壤地区的同时,重新开始攻占辽东郡、玄菟郡。在好太王时代,高句丽终于完全占据辽东(约405年)。至此,高句丽吞并了西汉以来所设置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的广大辖区,并在427年将都城迁到平壤,大力经营朝鲜半岛。

在随后的南北朝时代,高句丽通过控驭辽东和黄海东部交通,展开“越境外交”,与南北对立的中原王朝同时建立联系,并且远通北亚草原的柔然和突厥,甚至与中亚粟特人也有联系(很多学者认为撒马尔罕壁画中的鸟羽冠使者就是这一联系的证据),可以说高句丽已然成长为欧亚东部世界的一个强国,因此中原史书称高句丽“强盛不受制”。

6世纪下半叶,隋帝国最终结束南北分裂,中原走向统一,高句丽问题也日渐被提上议事日程。后来,隋唐屡征高句丽,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征辽东”。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国内大乱,身死国灭。继之而起的唐帝国,在668年与后来居上的新罗联手,先是灭亡了百济,又在白江口(今天韩国的锦江口)的大海战中大败前来援助百济残余势力的倭军。唐军与新罗水陆并进,南北夹击高句丽,趁其内讧之机,一举攻破平壤,灭亡了高句丽。随后,唐朝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统辖其地。

综合来看,高句丽是一个强韧的国家,屡屡与中原抗衡,最终覆亡仍然是由于外部的摧毁。自汉末至唐初,高句丽共存在了705年,先后以桓仁、集安、平壤三地为都,所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在现今中朝两国境内都有分布。

两个“高丽”,还是一个“高丽”?那么,高丽又是“谁”?这要做两层解释。

“高句丽历史问题”为何敏感?

首先,高句丽在后期就开始被称为“高丽”了。在南北朝时代的中国正史中,“高句丽”就开始被写作“高丽”,在南朝,《南齐书》最先如此称呼,而北朝可能更早,至晚《北齐书》已经将“高丽”作为“高句丽”的称呼了。至于原因,学界目前仍有分歧。有人认为是高句丽自己改名了,也有人认为是中国史书的简写——之前也曾简写“高句丽”为“句丽”、“句骊”。但是到隋唐时代,史书中对于高句丽的称呼绝大多数都改成了“高丽”,仅有个别记载同时并用“高句丽”。一句话,高句丽还是那个高句丽,只是叫法有所变化。

其次,高句丽灭亡之后,新罗通过战争以及外交手段,逐步统一了朝鲜半岛中南部广大地区,也就是原来百济的全部领土和高句丽南部的一些领土,这之后的新罗被称为“统一新罗”(朝鲜史学界不承认它是统一国家,故称之为“后期新罗”)。经过两个世纪之后,统一新罗衰落,它的内部掀起反叛势力,其中有两股最终做大:一股是900年在原百济地区兴起的甄萱,建立的政权被称为“后百济国”;另外一股是899年在原高句丽一带兴起的“后高句丽国”(又叫泰封国、摩震国),后来为了凝聚力量、反叛新罗,新首领王建在918年改定国号为“高丽”。三方混战,最终高丽统一了四分五裂的朝鲜半岛,由此“高丽”又成为这个统一的新国家的国号。

这个高丽完全继承了新罗的全部国土,并向北有所伸张,重要的是,它持续统治朝鲜半岛近500年,直到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取而代之。王建所建立的这个高丽,定都开京(今朝韩边境附近的开城),又称王氏高丽,之前的高句丽则又被称为“高氏高丽”。高氏高丽存续时间相当于汉末至唐初,王氏高丽存续时间则相当于五代至明初。

两个虽然都可以叫高丽,但在历史研究中,准确来说应该分别称“高句丽”、“高丽”。高句丽拥有广袤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高丽则以朝鲜半岛中南部为统治区,二者重合区域极少。高句丽灭亡距离高丽建立,中间又隔了250年。就像拓跋珪以魏为国号时,曹魏已经灭亡120年了一样,高丽只是借用了“高句丽”名号的另一人群的政权。其实在高句丽灭亡之后,就曾经有多个政权打着“高句丽”旗号,比如出使到日本的渤海国人,他们在日本史籍《续日本纪》中被记作“高丽使”;突厥默啜可汗的女婿高句丽人高文简逃往唐朝时,则是以“高丽王莫离支”名义被记录下来。

