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天花是怎么样的一种病?天花猖獗时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天花是怎么样的一种病?天花猖獗时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37 更新时间:2024/1/8 6:21:1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天花猖獗时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病毒学家根据生物对人类、动物或植物造成的传染性和破坏性,设立了生物安全等级。简单来说,病毒的传染性越强,生物安全级数也越高。因此,艾滋病、SARS列为三级病毒,而臭名昭著的天花跻身最高的四级,其威力可见一斑。

17至18世纪,是天花最为猖獗的时期,清朝采取哪些措施避免或减少感染天花的呢?

上图_ 天花病毒

天花是什么?

天花之名,源自患者痊愈后脸上留下的麻子。它是人体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能够引起患者全身或局部化脓性皮肤损害。天花病毒是一种依靠空气传播的痘病毒,结构复杂,生命力强,在痂皮、被服、尘土中存活数月至一年半之久,潜伏期平均约12天。

天花分为大、中、小三类。它们症征相似,只是致死率不同。大天花会在3至5天内,出现无法控制的毒血症或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致死率超过25%,中天花毒性减半,致死率为12%,小天花仅有1%存在生命危险。天花造成全世界至少3亿人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最早被消灭的传染病。

上图_ 天花病

皇太极被动避痘

大约公元1世纪,天花由越南传入中国,中医称为“痘疮”。至明末,这种病毒已经遍及中原。崇德年间,皇太极选择第一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大动兵戈,而四月到八月往往偃旗息鼓。之所以在冬季征明,皇太极出于两大因素的考虑:一是后金居住在东北,对天花没有免疫力。二是天花喜热畏寒,后金军队在冬季作战,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天花。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正月十八,出征的贝勒发回战报,称:如若增兵,“勿以未出痘者遣之,患痘症。”皇太极回复:“倘遇时行痘疾,可令我未出痘之诸贝勒及蒙古未出痘之诸贝勒还,…

… 其随从亦酌量遣回。”由此证明,皇太极为了避免感染天花,减缓了军事行动。

“崇祯三年正月癸亥,建人之建昌。东风解冻,敌马减弱,建人最畏痘,三月壬午,四王子(皇太极)次房山,轻骑向都城,遣使持书议和。四王子观城北大门道旁,痘殇累累,惧不敢进。”激烈的战事因“痘殇累累”而中止,足见后金畏痘如虎。

上图_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3年)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六月,明金战事陷入胶着之际,扬古利建议:“我今当深人敌境克城堡,贝勒、诸将已痘者驻守,未痘者从上还都。”此时正值天花高发的夏季,皇太极只派遣生过天花的将官出征,以此减少天花对后金军队的伤害。

天花传染性极强,一旦在军营中扩散,后果不堪设想。皇太极对此要求各牛录发现天花患者,其章京必须及时通报,不得延误。皇太极曾因“固山贝子博才托闻本牛录下索克什出痘,又经松阿里告,竟不声明,仍留在营,与御营相近,罪一,…

着革去贝子爵,罚银三百两。”皇太极通过对贵族革爵罚银的方式,强化后金对天花的重视程度。

上图_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康熙主动防控

皇太极对天花倍加警惕,依然防不胜防。清初定鼎中原的“八大铁帽子王”中,岳托和多铎先后罹患天花而薨。有鉴于此,顺治病逝后,孝庄皇太后听取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认为顺治三子玄烨出过天花,具有终身的免疫力,将其扶立为帝。

康熙即位后,意识到天花对清朝的威胁,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天花的蔓延。他在北京设立专门的“查痘章京”,向八旗普及和提高防范天花的事宜。对“其出洋贸易回国家,官阅其人有痘发,则俟平复而后使之人。”这一制度延续到嘉庆年间,查痘范围扩大来华商船,成为中国最早的检疫制度,同时,在太医院成立痘诊科,广征名医,加强治疗天花的力度。

上图_ 康熙皇帝曾在自己撰的《庭训格言·国学经典》中,对自己子女提及天花种痘的事情

当时,蒙、藏、回、维等各民族首领大都是未出过痘的“生身”,

由于天花的肆虐,各民族的入京觐见制度一度中止。康熙曾降谕理藩院:“凡元旦来朝外藩王等,虽云已经出痘,朕犹虑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巡幸热河,发现了一处避暑胜地。于是,他兴建避暑山庄,建立围班制度。如此一来,既能消暑纳凉,又避免少数民族贵族感染天花,融洽了中央和各族之间的关系。这一做法是对传统隔离措施的创新,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上图_ 《引痘略》中的种痘刀式,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藏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版

民间的种痘免疫

其实,种痘免疫是预防天花最有效的措施。清朝医家俞茂鲲在《痘疹金镜赋集解》中指出:“又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据此推断,至少在十六世纪,种痘法已经在民间普及了。

种痘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痘衣法是给接种者穿天花患者的内衣。痘浆法是鼻中塞入用蘸有天花泡浆的棉花。旱苗法是把天花痘痂细末吹入接种者鼻内。水苗法和痘浆法类似,不过痘苗由泡浆变成了调湿的痘痂。

