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52 更新时间:2024/1/21 8:48:05

大理寺是朝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在其诸多职能中,司法审判是主要职能。为保证大理寺审判的公平与公正,避免徇私枉法和冤假错案,宋朝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大理寺审判的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理寺有效、正确地行使审判权提供了制度保障,对维护宋朝法律有序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狱案审判中,宋统治者将审(鞫)与判(谳)分开,审问案情的官员无法断刑,检法断刑的官员也无权过问审讯,使之互相牵制,不易作弊,此即“鞫谳分司”。宋代司法审判机构中,多数都分置“鞫司”与“谳司”。如开封府以左、右军巡院和司录参军为鞫司,法曹参军及知府为谳司。

大理寺则有断司(即鞫司)与议司(即谳司)之分。州郡则以司理参军为鞫司,以司法参军及知州通判为谳司。审案时,由鞫司负责调查取证认定事实,由谳司负责检法议刑,各司其职,不许越权。

高宗时曾下令:“诸州法司吏人,只许检出事状不得辄言予夺。”对案件的判决得由长官、副长官共同决定,如太宗至道元年(995年)正月诏“杖罪以下,长吏与通判量罪区分。”

鞫谳分司是宋代法政体制渐趋完善之重要标志,在狱案审判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宋代统治者非重视“鞫谳分司”之制,在审判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立法禁止二司在结案前的商议。

“鞫谳分司”之制不仅使审理与判决之权分离,使之互相牵制和监督,而且还规定法司在检断时,有驳正的责任;谳司检断时,不得只据鞫司之审理定罪,也不许“傅会牵合,稍有饰”,必须据法检断,力求对鞫司审理之误予以驳正。

谳司检断中如有违戾,由监司按治施行;若审理有误未予驳正,则要依法治罪。“鞠谳分司之制”的推行主要是加强对审判中执法官的约束,防止官吏作弊,减少刑狱冤滥。

“录问”,即徒刑以上的案件经过初审后,必须由没有参加审讯的、依法不合回避的其他官员再次提审案犯,核实供词,案犯如无异词,则可检法议刑;如有异词,则须由另一机构重审。

录问制起源于五代,宋代加以继承和发展。

宋律规定,县级机关的录问,一般由县令、佐集体进行,“其徒罪以上囚,令佐聚问无异,方得结解赴州。”州级机关的录问,严禁所部僚属录问,而必须于“邻州选官”录问。京师地区一般选差御史台官充录问官,而御史台审理的案件,须由门下省和谏院差官录问。

录问是宋代狱案判决前的例行程序,也是赋予犯人的第一个申诉机会,如错过这个机会,到最后行刑前的“过堂”和行刑时,仍然可以称冤,只要罪犯翻供或称冤,案件就必须重审,称“翻异别勘”。

该制度起源于五代,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诏:“诸州决死刑,有号呼不服及亲属称冤者,即以白长吏移司推鞫。”狱案的第一次翻异,则由同级机关异司复审,称“移司别勘”。

宋代在各级司法机关内部都设有并列的审判部门,如大理寺下设左断刑和右治狱,左断刑下设左右推,负责鞫勘诸处送下狱案;开封府下设左右厅和左右军巡院,左右厅协助长官“日视推鞠”。假如“移司别勘”后,犯人再翻异,则由上级机关“差官别推”。

宋代对翻异别勘制有严格规定,对那些必须依法别勘而不依法别勘者,则依情节轻重而治罪。

史载:“诸勘鞠公事,妄作缘故,陈乞移推,及州县未结绝,非冤抑不公,而监司辄移者,各杖八十”。“诸罪人翻异或家属称冤,应申提点刑狱司差官别推而辄移屑县者,徒二年,若无出入减三等”。

中国封建诉讼制度中的诉讼程序,一般是按诉讼管辖和审级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的。越级诉讼是诉讼中的特别诉讼程序,历代封建统治者对越诉都是严格禁止的。但北宋末至南宋时期,统治者却增立越诉之法,大开越诉之禁,这在中国封建诉讼制度历史上是一个突出的变化。

宋徽宗即位后,吏治的腐败,官吏的横敛,民不堪命。因此,在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对赵宋朝统治形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宋徽宗为了标榜“革弊恤民之意”,限制官吏的横征暴敛,加强中央集权,始开越诉禁门。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针对州县官司“辄置柜坊,收禁罪人,乞取钱物,害及无辜”的情况,御笔行下,凡“官司辄紊常宪,置杖不如法,决罚多过数,伤肌肤,害钦恤之政”者,“许赴尚书省越诉”。

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又针对“诸路州军公吏人,违条顾觅私身发放文字及勾追百姓”,而“监司守令坐视漫不省察”的情况,亦许“民户诣监司越诉”。

