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人没有洗发水,却有9种你不知道的方法洗头!

古人没有洗发水,却有9种你不知道的方法洗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39 更新时间:2024/1/23 11:08:12

头当然还是要洗的~洗发水这个必须有。题主不要害怕,即使没有婷飘柔海飞丝你也可以活下去!

首先,古人洗头一直洗得挺像样的。

无论时何地,个人卫生都是人类明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中国汉字中,「沐」即为洗头之意,在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中已有明确解释:

沐,濯发也。

而早在商周时期,定时沐浴已经成为重要的仪式或风俗。公元前约 6 世纪的《诗经·小雅·采绿》中也曾提及: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老娘头发都打卷了,我要回去洗个头!)

——所以掐指头算下,老祖宗们洗头都洗这么多年了,没道理不折腾出一些类似洗发水的东西吧。。

而洗发水的主要作用无非是(1)去除油脂(脂肪酸);(2)去除灰尘;(3)去头屑,防脱发,保持乌黑顺泽。

这里面(3)属于延伸性功能,一般来说只要满足前两条,就可以被认为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洗发用品了。所以英雄不问出处啊,虽说古人对化工成分所知甚少,但自然界本身已经有足够丰富的原料;凭着大胆尝试和努力积累,还是开发出了很多洗发路线的。

1. 皂荚

植物里最用的应该就是它了。

皂荚亦称皂角,豆科植物,直至如今《中国植物志》里仍记载它「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丝织物」(我觉得头发也是类似了。只不过丝毛织物是动物毛,头发是人的毛)。之所以这么好用,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多种大量皂苷类物质:

皂苷的化学结构中,由于苷元具有不同程度的亲脂性,糖链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皂苷成为一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肥皂样泡沫。一些富含皂苷的植物提取物被用于制造乳化剂、洗洁剂和发泡剂等。(皂苷_百度百科)

除了洗发,皂荚一个更常见的用途就是洗涤衣物。据说柔顺而不易褪色。另查了一些资料,说秦汉年间即始有皂荚洗发的文字记载;但使劲儿搜了半天没搜到原文献,如果有同学知道的话烦请告诉一声:)

值得一提的是,皂荚分布有限,这倒是个不小的硬伤。而其他许多豆科、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中都含有皂苷类成分,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洗发效果,只是使用体验就不好一概而论了~

2. 草木灰

这个恐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之一了。

稻草、秸秆烧成灰,即可用于洗发。一方面其中含有碳酸钾——溶于水后呈碱性,可与油脂类反应;另一方面类似活性炭,也有吸附污物的功效。但草木灰似乎更多被作为辅材,配合皂荚、木槿叶等一起使用;不知道是不是用量大容易呛鼻子。

(另根据知友@赛补充:草木灰的使用乃是通过过滤所得的溶液,并不用直接加在水里。)

3. 土碱类

说穿了其实就是土法制得的纯碱(碳酸钠),因为溶于水后呈碱性,所以可以起到去除油脂的效果,功能和草木灰有重合之处。

植物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往往都是因为土壤含碱度过高;这样一来反倒物尽其用,将制得的碱类用以替代动植物材料作为洗发用品。据说如今部分北方、西部地区仍有以土碱洗头的,不知属实否。

4. 木槿叶

这个我个人挺喜欢,貌似现在江浙一带还有老人家这么用。

作为锦葵科植物,木槿和它的姐姐妹妹一样含有丰富的粘液质和皂苷。原理上和皂荚近似。但皂荚为人不喜的一点是其气味刺鼻,而木槿叶却舒爽清香,相比之下更见可爱。

对了,小时候也被外婆这么洗过一次。如今老人家已逝,我也记不得这么洗头的效果究竟如何了。

5. 淘米水类

这个也是很久以前就有人用了。。真心实在又容易获得。包括但不仅限于大米,麸皮、糟糠、豆类之流似乎都是可用之材;亦可发酵、煮沸后再行使用,各自叫法也很多。不知是否种类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也有关?

《礼记》里就有秦汉时期贵族士大夫洗漱的相关描述:

日五盥,沐稷而靧梁,栉用椫栉,发晞用象栉。进禨进羞,工乃升歌。

——别的且不理他。前面已提到「沐」为洗发,「稷」则被认为是「取稷粱之潘汁用」,即洗涤谷米、高粱后留下的水。据说《史记》中亦有类似的细节记载。

(另外据说面糊、淀粉类,加以食醋也可用于洗发。但私以为对于古人来说会不会有点太浪费。)

6. 茶籽类

油茶、茶树种实榨油后留下的残渣。

这个古籍中似乎未见太多记载?总之我是没怎么查到,怕是和茶树原生分布的地理限制有关,但民间老人家也多有口碑相传的。

茶籽油的运作机理也类似皂荚皂苷,但更胜在护发养发。如今有些洗发水还以它们为明星成分宣传。但获取起来便不太容易,毕竟是二次加工产物,恐怕古人也是本着物尽其用的心态拿来使用的吧:)

