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最强大的三个王朝!汉唐明三朝是怎么对待藩王的?

中国古代最强大的三个王朝!汉唐明三朝是怎么对待藩王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53 更新时间:2023/12/29 13:04:1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唐明三朝的藩王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古代最强的三个王朝无非是强汉、盛唐和刚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让诸多朝代头疼的宗亲藩王问题这三个朝代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何为藩王?藩王是介于天子和地方官吏之间的统治者,有属于自己的藩国。这些藩王可能是宗室成员,如明朝的那些王爷;可能是军功功臣,如汉初分封的那八位异姓王,分别是楚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还可能是已经实际上成为割据势力但没有公开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首领,如清朝康熙帝宣布撤藩前的三藩,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历史上藩王作乱的例子比比皆是,前有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后有明朝靖难之役、清朝三藩之乱,可见藩王势力坐大会严重威胁皇权,所以在隋唐和宋元时期,封的王爷都没有多大的权力,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大肆分封藩王,让这一制度死灰复燃。那么明朝的藩王与汉唐时期的藩王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来说说西汉的藩王。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先后置立了楚、荆、吴、燕、齐、赵、济北、胶西、胶东等数十个藩国。在汉初八位异姓王中只有长沙王吴芮得以善终,其余都被刘邦解决了,并将他们的藩国封给刘氏宗亲。吴式长沙国到了文帝时期也被废除了,景帝时期重置刘氏长沙国,至此西汉再无异姓诸侯王。那么西汉的藩王都有什么权力呢?其一,西汉的各诸侯王拥有与中央朝廷相对应的名分,诸侯王是国王,正妻是王后,下设百官;其二各诸侯王需要定期到朝廷述职和进贡;其三各诸侯王可以自己选拔任命御史大夫以下的各层阶级官吏,朝廷一般不过问;其四诸侯王拥有在辖地征税权和铸币权,并且可以征调百姓服劳役以从事各种工程建设。可见诸侯王除了不能称“皇帝”以外,其余权力与皇帝差别不大。

其次来说说唐朝的王爷。唐朝没有藩王,只有王爷。唐朝的“王”是一种爵位,而王爵又分亲王、嗣王、郡王三种。凡是皇帝的兄弟、儿子,都封为亲王;皇太子的儿子封为郡王;亲王儿子中承嫡者为嗣亲王,也就是嗣王,其余诸子为郡公。《旧唐书》中记载“亲王国”有国令、国尉、国丞等,可见亲王有自己的一套官属和机构,可以称“国”。不过唐朝的这些王爷并没有封土。在唐初各位亲王还能到各州任刺史,拥有刺史之权,但是慢慢的亲王都是遥领刺史了,并不真的去地方,而是居住在京城的王宅。所以在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时,这些没有封土只有空名号的王爷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

最后来说说明朝的藩王。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诸皇子为王,昭告天下。封第二子朱樉为秦王,第三子朱棡为晋王,第四子朱棣为燕王,第五子朱捕为吴王,第六子朱桢为楚王,第七子朱榑为齐王,第八子朱梓为潭王,第九子朱杞为赵王,第十子朱檀为鲁王,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洪武十一年又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第十二子朱柏为湘王,第十三子朱桂为豫王(二十五年改封代王),第十四子朱楧为汉王(二十五年改为肃王),第十五子朱植为卫王(二十五年改为辽王)。改封吴王朱捕为周王。洪武二十四年封第十六子朱栴为庆王,第十七子朱权为宁王,第十八子朱楩为岷王,第十九子朱橞为谷王,第二十子朱松为韩王,第二十一子朱模为沈王,第二十二子朱楹为安王,第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第二十四子朱栋为郢王,第二十五子朱为伊王。虽然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生下第二十六子朱楠,但其不久就夭折了,所以朱元璋在世的二十五子全部封王。这些藩王可不像唐朝那样有名无实,虽然不如汉朝诸侯王,但还是有一些权力的。