宣和六年(1124年),因在外现任官私置机杼,“令机户织造匹帛”,又令尚书省立法严行禁止,如有违犯者,“各徒二年,计利赃重者,以自盗论,并许越诉”。

统治者试图通过百姓的越诉来钳制官吏的违法行为,达到稳定统治,加强皇权的目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城濮之战是怎么回事?晋文公退避三舍获得美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晋文公,战史风云

    春秋时期,当晋文公重耳还是公子逃难到楚国的时侯,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定会成为楚国国君,于是优待了公子重耳。在一次酒宴上,楚成王开玩笑说:“重耳啊,我现在如此优待你照顾你,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了晋国的国君,你要怎样报答我啊?”重耳想了想说:“楚国地大物博,珍宝古玩、珍禽异兽、珠玉美女都不缺。这样吧,

  • 慈禧太后西逃为何能安平无事 也不看看她身边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慈禧,历史解密

    1900年,慈禧太后心血来潮,向“万国”宣战,还怂恿义和团烧教堂、杀洋人,西方十一国本就觊觎大清这块肥肉,这么一来,“八国联军”出师有名,很快兵之紫禁城下,慈禧太后则带上光绪帝和一行家眷仓皇西逃,史称“庚子事件”。西逃本就是偷偷摸摸,为的就是掩人耳目,全都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除了带上光绪帝,其余也就

  •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懿安皇后,唐朝,野史秘闻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醉打金枝的故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因为升平公主不尊敬长辈,醉后将她痛打了一顿。然而郭暧跟升平公主的女儿,谱写了大唐王朝的一代传奇。她就是郭子仪的孙女懿安皇后郭氏(死后追封),郭氏是唐代宗的外孙女,唐代宗的孙子是唐顺宗李诵,所以说李诵是郭氏的表哥。贞元九年,郭氏因家世显赫,被选为广陵王妃

  • 朱元璋为什么说奢香夫人的归附能胜过十万雄兵?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奢香夫人,元朝,风云人物

    奢香夫人是个什么人,为什么朱元璋说,她的归附胜过十万雄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我们都听过奢香夫人这样一首歌曲,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奢香夫人其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民族女英雄,甚至就连朱元璋也对她称赞不已,称她的归附,能够抵十万雄兵

  • 在那些旧文人的眼里,马皇后有着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的马皇后不仅琴棋书画一窍不通,还是个大脚,“马大脚”已经是马皇后的代表,在我国旧社会历史讲究裹脚的年代,朱元璋为何喜欢马皇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第一个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马皇后死后陪葬在朱元璋的陵寝——孝陵,尊谥为“孝慈贞化哲惠仁徽成天毓圣至德高

  • 揭秘:萨尔浒之战改变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萨尔浒之战,明朝,战史风云

    历史上有许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一旦发生这样的战役,胜利一方的指挥者便会千古留名,比如东晋年间的淝水之战,谢安大破前秦80万军队,他率领的军队不过区区5万多人,这是中国历史上那只世界历史上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仗义而萨尔浒之战却很少被人提及,这场发生在明朝末年的战役被宦官专政,农民起义给掩盖了,但是如果

  • 夏侯惇和关羽硬拼,谁赢的概率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侯惇,三国,历史解密

    黄河渡口,夏侯惇带领三百铁骑,追杀刚刚过五关的关羽及甘、糜两位夫人。这一战,如果夏侯惇下令三百铁骑,围攻关羽,以多取胜,关羽没有胜出的可能,这不容置疑。就是在五关的任何一关,只要孔秀等守关将领指挥手下士兵,围殴关羽,关羽在哪一关都没多大的希望逃走。即使他逃走,两位嫂嫂的马车也逃不出。那么,现在分析下

  • 薛宝钗为什么死赖在贾家不肯走?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红楼梦,野史秘闻

    薛家举家进京,明明家里在京城有房产,却死赖在贾家一住六七年,任凭贾家和贾母多次暗示撵人也不走。如此失礼且无礼的行为实在是丑事,薛家不可能不懂得。薛家不走,不能不令人诧异,薛家到底图什么!【一】薛家进京的原因,原文第四章有介绍: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实

  • 陈霸先为什么丢失大片国土也要建立南陈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霸先,南北朝,风云人物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出身低微,担任过里司(相当于今天的村长),后到建康(今南京)作过油库的库吏,可见陈霸先年青时之艰难,其入仕也是从最底层做起的。约534年(梁大同初年),新喻侯萧映(梁武帝萧衍的侄子)为吴兴太守,

  • 上古历史三皇五帝 关于三皇五帝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上古历史,文史百科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在上古时期出现的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今天kk历史网的小编特地为大家开讲,关于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他们都是谁!古代“皇”的意思是什么“皇”的原义是“大”和“美&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