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有名的雁门关在什么地方?雁门关为什么能名扬古今?

古代有名的雁门关在什么地方?雁门关为什么能名扬古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15 更新时间:2024/1/1 15:36:23

听过评书《杨家将》的人都知道,杨家将为了帮助大宋朝抵御契丹入侵而镇守边关。这些所谓的边关之中,雁门关无疑是其中比较出名的关口。杨家将和雁门关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杨业作为北汉大将降宋之后,镇守代州,曾经在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出雁门抵御契丹入侵,将辽军杀得灰头土脸,契丹人称杨业为杨无敌。北宋大举北伐契丹,杨业作为西路军副将,兵出雁门关,连克云州、应州、朔州等地。可惜东路军战败,杨业只好放弃收复的州郡南撤,最终战死在雁门关附近的陈家谷口。

现在我们所说的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北部恒山山脉的勾注山上。雁门关得名于雁门山,雁门山的名字在《山海经》中经常出现,所谓“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也就是现在山西省阳高县以北,这和现在的代县离得很远。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天下强国。赵武灵王率军大破林胡和匈奴,北至大漠,西至河套,扩张地盘千里,设了雁门、云中和九原三个郡,雁门郡的命名源于雁门山。秦灭赵国后,赵王之弟撤退到代地坚持抗秦。秦军打遍天下无敌手,赵军战败,秦军在高柳俘虏了代王。秦始皇在这里设置了代郡,治所就在高柳,雁门郡与雁门山就不是一回事了。

无论战国还是秦汉,雁门郡都是边郡,北方就是中原王朝最强大的敌人匈奴。赵国名将李牧就“常居代、雁门”,抗击匈奴,西汉的飞将军李广也曾做过雁门郡太守,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也把雁门郡当成北进的桥头堡。秦汉时雁门郡的郡治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北方边境凋敝,雁门郡的治所南移放在了广武,就是今天的代县附近。

西晋八王之乱,然后是五胡南下,大将刘琨为了拉拢鲜卑拓跋部,把勾注山北面的地盘送给后来建立的北魏的拓跋部。北魏孝文帝元宏极力汉化,假装南征,把文武百官连哄带骗拉到了洛阳,然后说朕要迁都洛阳。不过,留守旧都平城(山西大同)的太子元恂反对父亲的汉化政策,截断勾注山南北交通,筑关派兵镇守。这应该是雁门关的最早起源,雁门关这个名字在此时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北魏明元帝元恪视察代北,“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由于时代久远,人们已经不清楚原来的雁门山在哪了,就想当然地认为雁门关附近就应该是雁门山,勾注山稀里糊涂就成了雁门山。

山西省南北狭长,山西北部有大同盆地和忻州盆地,两盆地中间被恒山山脉隔开,现在所说的雁门山(勾注山)是恒山山脉的西段。恒山山脉东接太行,西连吕梁,地势非常险要,但在雁门关附近高度下降,可以通行,是天然关卡。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雁门关的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北宋建立后就已失去了中原的战略屏障幽云十六州,雁门关就成了北宋防御强敌契丹的第一道防线,宋人把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合称为三关,评书里经常提到的三关总帅,指的应该就是这三关。三关到了明朝成为外三关,因为明长城在河北和山西北部出现了复线,也就是内长城和外长城两道线。雁门关是内长城的一部分,相对于京师附近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这内三关,雁门关、偏头关和宁武关称为外三关,防守外长城的大同可以称为明朝防范北元(蒙古各部)南下的“头道边”,防守雁门关三关的太原可以称之为“二道边”。

雁门关与勾注山唇齿相连,事实上这里不仅仅是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文化分界线。山南山北不但气候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相同。明宪宗时的兵部尚书王越赋诗云,“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现在的雁门关已不是什么边关了,但地势依然险峻,望之肃然。

更多文章

  • 古代的水果和蔬菜少的可怜,古人三餐都吃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三餐

    在很多电视剧中,古代人大摆筵席,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生鲜时蔬,应有尽有,其实这是完全不对的,古代的水果蔬菜少的可怜。我们常吃的番茄、土豆、茄子、青菜、萝卜、黄瓜,这些蔬菜根本就没有。在商周时期,那个时候的食物虽然纯天然,但是制作提取工艺非常粗糙,也没有所谓的烹饪手法,完全不存在美食,更正确的说法

