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汉朝和明朝的长城体系最完善?汉朝和明朝为什么修长城?

为什么汉朝和明朝的长城体系最完善?汉朝和明朝为什么修长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62 更新时间:2023/12/24 4:11:5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朝和明朝为什么修长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朝和明朝是长城防御体系最为完整的两个朝代,但在前期,他们却都曾经主动大规模出击,深入草原地区,寻找对手的主力进行决战,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汉武帝时期,汉朝大举出兵,多次派大兵团深入漠北,企图寻找匈奴主力进行决战,除了卫青霍去病多次率军深入草原地区之外,甚至还派李广利远征今天的中亚,也就是所谓的大宛马之战。

明朝初期,从朱元璋时期一直到朱棣时期,前后长达近六十年的时间,明朝一直在不断的主动出击,虽然也有过几次失败的情况,但总体来说,仍然是败少胜多。毕竟,对于初期的明朝来说,输一两次输得起。成祖朱棣更是六扫虏庭,乘胜逐北,企图与蒙古主力决战,也取得了一些胜利。甚至连年轻的明英宗,在得到蒙古军队大举入侵的消息后,也主动率大军出击,企图与也先进行主力决战。

但在经历了多次主动出击的胜利之后,汉朝开始修长城,明朝也一样开始修长城。明明能打赢,为什么却要修长城呢?其实这个问题要反过来看,会更清楚。能打赢的朝代才有机会修长城,打也打不赢的朝代,连修长城的机会都没有。打赢了之后不修长城的朝代,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出问题,或者是外部入侵,或者是内部叛乱。前者的典型是宋朝,后者的典型就是唐朝。

为什么呢?因为长城线是一条基本上固定的线路,要修长城,最起码的,你要先控制这个地区,并且能够用部队掩护这个地区,草原游牧民族的军队不能随时威胁这里。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连修长城的机会都没有了。汉朝和明朝之所以能够修长城,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通过之前的多次主动出击,把对手打残了,无力在短期内大举入犯。如果匈奴和蒙古就在长城沿线直接威胁着内地的安全,哪有机会修长城?

所以,长城不仅是一条防御线,更是一条实际控制线。有能力实际控制,才有能力把这里当作边界,来修长城,如果连实际控制的能力都没有,当然就没有能力在这里修长城。比如说宋朝,就没有这个机会。从安史之乱之后,整个长城线就不在中原政权的控制范围内了,宋朝建国的时候,辽国已经牢牢的控制了河北地区,河套一带又在党项控制之下,河西走廊是甘州回鹘、吐蕃余部等控制,所以宋朝想修长城也没有机会。

长城的作用也是一直被误解。实际上,秦汉时期的长城基本上是以夯土墙为主的,只在部分战略要地才是砖墙。如果对手还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入侵,那么长城是不足以构成障碍的,完全可以拆毁一部分长城,打开一个缺口,进入中原地区。明末后金进攻明朝时,就多次绕道辽西,拆毁长城,直接进入北京附近大肆掳掠。所以,那些有砖墙的地方,都是重要的军事要点,都有军队长期驻扎,在明朝,这就是九边。

也就是说,在对手以大兵团进攻中原地区的时候,中原政权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依托长城进行防御作战,要么出动大兵团进行主力决战。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原政权都会选择出动大兵团进行主力决战,只要打败对手一次,造成大规模杀伤,就可以保证十几二十年的战略安全。

原因也很简单,草原游牧民族生存条件差,组织一次大规模入侵所需要的资源是非常庞大的,并不是那么容易组织起来的。而每次这种大规模入侵,都是要先形成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或者统一的政权,才有这个能力。比如一次十万人规模的入侵,那么就意味着起码要有一个十万户牧民的统一的游牧政权,而一旦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政权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草原地区已经完成了统一。

对中原地区来说,只要能够实际控制长城线,实际上都不害怕与草原游牧政权进行主力决战。甚至可以说,这种机会是中原政权求之不得的。从汉朝到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多次以大军深入草原地区,都是为了寻求这种战略决战的机会,只要能够战而胜之,按照中原王朝的思维逻辑,那么就可以迫使对手屈服,从此安生一段时间。即使不能迫使对手屈服,一旦击败对手的大规模入侵,就会导致游牧部落联盟政权分崩离析,在一段时期内失去威胁中原的能力。

所以,只要控制了长城线,中原政权并不害怕与游牧民族进行主力决战,而且会主动寻找这种决战的机会。但中原政权害怕什么呢?对中原政权威胁更严重的是,草原地区在缺乏统一政权的情况下,形成一些规模交大的小的政权,在靠近长城沿线的地区游牧和生活,能够经常性、日常化的越过长城线,到长城以内的中原地区劫掠。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迫使长城以南的定居农耕汉人不得不迁居别处,从而让朝廷在长城线的驻军的物资供应出现比较严重的困难。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在长城以北的草原游牧,一旦遇到青黄不接,或者出现天灾人祸,导致牲畜大面积死亡,生活比较困难的时候,就必须要组织起来,越过长城线,来汉人农民家里抢掠。而这种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形成一重习惯性的行为,也就是几乎每年秋季,他们都会提前预防性的入侵,进行劫掠。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物资让他们在草原地区漫长的冬天能够吃饱穿暖,所以劫掠是必须的。

