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揭秘唐朝士兵的武器配置:全身上下武装到牙齿

揭秘唐朝士兵的武器配置:全身上下武装到牙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3/12/18 4:55:47

唐朝是中国古代军事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其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军事是个科学活、技术活,不仅要看将军打得多威风,还得看单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士兵的装备和组织情况。

具体到每支部队有几匹马、几口锅

关于军队的装备,一些演义里的描述是极其粗线条的,或者说是不靠谱的。例如《三国演义》,只有大将们叱咤风云、横扫战场的大场面描写,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带多少装备,那都是未知数。

《说唐演义全传》则开始涉及到军队基层单位,诸如薛仁贵,传说他当过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着上战场厮杀,具体怎么做饭,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笔糊涂账。

历史是琐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对于唐朝军队的装备,《新唐书》的“兵志”就有记录。

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是民与兵合一的机制。这种兵制的特点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装备得自己掏钱购置,“皆自备”。具体自备哪些东西呢?《新唐书》交代得很清楚: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及一种叫胡禄的箭囊;横刀一把——一种佩刀,日本现在有完整样本。武器有了,还得有后勤装备,即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此外,还有着装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铠,骑兵还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铁甲,背上有长枪。

以上装备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不得而知,如果是这样,那份量也不轻,不过根据记载来看,军队里有驮马。这些装备在平时都储存在折冲府的军库里,当有军事行动时,再看具体情况进行发放。

隋炀帝时期远征高丽,因为路途遥远,粮食运输艰难,所以每名野战士兵身上要负重好多天的粮食,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战斗力。也因此,有些士兵冒着杀头和饿肚子的危险,将粮食埋在地下。

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些府兵就配备横刀和弓矢。

个人装备如此,那么单位的配备情况又如何呢?唐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个团,每五十个人组成一个队,每十个人组成一个火。火是一个很小的军事单位,但仍会配备六匹驮马,如果弟兄们实在差钱,可以用驴子代替驮马。同时还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马盂是什么呢?据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阴经》记载,它是一种盛食品的容具,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容量为三升,能保温,“冬月可以暖食”。

唐朝的军粮可能还是未脱皮的,上了前线,还得用舂米工具,这工具就是“碓”。

还有火钻这玩意,别以为这是取火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兵器,打仗的时候,在火钻上浇上油,点上火,直接往敌人阵地上扔,大约可以算是原始手雷吧。

此外,每人还配备一把锤子,象牙做的。这锤子可管用了,可以用来开箱撬锁,类似瑞士军刀吧。

这样看来,大唐王朝单兵的装备确实杠杠的。

而对于战马,政府是有补贴的,不是直接给战马,而是每个骑兵发二万五千钱,自个儿买马去。如果战马过了服役年龄,就卖到民用市场上,用所得资金再买新的战马。不过这战马会不会和机动车一样折旧,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唐朝历时将近三百年,其军制也是在变化发展中,后来的情况如何呢?

唐朝募兵考试

射击命中率要求在50%以上

到唐玄宗的时候,由于拓边战争增多,原来的兵力明显不够用,于是改为募兵制,关于这个制度如何,咱们没必要做学术性的研究,还是看细节吧。

唐朝募兵,首先身高是有要求的,20岁入伍,身高应该在五尺七寸(大约1.7米)以上,就算降低要求,也要在五尺以上。入伍男子免除赋税。

对士兵使用兵器也有要求,即要求士兵能够自主使用伏远弩,射程三百步;要求士兵在四发中能命中两发,50%的命中率才算过关;对擘张弩的应用会有场考试,擘张弩是一种用双臂拉开的弓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也是50%的命中率。

以上两种是重射击武器,对于轻射击武器的使用,则是这样的:角弓弩,射程二百步,要求是四发三中,对于命中率的要求提高了25%;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

兵力战术分配

战斗人员占七成 弓弩手比例不低

别以为古代打仗场面,就像影视里面那样,将军大吼一声,然后就奔跑吧兄弟,大伙儿一窝蜂上去群殴。实际的战争场面蛮复杂的,这里,咱们参考一下唐朝神一般的战将李靖的《李卫公兵法》吧。当然,这部兵法在宋朝散失得很厉害,幸亏杜佑的《通典》里还保存了一部分。

李靖可不是托塔天王。《封神榜》和《西游记》里的李靖是个传说,唐朝的李靖却是实实在在的名将,平定江南,灭东突厥,因此他的军事着作也是有说服力的。

在《李卫公兵法》里,每次出征时的军队数量是有规定的,大将出征,一般每次授兵两万。当然,这也不是死指标,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临时更定”。至于兵种的组成结构,李将军说得很详细:一支四千人的野战部队,称为“中军”,必须有2800名战斗人员,比例为70%。

这2800战斗人员当中,有800名弓弩手,弓弩手又再细分:弓箭手400人,弓弩手400人,骑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唐朝管这类士兵叫“跳荡”。还剩下500人干什么?他们是“奇兵”,是用来机动作战的。按照唐朝部队编制,机动作战人员必须占三成,“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为奇兵”。

唐代史料也记载了唐前期军队训练情况。《新唐书·兵志》对这个程序有详细记载。

“每岁冬季”,是全国士兵集中训练的时机。以一个折冲都尉府为单位,分左右两个校尉统领,每个校尉手下有十支步兵队,一支骑兵队。还没有正式集合的时候,士兵们都打开旗帜,分散站立。

第一通号角吹起,指挥官马上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骑兵都排成队列,“诸校皆敛人骑为队”。