  • 古代冷宫中的妃子生活是什么样的?她们过的有多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冷宫,妃子

    在古代,皇宫中所有人都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即是冷宫,不论是皇帝的嫔妃仍是伺候嫔妃的宫女,只要被打入冷宫那简直即是到了死亡的边缘,咱们经常会看一些宫殿的电视剧中那些做了错事或者失宠的妃子,在冷宫中死的死疯的疯,那么为何嫔妃被打入冷宫后简直都没有啥好结果呢?首先来说在咱们的印象中一般打入后宫的嫔妃都是做了

  • 公孙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为什么会含泪斩公孙策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北宋,包拯,公孙策

    说起包拯的时候,大家对他也是非常的了解了,包拯他一生不负权贵,铁面无私,在他去世之后有很多后人把他称为了神,我们都知道在电视剧中包拯他有一个左膀右臂就是公孙策,那么公孙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为何会含泪斩公孙策?原因很简单。包拯他一辈子都是非常的大公无私,而且为百姓造了很多的福,我怕现在这个现实社会已经

  • 古代四大美女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她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自古就很欣赏美好的事物,“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传奇的美女,在民间最著名的就是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她们的容颜一定是极美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聊一下,这四位美女在最后的下场是怎么样的。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

  • 古代死囚的断头饭为什么会有生肉?古代的死刑是怎么执行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死囚,断头饭

    纵观历朝历代,古人对于死者基本都非常宽容,大多抱有“死者为大”的观念。比如古代王朝极为重视的爵位和官位,就对死者毫不吝惜生前经历千难万阻才得到公侯爵位的,死后极有可能被皇帝追封为王;生前只是普通一二品官员的,死后也可能追赠三公之职。对于死者的宽容,其实源于古代先民对于生命的重

  • 丐帮是金庸洗白得最成功的帮派,那么历史上真正的丐帮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丐帮

    清末的丐帮跟上述金庸小说中丐帮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丐帮也有帮主,但这帮主不是由乞丐们选举产生的,而是由晚清当局任命的。当时的清廷猜疑一切公开或秘密的社会组织,总是想当然地以为他们都有谋反之心。所以对任何社团或组织都进行严密的监控,动辄抓捕社团领袖或组织首领。这种无所不在的监控视角甚至延伸到犹如一盘散沙

  • 古代女子出嫁前,母亲为何要偷偷塞一本书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女人,结婚

    古代女子的婚姻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很多女子在出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别说对于洞房花烛夜之事会有所了解了,所以,很多女子在洞房花烛夜之前对于小登科之事都是一无所知。但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女儿在洞房花烛夜当晚闹出笑话,很多父母都会在女子出嫁

  • 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有谁没参加征战方腊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水浒传,方腊

    在《水浒传》中,梁山108位好汉,大多数都会武艺,有的甚至武艺极高,所以他们聚在一起,就连朝廷一时半会都拿他们没办法,要不是后来宋江执意要招安,也许梁山好汉们会有另一番命运,至少不会出现征战方腊时死伤一大半。说到征战方腊,其实并不是所有好汉都参与了的,还有几个好汉并没有跟着去,他们是谁呢?主要是以下

  • 古代举人都挺有钱的,赶考的书生为什么会如此的落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科举,举人

    很多人对于古代书生的印象,大概就是四个字“落魄书生”,古典小说当中经常会出现这一类的人群,而小说也是来源于现实,说明古代的确是有很多进京赶考的书生身上没什么钱财。但是同时也有一些书籍,比如范进中举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当时中了举人,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为什么举

  • 古人为何定下1斤为16两,筷子长度为7寸6分?炎黄子孙们应当懂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筷子

    在《说岳全传》这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场景,那就是杨再兴与余化龙大战的时候,“两人武功半斤八两,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所谓“半斤八两”在我们的认知体系里,那就是不相上下的意思,但这好像又与我们的基本常识相冲突。毕竟一斤是十两,半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