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汉末年名将庞德简介 庞德怎么死的?

东汉末年名将庞德简介 庞德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19 更新时间:2024/1/2 22:27:19

庞德(?-219年),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射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果敢善战

庞德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

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庞德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袁尚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东,曹操便使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更亲斩郭援首级。据《魏略》记载,庞德亲手斩得一颗首级,不知这便是郭援。战罢之后,众人皆指郭援已死而不能得其首。然而庞德于晚后方才于弓鞬中取出一颗头颅,由于郭援是钟繇之甥,因此钟繇见其首而哭。庞德便向钟繇赔罪,钟繇道:“郭援虽是我甥,但他始终是国贼。卿又何须赔罪?”因这次战功,庞德被拜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张白骑作叛于弘农,庞德复随马腾往征,东西崤山之间击破叛军。每次交战,庞德常陷阵却敌,勇毅冠绝马腾军队。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辗转各地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曹操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庞德便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庞德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张鲁。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众投降。曹操素来听说庞德骁勇善战,于是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庞德剧照

授命叱敌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侯音、卫开等在宛城反叛,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拔宛城,斩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以讨关羽。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常说:“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亲身自击关羽。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后来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其时庞德常乘白马,关羽军皆谓之白马将军,对他甚为忌惮。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正值天降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城下平地积水五六丈之深,于是庞德与诸将皆避水上堤。此时关羽乘船攻击庞德军,以大船四面发箭射向堤上。庞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关羽,尽被庞德收斩。庞德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关羽攻势渐急,箭矢用尽,双方短兵接战。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于是意怒恶战,气概愈壮,然而水浸太盛,魏军吏士都投降了。庞德与麾下将一人、伍伯二人,收弓带矢,乘小船欲还曹仁本营。不过暴水太盛,小船因而覆没,弓矢尽失,庞德独抱船覆于水中,为关羽所擒,被解回关羽大营立而不跪.

陨身殉节

关羽便道:“你哥哥如今在汉中,我正打想用你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大骂关羽道:“竖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结果庞德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

公元221年(延康元年),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

公元243年(正始四年),立义将军庞德从祀于魏太祖庙庭。

历史评价

曹丕:“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

陈寿:“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庞德剧照

王应麟:“‘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则有魏樊城之庞德。‘宁为国家鬼,不为羌贼臣’,则有晋河南之辛恭靖。之人也,英风劲气,如严霜烈日,千载如生。其视叛臣要利者,犹犬彘也。”

《三国志通俗演义》:“威武不能屈,节操不能改。生当立金銮,死尚披铁铠。烈烈大丈夫,垂名昭千载。南安庞令明,日月竞光彩。

李贽:“庞德舁榇而行,志已必不两立,非彼即此,定当一伤.此亦丈夫图事之法也。天下事只有成败两途;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此定理也,何必畏首畏尾以取笑天下乎?如庞德者,真丈夫图事之样子也,可取可取。云长欲降庞德,庞德不降。两两丈夫,俱堪敬服。”

钟敬伯:“将军战死沙场,幸也。庞德舁榇而行,何哉!天下成败两途,原不并立,其有死无二,百折不回,须眉丈夫,决不可无此壮志。”

轶事典故

善相骏马

傅玄的《乘舆马赋》中记载,马超攻破苏氏坞堡时,坞堡中有百余匹骏马。马超部下都争抢膘肥身健的马匹,只有将军庞德选了一匹体形瘦小样子丑陋的黑嘴黄马,大伙都嘲笑他。后来庞德追随马超征战渭南,这匹马脚程迅疾,行动迅速,其他马都赶不上他的速度。大伙这才佩服庞德的慧眼识马。

家族成员

堂兄弟

庞柔

庞会等四人,庞会跟随钟会、邓艾伐蜀,蜀亡国后,杀尽关家为父报仇。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庞德和马岱是马超的左右手,同时庞德也是马超的智囊。

马腾被曹操杀害后,西凉军合共二十万兵马,进军长安。钟繇不敌马岱而进长安城坚守,当时城固而不能攻下,庞德向马超献策:“长安城坚固不能攻下,城里的水属碱性而不能进食,城中也没有柴。如今围城十天,可使士卒和平民饥荒,只要我们收兵,长安城自然就会攻破。”及后钟繇派人出城砍柴打水,五天后马超军又来犯,收人归城,钟繇又闭城不出。三更时分城门被大军火攻,钟繇弟钟进赶至救援,措手不及而被庞德斩于马下。庞德斩下城门锁和军校,放大军进城,钟繇退守潼关。