明朝藩王制度有自己的特色,既不同于汉晋,也不同于唐宋。汉晋宗藩裂土临民,权力过大;唐宋宗室不胙茅土,权力又过小。明朝就以前史为鉴,采取折中的方式,对历代政策取长补短。具体表现就是明朝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士农工商四业。就是说明朝的藩王只有封号,没有封土;只有爵位,没有治理百姓的权力;只有俸禄没有治理所在地的权力,还不能与百姓一样参与士农工商之事。唯一的好处就是明朝的藩王爵位能够世袭罔替。有的边疆藩王为了戍边皇帝还会给他们一些军权,不过藩王本身没有募兵权,只有一定数量的护卫。没有皇帝同意藩王也不能出藩地。简单的说就是明朝的藩王在自己的藩地没有治理权,只有钱,可以保证你衣食无忧。实际上就是皇帝给藩王画了个圈,如养猪般圈养藩王,只要不造反就好吃好喝的养着你。

这么比较下来,明朝藩王不像汉朝藩王那样拥有治权,也不像唐朝王爷那样能够留京,这三朝的宗亲制度可以说各有利弊吧。

标签: 汉朝唐朝明朝

更多文章

  • 牙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牙刷的发展为何会中断?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牙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张维迎在北大2017届毕业生典礼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人的)最后一项(影响世界的发明)是1498年发明的牙刷,这也是明代唯一的一项重大发明。在1500年之后500多年全世界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印度在中国西汉时期就

  • 玛雅文明是怎么消失的?玛雅人后来去了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世界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玛雅文明是怎么消失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其实,玛雅人并没有消失,现在还存在于世界上,人类学家研究后发现,玛雅人的血统还存在,玛雅人的后裔继承了他们的体貌特征,比如说嘴唇丰满,鼻梁挺直,额头较宽,这和玛雅人遗留下来的雕像的体貌特征很吻合。而消失的只是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也不是

  • “凉茶”起源于哪里?“凉茶”是怎么制作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现代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凉茶”是怎么制作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说到中国的凉茶,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王老吉了。因为王老吉是中国饮料市场中首个开创凉茶饮料的,并且将凉茶饮料做到了几只。当然市场上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种凉茶的饮料的选择,像康师傅、统一、加多宝等凉茶饮品也非常受欢迎的。其

  • “尼姑似鼠狼入深处”是怎么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武则天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尼姑似鼠狼入深处”是怎么来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初年,民间有“尼姑似鼠狼入深处”一说,意思是说,那时候的尼姑像老鼠和狼一样,躲在暗处,善于钻营,甚至可以插手皇宫的事务,左右朝局的变化。《义山杂纂》记载: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叛朝廷,有尼姑作诗为李渊的谋反营造舆论

  • 元朝时期“九儒十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元朝要抵制儒家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元朝要抵制儒家思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阶层以儒家思想统治人民,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以饱读儒家经典,通过科举考试,走进朝堂。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统治人民,为历代帝王

  • “中华”的名称是谁取的?“中华理论”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秦始皇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华”的名称是谁取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据《中国文化史》记载:“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 为什么清朝没有名将?清朝经历过哪些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

    为什么清朝没有名将?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人历来讲究使用吉利数字,带6和8的年份时间往往会被现代人视为大吉大利之年。但对明朝万历皇帝而言,却并非如此。在1616年(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朝的头号强敌就此诞生。1618年,努尔哈赤在盛京誓师出兵,正式掀开明清战

  • 法家思想的起源是什么?秦朝的暴政是法家思想造成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秦始皇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朝的暴政是法家思想造成的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一个边陲诸侯,秦不但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的混乱局面,而且开创了一个帝制时代,其历史功绩之大,似乎是后世王朝难以望其项背的。但,秦朝却二世而亡。从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

  • 欧洲中世纪骑士头盔是怎么样的?猪脸盔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世界,欧洲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欧洲中世纪骑士头盔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比较了解冷兵器时代盔甲的小伙伴们来说,猪面盔一定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猪面盔是从14世纪出现的一种非常著名的头盔,可以说猪面盔在欧洲的冷兵器时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猪面盔取代了以往的传统桶盔,并为欧洲带有封闭式

  • 古诗词中的“黄犬”有何能耐?不仅能打猎还能送信!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刘禹锡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诗词中的“黄犬”有何能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场中,蒙曼老师提到“黄狗”。有出处吗?前言电视节目我还没有看过,不知道蒙曼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提到了黄狗,估计不会是张打油的那首“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仅仅说起黄狗或者黄犬,古诗词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