王氏高丽被西方人先是译作Corea,据说日本人在1910年吞并了大韩帝国之后动了手脚,改成Korea,好让Japan能排在它前面。Korea译自高丽,而“朝鲜”的英文译名则是Chosun,现在韩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朝鲜日报》英译名就是ChosunIlbo,而不是KoreaDaily。可见,Korea对应“高丽”,“高丽”则是“高句丽”的简称,所以全世界对朝鲜、韩国的称呼归根到底都来自“高句丽”。

高句丽一直以来被朝鲜和韩国视为其“国史”的重要内容,在它们的古代史体系传统观点中,高句丽与百济、新罗是“三国时代”,是国史的重要历史阶段和组成部分。21世纪初,中国学界展开“东北工程”,进行高句丽相关的东北亚史研究,其中对于所谓高句丽归属问题中韩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与争论。中国学术界将高句丽视为东北地方民族政权的历史定位,在韩国看来,这无异于“歪曲历史”、“抢夺历史”。因此,“高句丽历史问题”成为两国交流中极其敏感的问题。

以往,韩国古代史学界偏重新罗、百济、伽耶史,而忽视高句丽史,为改变这种现状,韩国在2004年成立了专门的大型研究机构“高句丽研究财团”(2006年整合成为新的“东北亚历史财团”),投入大量财力、人力进行包括高句丽史在内的研究项目,这改变了韩国古代史的研究格局。不过,自始至终,中国学界和韩国学界内部都存在一种声音,就是历史研究中的“学术非政治化”和“一史两用”的呼声。客观地讲,正是这种声音最终使得中韩两国高句丽史研究者开始反省,加强双方的直接交流。

2012年中国集安市新出现一方高句丽时期的石碑,定名为“集安高句丽碑”,它与集安的“好太王碑”(又称“广开土大王碑”)、韩国中原郡出土的“中原高句丽碑”并称高句丽三大碑。两国研究者迅速展开学术交流,互相邀请专家进行演讲和讨论。2014年10月为纪念高句丽好太王碑建碑1600周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和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的组织推动下,中、朝、韩、日四国高句丽研究专家聚首集安,就好太王碑及高句丽历史理论问题加强交流和沟通。高句丽史作为中古东亚史的重要内容,既是中国边疆史的研究课题,也是朝韩国史的组成部分,这一认识相信会越来越得到更多的有识之士的支持。

标签: 高句丽高丽

更多文章

  • 如何用单手刀剑对抗双手刀?力量上会不会吃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士刀,单手,佩刀,剑,打斗

    单看爆发力的话,单手持剑会更强,过去中国用剑的人基本上都有是有功夫的,中国的内家拳都有很强的爆发力,在发力的时候需要灵活的松胯转腰,这些爆发力是可以继承到单手剑术上的,换双手就没法继承了。总的说来,进攻的时候各有优势。由于单手持剑,进攻(lunge)的时候佩剑的进攻距离其实很长——箭步向前,右手完全

  • 弓弩是不是只能用手拉开发射 用脚发射可以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踏弩,背弩,兵马俑,连弩车,转射机,墨子

    踏弩比背弩还要小,或称踏张弩,弩按拉弦方式可分臂张弩、腰张弩、蹶张弩等。是一种用脚踩踏机括而发箭的弓。踏弩至少在战国末期就已出现,秦军武器尚有踏弩。秦兵马俑曾出土大量踏弩。安放在马蹬之下,用脚踏发,故称踏弩。踏弩用绳索缚于马镫下,弩臂发箭口向前。同时,另用一根绳子联于弩机,缚于骑马人的脚胫上。 使用

  • 程英的师姐是谁?程英的师姐黄蓉个人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神雕侠侣,历史剧,程英,黄蓉