上图_ 十五世纪,中国就利用天花患者的疮痂,干燥后加工成粉,吹往人体鼻腔,起到免疫作用

当时的医生发现,直接用天花泡浆或痘痂接种,毒性较大,接种者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医生将这种痘苗称为“生苗”。清朝医家朱奕梁的《种痘心法》和郑望颐的《种痘法》不约而同采用了安全可靠的“熟苗法”。

“若时苗能连种七次,精加选炼,即为熟苗。不可不知。”“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拨愈精,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患也。”这一做法是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炼,达到保留免疫抗原、降低疫苗毒性的目的。“熟苗法”和现代疫苗法不同的是现代疫苗采用动物代替人体进行接种培养。

上图_ 皇太子胤礽(康熙皇帝之子)出痘痊愈恩诏

随着人痘接种法日益成熟,康熙不仅大力向民间推广,还命皇子在年幼时全部种痘。此后,“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十八世纪初,土耳其自俄罗斯引进人痘接种法,并且改进为针刺法。

1721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玛丽·蒙塔古将种痘法带入英国,在当地颇为流行。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在针刺法的基础上,发明了牛痘接种法。直到上世纪上半叶,人痘接种法依然在民间盛行。

上图_ 欧洲接种牛痘疫苗的儿童

综上所述,只要措施得当,天花并非不可战胜。经过皇太极和康熙两位君王的推动下,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自豪地说:“因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今边外四十九旗,俱命种痘。凡所种者,皆得善愈。”从当初的“惧不敢进”到后来的“皆得善愈”,说明天花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力遏制。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用五行给子孙起名,朱元璋这么做有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是怎么给子孙取名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上古时期,伏羲氏提出了八卦系统,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象,孔子为易经作注释为《十翼》。所以说五行八卦之说,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你可以不信,但是最好保持一定的尊重,这些文

  • 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的计策是什么?阳谋和阴谋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汉武帝,主父偃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的计策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谋”,是指计谋,就是说要有计划地去达到目的,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阳谋”和“阴谋”两种。“阴谋”,是一个贬义词,是指引导对方犯大家公认的错误,方法是基于编织偏离事实的谎言。“阳谋”,是相对于阴谋而言的,是

  • 明朝时期倭寇时常侵扰沿海居民,后来是怎么剿灭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倭寇是如何被剿灭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细数中国历代王朝,无一不将北方游牧民族视为心腹大敌,而历朝历代也不断修筑城墙来抵抗外敌。除了北方的外族的虎视眈眈,历朝历代也遭受了不少来自沿海的侵袭。自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最开始觊觎中华大地的肥沃与富足,屡次向我们发起侵扰,烧

  • 秦朝灭亡时罗马正在崛起,世界各地出现了哪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罗马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朝覆灭时期罗马在干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在创立时,曾想当这个王朝传至万世。他自称“始皇帝”,而秦朝之后的皇帝,则以数字排列,最终传至千秋万代。秦始皇有这个想法,其实并不奇怪。对外,他击败了匈奴,筑起了长城。对内,六国被灭,南方已平,放

  • 秦始皇为何能横扫八方?这项措施奠定基础!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秦始皇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为何能横扫八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历朝历代不乏奇人,往往大咖们的一个看似简单或者理所当然的举措,就能使历史产生拐点,要么富国强兵,要么山河易手。掌握至高无上权力的一国之君,更能通过智慧的、或者昏聩的举措,瞬间一语奠定天下大局的基础。现代人都知道

  • 贞观之治的出现经历过什么?贞观十五年唐朝内忧外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贞观之治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时期疫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贞观时期的23年中,唐朝至少发生大规模疾疫7次,平均3.3年一次,东西南北四方边患更是此起彼伏。而将这些挑战当成磨刀石和踏脚石的大唐,最终踏平坎坷,磨砺出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

  • 南京是明朝的陪都,为什么明朝末年崇祯不南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崇祯

    为什么明朝末年崇祯不南迁?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身份开创朝代的皇帝,原本他是打算把皇位留给朱标的,但是朱标却英年早逝了,最后皇位由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了。朱允炆由此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虽然后来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不这么认为。靖难之役后,朱棣最后还是率领燕

  • 唐朝时期的一块“飞地”龟兹是怎么来的?2万人坚守血洒边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龟兹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时期的一块“飞地”龟兹是怎么来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飞地,是特殊情况下形成的人文地理现象,指只有一块地方,隶属于某行政区管辖,但又和它的区域不毗连的土地。唐朝时期,就存在过这么一块飞地,古称龟兹,就是现在的新疆库车县。那么这块飞地是怎么来的呢?唐贞观十四年(640年

  • 刘备是怎么夺得益州的?曹魏和东吴为何不阻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是怎么夺得益州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然趁机占据了荆南四郡,势力相对之前有了极大发展,但他仍然是各方势力中较弱的一个。那么,刘备在向益州进兵的时候,为了曹操和孙权都无动于衷呢?事实上,当时的曹操和孙权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不仅根本无力顾及刘

  • 楚国没有厉害的武将,为何春秋战国时期能一直称霸?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楚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国名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有五霸,战国也有七雄,这几个诸侯国,可以说是这段时期无可争议的“主角”。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不同,因为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个人,而战国七雄指的却是七个诸侯国。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春秋五霸是指人,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他们又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