而长城的存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长城在几万人规模的大兵团面前没有什么实际作用,随时都可以被拆毁,但是只有几十几百人规模的小规模的、日常化的入侵和劫掠,就不太可能了。而且,朝廷可以通过固定的开放一些关口进行贸易,允许游牧民族以自己的牛马羊等产品,来和长城沿线的汉人农民进行交易,换取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比如茶叶、粮食、布匹等。如果哪个部落不听话,就可以关闭这种贸易,对他们进行经济封锁。

标签: 汉朝明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状元、探花、榜眼可以当什么官?用现代文凭怎么衡量?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状元、探花、榜眼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者分别为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其中,进士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通俗一点,状元榜眼探花就相当于一场全国性考试的前三名,地位可想而知,那可以所做当今的什么文凭呢

  • 元朝是怎样一个朝代?三个问题解读重新认知元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元朝是怎样一个朝代?一、元朝儒生受歧视?元朝一桩常让后世读书人泪奔的槽点,就是“儒生受歧视”。以元代南宋遗民谢枋得的形容说“九儒十丐”。“元朝读书人堪比乞丐”的说法也从此流传,可要细看元朝历史,这话却叫人哭笑不得:有这么滋润的乞丐?在元朝的社会阶层划分里,儒生们其实也

  •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周朝、汉朝和晋朝的分封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朝、汉朝和晋朝虽然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分封制,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有区别的。从外在来看,这三个朝代似乎都因为分封制而饱受战乱,给人造成分封制是一种十分失败的制度。可试想一下,周朝的分封制可以维持八百年之久,为

  • 古代科举考八股文科学吗?八股文的文体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刘邦

    你们知道八股文是怎么样的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提起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人们总是诟病甚多,往往将它和书呆子联系在一起,在科举制以前,中国有察举制(重推荐)、九品中正制(重出身),它们和科举制本无本质区别,都是为朝廷选拔人才。八股取士是一个公平的高智力的测验手段,虽然它不能考出道德,也不一定考出真

  • 什么叫“蒙古斑”?小孩屁股上的青斑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现代

    什么叫叫“蒙古斑”?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为什么小孩的屁股会长蒙古斑?多数婴儿屁股(腰骶部)皮肤上都会长着蓝黑斑片,这是一种先天性色素沉着症,通常也称为“蒙古斑”。“蒙古斑”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皮肤真皮层含有产生黑色素的黑色素细胞,如果比正常量多的黑色素细胞异常“馅”在局部皮肤,产

  • 古代弓箭怎么射?来看看你被电视剧骗了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弓箭怎么使用?第一、弓箭一般射不死敌人,尤其是穿盔甲的敌人。弓箭不比火枪,其穿透力有限。特别是在古代战争中,面对盔甲这种东西,弓箭很难做到一个有效的杀伤。比如金军大名鼎鼎的铁浮屠,一水的重甲骑兵,宋朝军队虽有良弓,但还是无能为力。而且射程不够远,所谓“强弩之末,不能

  • 清朝宗人府是什么机构?宗人府处罚的是什么人群?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宗人府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宗人府的相关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宗人府在清宫戏里面很常见,其被描绘成一个非常神秘恐怖的地方,那些贝勒格格们犯了事儿,一般都是送到宗人府 。而进去了就没有好果子吃,不死也得脱层皮,可惨了。似乎宗人府就是专门处罚皇族子弟的那么一个地方。事实上,这只是宗人

  • 日本战舰吉野号有什么故事?吉野号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日本,吉野号

    吉野号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在我国近代历史当中,清朝屡屡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渐沦为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此一些清朝的大臣们很不甘心就这么亡国了,于是洋务运动便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而且还大量购买了外国的先进战舰,很快就组织起来一直强大的海军。但是洋务运动的

  • 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三年时间死了800万汉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朝,五胡乱华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五胡乱华时期的情况。说起我国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时期,这是我国晋朝时期在北方多个胡人的游牧部族趁着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进行大规模南侵,建立了胡人国家,与当时的汉族政权形成了对峙局势。这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五胡乱华百余年间,北方胡人的游牧部

  • 日本的“切腹自尽”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日本会流行这种死法?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日本

    你真的了解日本的切腹自尽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自杀的方式非常的多,但是在日本历史上特别流行的就是切腹自尽。对于日本人来说,人的腹部是储藏灵魂的位置。当一个人死去之后,只有切开了腹部,灵魂才能够顺利的离开,然后转世重生。所以日本人,尤其是日本武士,将切腹当成了一种非常神圣的仪式。切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