    黄蓉,是《射雕英雄传》的女主角和《神雕侠侣》的重要角色。《倚天屠龙记》中也曾引述其相关事迹,她是贯通”射雕三部曲“的关键人物。在“射雕三部曲”的前两部中,黄蓉从《射雕英雄传》的青春少女一直写到《神雕侠侣》的中年妇人。黄蓉是金庸着墨最多的女性角色,亦是金庸笔下最具人气,最负盛名的女主角之一。桃花岛主“

  • 程英的师姐是谁?程英的师姐梅超风个人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神雕侠侣,历史剧,程英,梅超风

    梅超风,原名梅若华,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是东邪黄药师的弟子,武功极高,功力在马钰、丘处机、欧阳克之上,略低于裘千仞。与师兄陈玄风有私情,盗走半部《九阴真经》,背叛师门。因遭师弟陆乘风,飞天蝙蝠柯镇恶兄弟等人追杀远走大漠,与陈玄风合称“黑风双煞”。在和江南七怪的激战中,梅超风被柯镇恶暗

  • 神雕侠侣陆展元怎么死的?是李莫愁杀死陆展元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神雕侠侣,历史剧,陆展元

    神雕侠侣原著中陆展元是怎么死的 陆展元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先与李莫愁纠缠,答应娶李莫愁的,但最后失信于人,娶了何沅君,惹得李莫愁由爱生恨。那么神雕侠侣原著中陆展元是怎么死的陆展元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先与李莫愁纠缠,答应娶李莫愁的,但最后失信于人,娶了何沅君,惹得李莫愁

  • 陆展元的妻子是谁?陆展元的妻子何沅君个人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神雕侠侣,历史剧,陆展元

    何沅君,别名阿浣,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南帝一灯大师弟子武三通养女,嘉兴陆家庄陆展元之妻。陆展元曾抛弃李莫愁,迎娶何沅君。丈夫病逝后,何沅君殉情自尽。武氏收养何沅君是一灯大师的座下弟子武三通收养的一名孤女,武三通将其认作义女,名为何沅君,何沅君自幼孤苦,武三通收养在家对她甚是怜爱。但何沅

  • 耶律齐的妻弟是谁?耶律齐的妻弟郭破虏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神雕侠侣,历史剧,耶律齐,郭破虏

    郭破虏,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及《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郭靖与黄蓉的儿子。又称为破虏、弟弟、郭将军。郭破虏一生跟随父母姐姐守襄阳,直至襄阳城破时,家人殉亡,他持屠龙刀逃生失败,英年早逝,屠龙刀从此下落不明。在小说里,郭破虏似乎是配角,但并非主角才有戏。袁承志也是主角,但《碧血剑》的灵魂其实是金蛇郎君夏

  • 神雕侠侣中耶律齐为什么会和郭芙成亲?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神雕侠侣,历史剧,耶律齐,郭芙

    耶律齐郭芙是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一对夫妻。虽然两人在外貌家庭背景上是门当户对的金童玉女,但是一个生性儒雅,一个任性妄为,是什么让耶律齐郭芙结合在一起的呢?说起郭芙,看过《神雕侠侣》小说或者电视剧的观众都会知道,她是一个刁蛮无理的千金大小姐。她更是因为任性,活生生地砍下了杨过的一只手臂,让他成为了一名

  • 1分钱硬币也值钱 1981年版的升值最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钱币,一分硬币

    相信现在的人对于1分钱硬币看得比较淡了,因为目前市面上对于一角硬币都是不怎么有需求的,仅仅起到找零的作用,不过在收藏市场上面,1分钱硬币却有不一样的收藏价值。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1分钱硬币以及收藏过程中哪一个年代的1分钱硬币更加值钱。从当前的硬币收藏市场行情上面去了解,大众可以发现硬币收藏

  • 硬币里的“五朵金花” 个个身价上万增值无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钱币,一分硬币

    小小的几分钱硬币,如今竟已身价上万元。1979年的5分硬币、1980年的2分硬币和5分硬币、1981年的1分硬币和5分硬币,在钱币收藏界被称为“五朵金花”。当年它们没有进入流通市场,如今价格已飙涨至万元以上。据钱币收藏专家余榴梁介绍,人民银行发行硬币会视当时的流通情况而定,如果当时某种面值硬币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