渭南之战时,与马岱追击曹洪和徐晃,直到马超到来。曹操被西凉军打败,马超与庞德、马岱引军进击捉曹操。马超被接应曹操的许褚抵御,回寨后,派庞德跟随韩遂,进攻渭南。进攻的时候连人带马跌入陷阱,英勇地跳出陷阱,立斩数人,步行救援被围困的韩遂。斩将夺马,带韩遂杀出血路。

马超兵败渭南后,庞德随马超辗转冀城、汉中。刘璋被刘备攻打时向张鲁求援,马超踊跃上前,希望到葭萌关击退刘备,庞德卧病不能随行而留在汉中。不久,马超投降刘备。

曹操进攻汉中,阎圃提议让庞德出战,张鲁大喜,庞德被命后参战。曹操称庞德是西凉勇将,想得到庞德。庞德无惧逐一与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四将单挑,四将少则数合,多则战至五十合后退还,并称赞其武艺。曹操很想得到庞德,商议怎样令他投降,贾诩建议贿赂贪得无厌的杨松,并诈败引庞德入我军营寨,在夜更时分突袭营寨,庞德必会失败。事情和贾诩部署一样,张鲁看了杨松的书简,说庞德被曹操贿赂,张鲁愤怒誓要斩庞德。阎圃劝谏,张鲁责令庞德:“你明天不赢的话,你就要被我斩。“庞德抱着悲痛退下。第二天,许褚诈逃,庞德追至,但中了陷阱掉进坑里被活捉。曹操亲自松绑招降,庞德回想张鲁的不仁而投降。

此后,庞德也屡立战功,濡须口之战斩杀东吴名将陈武,汉中之战中杀败蜀汉名将魏延,救出曹操。

后来曹仁被关羽包围在樊城,庞德为征西都先锋,随左将军于禁引军赴救。其时诸将皆以庞德兄长庞柔、故主马超均在蜀,都怀疑庞德有贰心;庞德抬棺决死,遂力斗关羽父子,又箭射关羽,深为关羽所忌惮。然而于禁惧其立功,加以制肘。魏军战败,庞德被周仓在水中擒获,誓死不降,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

影视形象

1994年《三国演义》:张元鹏饰演庞德;

2010年《三国》:田翔饰演庞德。

后世纪念

乾隆《陇西县志·拾遗》记载:“白马将军庙,旧在城东赤山顶,世传将军为汉之李广,凡巫祝必祀之,小儿有疾病,祈禳辄验,雨踢亦祷。”县志纂修者征引民间说法以为该庙奉祀李广,但也没有加以肯定。经再三推考,认为该庙当奉祀壮侯庞德,理由有三:其一,李广乃西汉名将,史传号称“飞将军”,从未有他“骑白马”或有“白马将军”称号的记录。其二,本县民间所称“白马将军庙”仅此一处,而自古及今荣膺此号的陇右武将仅庞德一人,别无另选。其三,赤山即今红山,为当年曹魏南安郡与陇西郡的界山,山下即古赤亭;登高远眺,正南10多里王家新庄即是南安郡治狟道城所在。

这里是庞德任“郡吏”、踏上军事征途的起点。他尽忠后,得到朝延很高的礼遇褒扬,其故里獂道县也应有专祠纪念,而红山头祠宇以“白马将军”命名,正是地方官府及民众对其钦佩有加永志不忘的表征。因年代久远,百姓的记忆产生差误,或因封建时代尊刘贬曹正统观念思想影响,该庙的主神位发生置换,才有庙宇奉祀李广的演化。 陇西的近邻武山县的大部,汉魏时代属獂道辖地。武山县志记载,在今四门乡新庄村有庞德墓,立有墓碑,还有庞家花园、 庞德上马石等遗迹。2000年4月,四门乡政府在该村洛礼公路旁重新竖立“庞德故里”碑。

标签: 庞德三国

更多文章

  • 这些古人姓什么?原来我们一直是错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人,孟姜女

    孟姜女--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辞海》载:“孟姜,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妻。姜姓,字孟。后人将杞梁说成秦朝人,称‘范杞梁’