第二通号角吹起,将军旗和长矛都放下,有点偃旗息鼓的味道。

第三通号角吹起,军旗和长矛都举起来,似乎进入战斗状态。

接下来,擂起战鼓,两支部队鼓噪冲锋。当然,绝对不是漫无纪律的群殴,还是有章法的:先是右校尉这边鸣金,队伍稍稍退却,左校尉分队进入右校尉的位置;接着,相反操作。

两支部队退却之后,又上前迎面对杀,进入演习状态。最后,三通号角,演习结束。然后,大伙去自由狩猎,猎物各自分配,“是日夜,因纵猎,获各入其人”。事实上,狩猎也是增强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军队训练要各司其职,不能逾越。有一回唐太宗在骊山上看到山谷里的军队自由散漫,不成队伍,正要大发雷霆,处分校尉,旁边的人把他劝住了:“皇上,这不是你管的事儿,别坏了规矩。”唐太宗只好强忍怒气,交由有关部门去处理。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禄东赞一生的事迹有哪些?禄东赞都做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禄东赞

    早年事迹噶尔·东赞生于吐蕃堆垅让巴(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隆子县列麦乡)。 家族世袭领有加布一带的封地。松赞干布继位后,率领吐蕃骑兵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确立了吐蕃在高原的霸主地位。在吐蕃威震青藏高原的同时,松赞干布派遣噶尔·东赞与吞弥·桑布扎出使尼婆罗,向光胄王提出和亲,希望娶公主布里库提(尺

  • 禄东赞为政举措有哪些?禄东赞为政治做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禄东赞

    禄东赞全名为噶尔·东赞宇松,汉文史籍记载不一,有作“薛禄东赞”“筑禄东赞”等的。禄东赞(分别见《太平寰宇记》、《通典》、《唐会要》。)出身王族家庭,生于今西藏山南隆子县列麦乡一个叫“冲萨”(意为出生地)的地方,具体生年月日不详。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谢世后(子公松公赞先亡),于是吐蕃王

  • 王翦伐楚的故事 王翦一生中灭了哪些诸侯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翦伐楚

    王翦伐楚关于王翦对楚国的攻打,其实在秦国把其余5国给消灭完之后,集中兵力再去攻打楚国。耗时也没用多少年,就把实力雄厚的楚国给消灭掉,可见秦军的实力之强,在不断攻打各国的同时,不断补充自己,用来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公元前224年的时候,秦王为了如何灭掉楚国召开了一次群臣会议,当时的大将王翦提议,他认

  • 秦朝王翦的儿子王贲简介 王贲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王翦,王贲

    秦始皇嬴政能够成为统一天下的皇帝,这背后离不开那些协助他消灭别国的将领们。秦朝大将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就是当时相当有名气的将军。一生战绩累累的王贲,他拥有怎样惊心动魄的人生,历史上的王贲是怎么死的呢。秦朝王翦的儿子王贲简介王翦是一个军事家,生活在战国时期,是秦国的一个名将,一生有很多的战绩,是帮助秦国

  • 李时珍夫人是谁?医圣李时珍的后人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时珍

    李时珍夫人 李时珍作为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人们更多的是将视野放在他为后世人所作的伟大贡献和带来的福音,更多的是去了解他所编修的关于医学的名作如《本草纲目》。因此没有那么多的焦点关注在李时珍的夫人是谁的问题上,加上古代女子的地位很低,鲜少有留名字的,所以关于李时珍的夫人的资料记载,我们也只是知道她姓吴

  • 李时珍的贡献有哪些?李时珍的精神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时珍

    李时珍的贡献李时珍是明朝的名医,从小便对医学事业有兴趣,志在悬壶济世,救百姓于病痛中。李时珍因受其父影响,多阅读医学书籍,注重实践和知识的结合。李时珍终其一生在医学研究上,为了修改明朝以前的关于本草记载的错误,和为了完整本草的加载,李时珍开始了数十载的实地调查。李时珍出门都是背着背篓穿着草鞋,带上纸

  • 庄姜之悲是怎么回事 庄姜之悲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庄姜,春秋战国,

    庄姜之悲指夫妻不合,妻子心中的痛苦。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是庄姜嫁给了昏惑的庄公,夫妻不和,婚姻不幸,心中非常痛苦。自

  • 庄姜是谁 庄姜与夷姜是一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庄姜,夷姜

    庄姜是谁 庄姜与夷姜是一个人吗不是一个人,庄姜是齐庄公的女儿,嫁给卫庄公为夫人。《诗经·卫风·硕人》曾经赞美她的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可惜卫庄公并不喜欢她,婚姻不幸。夷姜是卫庄公的妾,卫庄公的儿子卫宣公年少时勾引庶母夷姜,生了儿子伋。卫宣公继

  • 美女宰相 竟包养一门四兄弟叶良辰也服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上官婉儿,唐朝

    据说,唐太宗有一匹非常不驯服的良马,很多马夫都无法驾驭它。还是武则天出了个“铁腕式”的主意,时间不长,那匹马果然变得猫儿似的了。什么好主意呢?武则天认为“制人如制马”。“制马有三物:一,铁鞭;一,铁挝;一,匕首。鞭之不服则挝其首,挝之不服则断其喉。”斩钉截铁,一派帝王气象——多少男人堪与比肩?可是,

  • 他20岁当上皇帝 册封5个皇后而21岁成了太上皇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宇文赟,北周

    从557年到581年,黄土高原上兴起了一个鲜卑人建立的短命王朝——周。为了跟那些形形色色的“周”区分开,史家称之为“北周”。578年六月,北周的“丧门星”来了。36岁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在了连夜回京的路上,他的长子——宇文赟正式继承皇位。这个20岁的小伙子,就是后来的北周宣帝。此人岁数不大,却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