7. 芝麻叶

关于芝麻叶的记载并不多。所能找到的,是来自明朝郭晟的《家塾事亲》:

脂麻叶,浸涎出,妇人用梳头沐发去虱。

脂麻即芝麻,据称部分中医典籍里也有记载可以使头发乌黑润泽之效。我个人怀疑芝麻叶洗头更偏重于保养而非清洁,因为实在不太能想到其中含有什么去油脂灰尘的有效成分。

8. 桑白皮

即桑树的干燥根皮。和芝麻叶类似,多见于中医药记载,保养性甚于清洁性。据称对脱发、头屑有一定功效。总之煎成汤水后搭配着用吧~

长得略抽象。

9. 柏叶 / 桃枝

源自湖南地区的《攸县志》:

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

桃树倒罢了,柏叶只知道是当时本土的柏科植物,却并不知道具体物种。柏科植物普遍含芳香油,可作杀菌之用;作为洗发材料,想来也多半是源自这方面的功效。

——其他一些类似蛋清、首乌、生姜之类,广为人知,且更像是护发素(养护功能>清洁功能)的,便不赘述了。

最后,其实肥皂之类的东西我们也挺早就有了。唐朝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已有关于「澡豆」的记载,即是以豆科植物种子研磨粉末,搭配各色香料制成的原始版肥皂。不过用来洗脸洗身体比较多,卖点在于白里透红香气扑鼻什么的。

标签: 洗发百科古人

更多文章

  • 唐代宗李豫怎么死的?唐代宗李豫墓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怎么死的?唐代宗李豫墓在哪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1月11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在位。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公元762年继位,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

  • 唐代宗李豫的皇后是谁?唐代宗李豫的皇后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皇后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1月11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在位。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公元762年继位,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

  • 历史上的李泰及其妻子阎婉:魏王李泰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泰,李世民

    李世民的第4个儿子魏王李泰有没有妻子?李泰:(619年—653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母长孙皇后。雅好文学,工书画 ,才华横溢,倍受唐太宗宠爱,史载“宠冠诸王”,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为太宗偏爱,特许 “不之官”。太宗因为李泰好士爱文学,

  • 唐德宗李适之后的皇帝是谁?唐德宗死后谁做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德宗李适,唐朝皇帝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以外),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

  • 面包是怎么发明的?面包的来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面包,埃及,发明

    面包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面包,也喜欢自己动手做面包,但是其实发明面包只是一个很巧合的机会……传说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一个为主人用水和上面粉做饼的埃及奴隶,一天晚上,饼还没有烤好他就睡着了,炉子也灭了。夜里,生面饼开始发酵,膨大了。等到这个奴隶一觉醒来时,生面饼已经比昨晚大了一

  • 蛋糕是哪一国发明的?原为宗教的象征用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蛋糕,宗教,蜂蜜

    最早的蛋糕其实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用品,使用的制作材料也很简单,只有坚果、花露水、柑橘类水果、枣子、甘蔗与无花果等。而这些珍奇的原料都是从中东或东方国家进口的,一般只有富裕的僧侣和贵族才买得起。起初的糕点品种也很少,只有蜂蜜姜饼及硬饼干之类。后来十字军东征后,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才把香

  • 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什么?宣太后和秦始皇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宣太后,秦始皇,秦朝

    宣太后(?―前265年),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什么?答:秦惠文王(公元前338年~前311年)在位,名嬴驷,秦孝公之子。

  • 惊呆!原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是掉色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兵马俑

    去过兵马俑的你是否也曾有疑惑?为什么满坑满坑的兵马俑都是土色的,大BOSS秦始皇也太没有审美情趣了。其实,不是打BOSS秦始皇没有审美情趣,而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是掉色的,开始的时候兵马俑可是彩色的哦!历经数十年考古发掘与保护,鲜为人知的秦俑彩绘得以重现,那些神秘多姿的色彩也将引发无尽的思索。“真

  • 大唐战神王忠嗣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忠嗣,唐朝名将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

  • “曲阳田庄大墓”的主人真的是安禄山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曲阳田庄大墓,安禄山,陵墓,考古

    在2013年,田庄大墓发掘终止,但墓主身份一直扑朔迷离。据史书记载,唐后期至五代时期,曲阳为藩镇势力所据,先后隶属于成德军和义武军。按出土文物和挖掘情况判断,迄今为止,各界关于田庄大墓墓主身份,有安禄山、李宝臣、张孝忠、王处存、王都多种说法。近日,在田庄千年大墓结束考古挖掘一年多后,墓主可能是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