  • 唐代宗女升平公主简介 升平公主的驸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升平公主,唐朝公主,

    齐国昭懿公主(752年—810年),唐代宗嫡女,母为代宗的结发妻崔贵妃。其名,史书无载。始封升平公主,嫁郭子仪之子郭暧。元和五年薨,赠号齐国公主,赐谥“昭懿”,称为齐国昭懿公主。她的婚姻故事,被后人编为戏剧《打金枝》,传唱至今。家世升平公主,又称齐国昭懿公主。其父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是唐肃宗李亨长

  • 军国日本为何偏好征用中国劳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劳工,日本,

    日本三菱公司被中国劳工索赔的新闻引世界关注。这起新闻的历史背景是,军国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征用了大量中国劳工。现在索赔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征用的中国劳工,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劳工的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为什么军国日本偏好征用中国劳工?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答案了。世所共知,第一次世界大

  • 宋朝服饰:宋代铠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服饰,铠甲,

    宋代的铠甲包括兜鍪、甲衣、披膊、吊腿等几个部分,其基本形制是继承了唐代铠甲的风格而略微有些变化。南宋以后,因为火药武器的发展,铠甲逐渐被淘汰了。戴盔帽、穿铠甲的武士(宋人《三顾草庐图》局部)宋朝铠甲宋代笠子帽和步人甲

  • 唐代宗女晋阳公主简介 晋阳公主驸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阳公主,唐朝公主

    晋阳公主(827年─835年),唐代宗李豫之女,母不详。下嫁太常少卿裴液,裴液母郜国公主为唐代宗姐妹。晋阳公主逝世于唐文宗大和年间。裴液(?—?),太常少卿,驸马都尉。父裴徽,母郜国公主为唐肃宗女。祖母为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杨氏。有异父弟萧位、萧佩、萧儒、萧偲。另有一同母妹萧氏为皇太子李诵(唐顺宗)

  • 隋唐五代服饰:隋代平巾帻和笼冠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五代服饰,隋朝,

    平巾帻是和介帻、平上帻一个系统的首服。帻本是古时一般人裹在额头上的布。王莽时做成有硬挺的顶部,可以覆罩整个头部,接着出现了顶部呈介字形屋顶的帻,是为介帻。此外,东汉时用一种平顶的帻作戴冠时的衬垫物,称为平巾帻。西晋末年,出现了一种前面呈半圆形平顶,后面升起呈斜坡形尖突,戴时不能覆盖整个头顶,只能罩住

  • 隋唐五代服饰:五代时期百姓服饰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五代服饰,五代

    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约50年,虽处于五代十国分裂时期,但服饰方面官服仍大体沿袭唐制。一般服饰,如幞头巾子,头脚都用硬脚,形式也出现不少变化,如团扇形、蕉叶形、平展伸直形、翘上形、反折形等,并用珠络为饰或金线棱盘。五代的裹巾如后唐李存勖当皇帝,有圣逍遥、安乐

  • 曹丕心腹吴质简介 曹魏四友之一吴质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质,三国,曹魏四友

    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爱。在魏文帝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为人放诞不羁,怙威肆行,卒后被谥为“丑侯”。其子吴

  • 曹魏四友之一朱铄简介 曹丕重要智囊之一朱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铄,曹魏,三国

    朱铄(?—约226年),字彦才。三国曹魏将领。沛国谯县(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后期入为曹丕僚属,与陈群、司马懿、吴质并称魏太子四友。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为人削瘦,性急。曹丕称帝后,朱铄于黄初二年接替夏侯楙担任军中要职的中领军将军,执掌曹魏禁军。黄初五年,镇守河北的吴质回京城洛阳朝见魏文帝曹丕。曹丕命

  • 隋唐五代服饰:隋唐时期鞋履样式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五代服饰,

    隋唐时期,民族交流,社会开放,少数民族的鞋饰传入中原。当时流行胡地的翘头鞋、勾头鞋等时尚鞋饰。这是其中一种样式。唐代的履先后出现了高头履、平头履、小头云形履、花形履等名目繁多的样式。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唐代草履的编织技术已很精湛,纤如绫殷。因唐代时虽然开始崇尚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