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抗元阶段,朱元璋从哪位高人口中得到了九字真言?

在抗元阶段,朱元璋从哪位高人口中得到了九字真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41 更新时间:2023/12/27 12:31:30

朱元璋在抗元阶段,得到了九字真言,这九个字对他的帮助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历史上也非的有名,这就九个字是:高筑墙、广积粮和缓称。那么朱元璋是如得到这九个字的呢?他得到了这九个字又是如何做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九个字伴随了朱元璋从抗元阶段到建立明朝,所以这九个字对朱元璋的影响很大。其实这九个字的意义很丰富,除了现实实际操作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那么面对缓称王的建议,没有受过教育的朱元璋能够做到不张扬吗?

一、得到九字真言

这九个字让朱元璋倍感受用,虽然这九个字很切中要害,道理也十分深刻,但是朱元璋得到这九个字的过程却非常简单。不是朱元璋主动求见高人,而是高人主动见朱元璋。那么这个高人是谁?他为何主动朱元璋提建议呢?

这个高人名叫朱升,他原本是贵池的一个管教育的官。元朝末年,各地战乱,贵池也是如此,社会动荡,使得学校根本开不了学,朱升作为教育者自然无用武之地,所以朱升回到了老家徽州。当时朱升已经六十岁了,即使在徽州,也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儒者。当朱元璋到了徽州的时候,朱升就主动见朱元璋。朱升之所以不请自来,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当时抗元的三股势力当中,朱元璋的名声最好,所以很多高能人士都投奔到了朱元璋帐下,朱升也不例外。朱元璋见到地方上的名儒主动见自己,很是高兴,就趁机询问如何取得天下。朱升毫不吝啬地说出了九个字。朱升的这九个字意思非常明显,也很切中要害,朱元璋听后很是受用,并且一直遵循了朱升的建议。

《明史》记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二、九字真言的意义

所谓的高筑墙,其实就是告诉朱元璋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通常是一伙人打到哪算哪,一旦这伙人离开了曾经占领的城池,就有可能失去这个城池。朱升给的意见非常中肯并且实用,建议朱元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那么任何占领都是有用的。

所谓的广积粮,是建议朱元璋要积蓄自己的财力以及粮食,尤其是粮食。这样做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是不用再烦恼粮食的来源,只要有了粮食,那么不仅士兵可以忠于自己,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朱氏大营;二是有了粮食,就意味着朱元璋的军队是更加有规范的军队,这样一来,朱氏大营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威严。

城墙和粮食都是很现实很物质的层面,而缓称王则是精神层面,意思是建议朱元璋不要着急冒头称王。朱升的意图很明显,谁先冒头,那么谁就有可能首先被攻击。在当时的抗元起义势力当中,已经有了两个王,而朱元璋还没有称王。两个早称王的人不仅将对方视为大敌,而且这两个人也受到了其他起义势力的或大或小的攻击。朱元璋没有称王,有利于早先称王的两个人互相攻打,这样一来朱元璋就好坐收渔翁之利。

朱升提出的九字真言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朱升是一个对时事非常有见解的人,看是非常透彻。二是朱元璋是一个善于听从意见的人,正是因为他听从了朱升的意见,所以才使得九字真言得以实现,同时也验证了九字真言确实作用重大。

朱升的九字真言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层面,建立根据地以及积攒粮食,都非常适用于战争时期,因此,朱元璋才能壮大自己的力量。物质层面是朱元璋获胜的关键之一,自此开始,朱元璋跟其他的农民起义势力有了很大的不同。物质基础的建设,代表了朱氏大营有了规范性和纪律性。那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朱氏大营地壮大。

朱升九字真言的另一部分是精神层面。缓称王不仅仅是建议朱元璋晚一点称王,还会让朱元璋收获其他的重大利益。称王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也可以是一个野心的表现,只要朱元璋没有将野心公布天下,那么天下起义势力的目光大都会聚焦在已经称王的两个人身上,那么朱元璋身上的压力就会减少。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时反叛军连长安都攻破,为何最后还是被平息了?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安史之乱,长安,战史风云

    唐玄宗执政后期,是非常昏庸的,整天和杨贵妃嬉戏玩乐,荒于朝政,而且生活非常奢侈。因为唐玄宗后期的昏庸统治,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是唐朝一次非常大的灾难,叛军一度势不可挡,攻破了大唐首都长安,迫使唐玄宗逃往蜀地。我们知道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但是,安史之乱也使得唐朝由盛转衰。既然当时反叛军一度势

  • 唐贵妃:明朝第一位“皇贵妃”,也是最后遭遇殉葬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贵妃,明朝,历史解密

    小编先来跟读者普及一下她的丈夫朱祁钰,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

  • 大臣请假六天,第七天回来就被朱元璋斩首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在古代,做清官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必定会触碰一些人的利益,从而在朝堂上树敌,并且这些清官的“通病”,一般都是直言极谏,然而这样的优点有时候却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甚至还可能把自己的性命搭了上去。在明朝便有一个官员,他作为臣子,向皇帝朱元璋请假六天,对此朱元璋准了!而等到第七天大臣归来了,而朱元璋却说

  • 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操为什么还对他以礼相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绣,三国,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自从袁术死后,袁绍成为了汉末最强大的诸侯,拥有黄河以北是个大洲,兵强马壮,手下谋士众多。同一时期曹操扶持天子建都许昌,刘表在荆州,孙策在江东,天下诸侯分割自立,混乱一片。张绣的父亲因为粮草不足攻打刘表,被弓箭射中,不久便去世了,张绣统领了军队,刘表不计前嫌接纳了张绣。从此之后张绣就在刘表的

  • 逐鼠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为何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基本概况传统古俗中,正月十五还是个逐鼠的日子,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此正月十五逐老鼠

  • 宋金富平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金军为攻占陕西,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地区,击败宋军反攻的作战。天会八年七月,金太宗完颜晟鉴于完颜宗弼渡江南下失利,完颜娄室在陕西进攻受挫,采纳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建策,将攻宋主要方向由江浙转至陕西。改命右副元帅完颜宗辅为攻陕主帅,同时将完颜宗弼军自六合(今属江

  • 明朝三眼铳威力如何 明朝之后为何会成为礼炮般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三眼铳,历史解密

    大明帝国的“神器”三眼火铳,为何在清朝被当做礼炮?三眼火铳有那么差劲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眼铳是中国古代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绳,使用时点燃火绳,

  • 历史上命运最惨的公主,10岁出嫁,三个月后离奇身亡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齐国,战国,野史秘闻

    虽然历史上和亲的公主有许多是宫女顶替的,但送去之后多数的结局并不好,而且有许多年幼的公主,尚未涉足人世间的险恶,就不得不去独自面对他乡的险恶,在历史上曾有一位年仅10岁的公主和亲,可因为生得太美,便被皇帝每夜宠幸,最终在三个月后死在床上,当然公主的死并没有换来国家的长久,依然没有逃过被灭的命运。这位

  • 历史上刘备死后的庙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年号、谥号和庙号这三者都是中国古代皇帝们不可缺少的特殊名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周朝到秦朝,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号制度,从此庙号一

  • 古代火折子是怎么做的?火折子做法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火折子是怎么做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进入到黑暗的环境中,就会随身拿出一个圆筒形的东西,人们轻轻对它一吹,它就打出火光,用来照明,这个东西就是传说中的火折子,是古代人们经常用来照明的一个工具之一。那么火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