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据古代文献记载,我们能够见到的笔筒是用什么制作的?

据古代文献记载,我们能够见到的笔筒是用什么制作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00 更新时间:2023/12/30 7:14:56

笔筒: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笔的专用器物,据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

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元笔筒。

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

瓷质笔筒应该产生于宋代: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说“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始见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状。宋代笔筒口径较小,传世不多”。?

笔筒是一种最为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

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笔筒的制作除了材质的不同,绘画技法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十世纪初期,江西景德镇的瓷画艺人对传统粉彩画法加以改造,用粉彩原料在瓷器上绘制中国画,形成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名家流派。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记载笔筒较多的是明代的文献;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查抄明代一代权相严嵩家产的清单上,列有牙厢(镶)棕木笔筒、象牙牛角笔筒、哥窑碎磁笔筒等。

文震亨《长物志》笔筒专条云:“(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

屠隆的《文房器具笺》笔筒条日:“(笔筒)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坐为雅,余不入品。”文、屠二人皆为明代晚期的著名文人,对当时的文房器具多有记述。只是二人钟情于竹木的雅洁,对其他质地的笔筒关注不够。

综上所述,对笔筒的明确汜载始于明代,实物方面,我们看到的笔筒多为明清以后的制品,传世的所谓宋代笔筒并不确切。故从实物和文献两方面看,笔筒应该出现于明代中晚期,并且很有可能始于竹笔筒,自此以后,成为中国置笔最主要的用具。

明代笔筒分类

竹制

截取一段适宜的竹子,并且留节,就是一件初创的笔筒,迄今所见最早的一件笔筒是南京博物院藏朱松邻制松鹤纹竹笔筒。

朱松邻为明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松邻其子名缨,号小松;孙稚征,号三松。三世相传,嘉定三朱,声名远扬。所制笔筒参用圆雕、透雕和高浮雕诸法,刀法深峻,立意古雅,题材纹样也是以人物故事为多。上海博物馆藏两件明沈大生的竹笔筒,沈氏师承朱三松,以朱氏雕镂法制笔筒,题材亦为人物故事。

瓷制

见有崇祯年制的,有直口和撇口两种,器壁直筒形或略有束腰,口至底胎体渐厚,器口露胎或施酱釉,题材纹样以人物故事为主。

木制

明万历年间的上海宝山朱守城夫妇合葬墓出有紫檀笔筒,上大下小,素面,口沿处有一周凸起的带状纹,附座,座下承三矮足。传世的明代木笔筒见有筒身浮雕蟠螭、花卉、云龙等。木笔筒中较多见的是浮雕花卉笔筒,构图或简练有致,或丰满厚重而不杂乱;刀法圆熟、流畅而古雅。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东晋得以延续的关键一战,淝水之战是怎么以少胜多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晋,淝水之战,战史风云

    谢安派出的将领胡彬,率领水军沿着淮河向寿阳进发。在路上,他得知寿阳已经被前秦的前锋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扎下营来,等待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占领寿阳以后,又派部将梁成率领五万人马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了胡彬水军的后路。晋军被围困起来,军粮一天天少下去,情况十分危

  • 昙花一现的北辽王朝:孤注一掷的自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辽,宋朝,历史解密

    看着契丹在大金国的铁骑下苟延残喘,一天比一天日薄西山,耶律延禧不但不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反抗,反而越逃越远,干脆逃到了夹山里去,镇守南京的一些大臣坐不住了,他们实在无法容忍契丹帝国的百年基业毁在耶律延禧手里,更不想让自己成为亡国奴,于是,便商量想要立耶律淳为皇帝。耶律淳是兴宗耶律宗真的亲孙子,当年耶

  • 揭秘:花木兰是怎么隐藏女子身份12年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花木兰,南北朝,野史秘闻

    花木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将军,相传她是南北朝人,为了抗击外族的侵略,毅然代父从军。其实历史上没有花木兰这个人,她是《木兰辞》中一个虚构的人物。《木兰辞》说木兰是家中的长女,在她14岁时柔然入侵,当时国王征兵,每家要出一位男人去戍边。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尚年幼,没有办法她的父亲要出征打仗,木兰心疼年老

  • “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是什么意思?这跟李鸿章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李鸿章,风云人物

    “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是什么意思?这跟李鸿章有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最近有看到一句俗语叫什么“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好吧,小编反正是第一次听说这句话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寓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把!台湾作家高阳历

  • 历经朝代更迭与代代相传,中国玉器文化有着怎样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中国玉器,历经朝代更迭,代代相传。中国玉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是世界上的产玉大国,因玉代表着美丽、富足和永恒,历来被国人所喜爱。中国人对玉的喜爱与崇拜,促成了玉器艺术在中国的早熟与巨大成就。在中国悠久的文

  • 关于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是什么?孙刘联军都用了什么计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赤壁之战全过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迎降之议这时,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刘琮降服。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将要与将军在吴地一道打猎。”孙权把这封书信给部属们看,他们无不惊惶失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

  • 历史上完美的皇帝,登基后不杀功臣?独宠皇后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时间中问世了很多的皇朝,而这些可以开辟1个國家的人却拥有某些相同点,细心科学研究她们的背景图和出生人们会发觉,她们要不是大名门的子弟,否则就是说草莽出生,而真实的正统学派出去的人却少之又少,只能东汉的开朝之君刘玄是在太学念书的大学生。此外,他还被觉得是史上最牛极致的皇上,沒有缺陷。

  • 这个人冒充皇帝登基,,众位大臣为何都不敢相信?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要说皇帝是一个帝国里面的最高掌权者,一般不会轻易的被假冒的,因为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冒充另一个人都很困难,更别说是冒充皇帝了。但是在古代波斯,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成功的冒充了一个人成为了皇帝,等到上床睡觉的时候才被皇后发现,皇后说出以后,众位大臣都不敢相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咱们接着往下面看!这是

  • 废掉太子孙和,赐死孙霸,孙权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孙权是三国吴国第一位皇帝,早期英明神武,继承父兄之基业,曾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强大的曹操,鼎足江东,任用贤才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为一代明主,然而,到了晚年,孙权却变得有些奇怪。尤其是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

  • 王莽在历史上被承认是皇帝吗?他死后又为何没有谥号?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莽,谥号,文史百科

    对于王莽这个人物,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的,可以说不仅仅是争议,更有很多猜测,最主要的就是他的真实身份。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些,王莽在历史上更出名的虽然是他疑似穿越者的身份,但是要说起他的职业,好歹也是新朝的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但是很显然这个身份的存在度并不高,那在历史上,他被承认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