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服饰:明代女子的发型

明朝服饰:明代女子的发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02 更新时间:2024/1/18 20:44:03

明代妇女的发饰,虽不如代丰富,但也有不少特色。

公元1368年,名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立国号明。明朝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讲求实效的措施,以利恢复生产。由于生产力获得了提高,市场进一步扩大,新型工业不断涌现,一些工业城于是随之形成,统一后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从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夺取政权后,注重对不符合汉族习俗的礼仪进行了整治,多采用恢复了唐宋时期的制度和习俗。从所收集的资料看,明代妇女的发式,虽不及唐宋时期丰富多样,但也具有其本时代的一些特色。

明初基本承袭了宋元的发式,待嘉靖以后妇女的发式起了明显的变化,“桃心髻”是当时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扁圆形,再在髻顶饰以花朵。以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等。“桃花髻”的变形发式,花样繁多,诸如“桃尖顶髻”、“鹅胆心髻”及仿汉代的“堕马髻”等。

明代女子发型

明代少女小髻发饰

明代宫女发髻样式

桃心髻

将头发盘成扁圆状发髻。

另,髻后连绵交叠另有数个小鬟,微微倾侧,状极娇妍。

双螺髻

明代双螺髻,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时称“把子”,是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且流行于民间女子。

双螺髻

假髻

又称鬏髻,为明代宫中侍女、妇人所仲爱。当时有“宫女多高髻,民间喜低髻”之说。此类假髻形式大多仿古,制法为先用铁丝编圈,再盘织上头发即成为一种待用的妆饰物。明末清初特别时兴,在一些首饰店铺,还有现成的假髻出售。

头箍

又名“额帕”。明代无论老妇、小女都非盛行。一说头箍是从原“包头”演变而来,最初以粽丝编结而成为网住头发而已,初时尚宽而后行窄,其实用性为束发用,并兼之装饰性,取窄小一条扎在额眉之上。此装饰物自明代始有。

牡丹头

高髻的一种,苏州流行此式,后逐渐传到北方。尤侗诗:“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人说其重者几至不能举首,形容其发式高大,实际约七寸,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此种发式,一般均充假发加以衬垫。

牡丹头

挑心髻

明代女子将头髻梳成扁圆形状,并在发髻的顶部,饰以宝石制成的花朵,时称“挑心髻”。后来又将发髻梳高,以金银丝挽结,顶上也有珠翠装点。渐渐地名目越来越多,样式也从扁圆趋于长圆,有“桃尖顶髻”、“鹅胆心髻”等名称,还有模仿汉代“堕马髻”的。除此之外,明代妇女也常用假髻作装饰。这种假髻一般比原来的发髻要高出一半,时罩在真髻上,以簪绾住头发。明末,这类发饰的样式更加丰富,有“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等各种不同样式,甚至还有成品出售。

凤冠

明代凤冠以金、银、铜等金属丝网为胎,衬以罗纱,并挂有珠宝流苏,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的礼冠,上缀点翠凤凰、龙等装饰,龙凤嘴中常衔着珠花,下垂至肩;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等,但习惯上也称它为凤冠。

戴凤冠的明代贵妃(明人《朱夫人像》)

明代凤冠

明代凤冠

明代女子双环发式戴貂皮头饰

标签: 明朝服饰明代女子发饰

更多文章

  • 唐朝衡阳公主是倒插门的和亲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衡阳公主,唐朝公主,和亲公主

    和亲的两个主角是衡阳公主和阿史那杜尔。衡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四个女儿,也就是唐太宗的同父异母妹妹,于贞观十年(636年)嫁给阿史那社尔(?一655年)。阿史那社尔原为突厥处罗可汗次子,十一岁时,便以智勇闻名于本部,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治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阿史那社尔宽松的政策休兵养民

  • 唐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简介 丹阳公主丈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丹阳公主,唐朝公主,李渊女儿

    唐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简介 丹阳公主丈夫是谁丹阳公主,中国唐朝唐高祖李渊第十五女,名讳不详,生母不祥。唐高祖李渊封她为丹阳公主,封地丹阳。后嫡兄长唐太宗把她嫁给了初唐名将薛万彻。薛万彻(?-652年),唐朝名将,汉族,唐朝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原籍敦煌(今属甘肃)。隋朝名将薛世雄第四子,太宗

  • 洒家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洒家称谓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洒家,历史,鲁智深

    《辞海》修订本说:“洒”(音sǎ)是“宋元时关西方言‘洒家’的略语,犹咱”。“宋元时关西一带人自称为‘洒家’。”《辞源》修订本则说:“洒”(音zá)与“咱”“喒”同,“洒家”即“咱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陆澹安的影响,陆著《小说词语汇释》说:“关西人自称为‘洒家’。‘洒’即‘咱’之转音。”《水浒传

  •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要在秋后?有什么特别用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秋后问斩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汉朝成了制度。除了

  • 唐太宗之女豫章公主简介 豫章公主驸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豫章公主,唐朝公主,李世民女儿,

    豫章公主生卒年不详,唐太宗李世民之女,为下嫔所生。因生豫章公主,下嫔难产而死。她由长孙皇后抚养长大的,长孙皇后待她如同亲生之女。因为被长孙皇后收养,太宗对豫章公主的感情也十分不同。豫章公主死后,太宗非常悲伤,长期穿着素服,以至群臣惊恐,纷纷上书劝谏,要求皇帝克制悲伤。豫章公主驸马是谁?豫章公主下嫁唐

  • 明朝首辅叶向高简介 叶向高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首辅,叶向高,

    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省福清县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进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调任皇长子侍班。因直言国事,得罪内阁首辅沈一贯,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沈一贯罢职后,向高升任

  • 如来佛祖的发型为何是古怪的菠萝头?佛祖发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如来佛祖

    释迦牟尼的发型按经书上的说法,释迦牟尼出家之前是有头发的,出家时,跟现代僧人一样剃得精光。在释迦牟尼之前,印度僧团并不剃发。据说剃发被世俗视为莫大耻辱,只有罪犯和奴隶才会光头。释迦牟尼剃掉头发,一是坚定出家的信心——再不还俗;二是显示跟传统僧团有区别,不剃发的是外道,剃发的才是正道;三是为了修行方便

  • 从先秦到现在三千年来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口号,民族英雄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

  • 城阳公主子女有哪些?城阳公主儿子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城阳公主,唐朝公主

    城阳公主子女有哪些?城阳公主儿子是谁城阳公主(约630年—671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六女,母长孙皇后。城阳公主最初下嫁杜如晦之子杜荷。杜荷因太子李承乾之事被诛,又嫁薛瓘,生子薛顗、薛绍。薛绍娶唐高宗女太平公主为妻。因公主涉及巫蛊之事,薛瓘被贬为房州刺史,公主跟随丈夫离京为官。咸亨二年(671年),

  • 唐朝的太平公主和城阳公主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公主,太平公主,城阳公主

    唐朝的太平公主和城阳公主是什么关系?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薛绍。而薛绍是城阳公主的二儿子,是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是唐太宗之女,与唐高宗是兄妹关系,太平公主是唐高宗之女,所以,太平公主与城阳公主既是婆媳关系,又是姑侄关系。城阳公主(约630年—671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六女,母长孙皇后。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