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皇帝的权利的很大吗?真的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吗

古代皇帝的权利的很大吗?真的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3/12/5 20:10:57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古代皇帝金口玉言,皇帝如果心血来潮,或者想办某一件事,就会喝一声:“拟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写出来,马上就是效力至高无上的法律,谁敢有异议,就是“抗旨”的大罪。感觉皇帝权利巨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假如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你就被狗血电视剧带进阴沟里了。

那么古代皇帝权利究竟有多大,我们就从圣旨说起!

圣旨和三省机构:

隋朝举行了两项大变革,一个是将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官制变成三省六部,另一个是实行科举(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广纳贤人!这是两项影响中华历史千年的伟大变革!其中三省就是权力的核心所在,即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职能划分就是 :中书省负责起草圣旨,门下省负责审核圣旨的内容,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权利驳回!审核没问题的交给尚书省执行!

我们以唐宋为例,一份圣旨的常规出炉程序是这样的:宰相机构先将构思写好,早朝大臣们开会商讨获得一致认可,再进呈皇帝授意草诏。然后由中书省(武则天时改称为凤阁)的中书舍人们针对构思各自写一道圣旨(初稿)送给中书侍郎,然后中书侍郎在其中选一道自认为写得最好的,再加以修饰润色,形成真正的圣旨(熟稿),送交给皇帝盖个章(皇帝如果有自己的不同意见的话也可以用红笔写在圣旨的空白处批注,但他理论上没有直接否决圣旨的权力),然后再交给门下省(武则天称帝时将它的名称改作了鸾台)审查盖章。最后再交给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执行。

皇帝也有权力直接授意拟旨,但更为常见的情况是中书省写出东西,皇帝只是签字盖章意思一下就行了,也就是说,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只有经过以上程序,并且有中书省、门下省、皇帝三方共同盖章的圣旨才是有效的圣旨,否则就是非法的。

如果圣旨内容大臣们都同意皇帝一个人不同意,那抱歉,大臣们会喋喋不休劝皇帝要以天下为重、以社稷为重赶紧给盖章,甚至以罢官,社会舆论、性命相逼,总之你必须签字!

反过来如果皇帝想颁布圣旨,但是大臣们不同意,该怎么办?这就比较有趣了,历史上就有皇帝偷偷自己颁布圣旨,绕开三省机构,比如女皇武则天有一次就只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绕过凤阁鸾台而发布了一道“假圣旨”,结果引起群臣诟病。唐中宗想任用亲信,却又怕宰相们不同意,过不了中书门下这两关,便也开始绕过中书门下而发布“假诏书”,但他毕竟心怯,便在签字时用了墨笔(按规定需要用红笔),在封存诏书时用了斜封的方式,暗示尚书省通融着执行一下,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被人知晓,人们称呼那些被中宗私底下封的亲信为“斜封官”,这连被封官的亲信们都觉得丢脸。

宋代的皇帝也可以绕过中书舍人草诏、给事中审核等法定程序,也不用宰相副署,直接下诏,这叫做“手诏”、“内降”、“内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批条子,历史上也不少见。然而,这类私旨不具备合法性,所谓“不由凤阁鸾台,盖不谓之诏令”也;政府也完全可以拒不执行,意思就是凡是没有三省机构审核的圣旨就是一张废纸屁用都没有。宋仁宗朝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等攒够十来份了原封不动再送回给皇帝,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这种圣旨一旦出现,必然会背上千古骂名。

结语:由此可见在古代,皇帝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圣旨也不是随便就能发的,正是由于有这些制衡皇帝权利的机构(换个角度来看也是辅佐皇帝的机构),所以才能让皇帝兢兢业业上班,不敢有丝毫怠慢。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完善成熟的权力机构,所以万历皇帝将近三十年不理朝政,国家依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在皇帝权利被监管的体制下,文臣的地位逐渐提高。

到了宋朝文臣地位达到了顶峰,所以有了唐太宗见了魏征就打怵,宋仁宗被气的一边哭,却还一边称赞大臣,包拯可以拦道与皇帝争辩唾沫星子都飞皇帝脸上了!连皇权很集中的明朝,文臣都以怼皇上才能显示自己不畏强权的气节!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但凡皇帝能容忍自己被怼,不会龙颜大怒反而会听进去逆耳忠言,说明就是个心胸开阔的好皇帝!

皇帝权利处处被限制,那些刚直不阿的大臣和“窝囊”的皇帝较量,留下了很多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

标签: 古代皇帝

更多文章

  • 古人晚上没有什么娱乐设施,那么熬夜是为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娱乐

    可以说现在的我们熬夜是一种生活的常态,特别是很多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在熬夜,那么很多人也会好奇在古代的那个时候,没有一些电子的设备,也没有那么多可以进行的娱乐的项目,熬夜的时候,古代的人在干什么呢?可以说现代人主要熬夜是为了娱乐,而古代人主要熬夜是为了工作。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小家庭都会熬夜,男子在

  • 我国古代的四大逆天科技是什么?战国就有烤箱和冰箱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战国

    我们都知道,咱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上下5000年文化的古国。说起我国最著名的发明,相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活字印刷术。然而我国的智慧可不仅仅就只是这4大发明了,由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如今我们很多常用的东西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雏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逆天

  • 古代律法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何单身太久会犯法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律法

    时下最热门话题之一当属单身这个话题,不是小编单身狗为难单身狗,很多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为了提升国家人口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针对单身的问题的法律,单身太久的人可能面临罚款或牢狱之灾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国古代会制定这样的律法,为什么有这样看似荒唐的却被执行到底的政策呢?今天单身狗小编一起跟大

  • 古代重犯为何要发配边疆,而不是直接处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罪犯,边疆

    我们一般在看一些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假如有人犯了罪,经常听到的处罚就是发配边疆,除了那些有谋反罪名的人之外,基本上别的重犯都可以得到活下去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被发配到边疆。古人为什么要将重犯发配边疆呢?难道就不怕他们逃跑吗?看完后你会觉得古人 很聪明。发配边疆就是将犯人流放到偏远地区进行惩罚。几乎每一

  • 古人常用的火折子是怎么发明的,为何轻轻一吹就能起火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火折子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发明创造,因此我们现代的科技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黑科技也不断展现出来。而同样的古代也有很多的黑科技。其中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古人使用的一种点火的工具火折子。说起火折子,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很多古代电视剧中,我们会发现它们古人在引火的时候将火折子打开轻轻一吹就会冒出火焰。就像是现在我们的

  • 揭秘为何金朝之后的王朝都城都会选择北京,究竟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朝,王朝

    以前中国的都城无外乎西安,洛阳,南京,开封这几个,其他虽然也有,但都不是主流,北京由于靠北更不是中原王产首选,北京第一次做首都还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受限于燕国弱小的国力,稀疏的人口,那时候北京规模远不如当时的咸阳,更别提以后的西安洛阳。等到北京第二次成为首都都到金朝了,辽代只能算陪都,中间差了快

  • 古代称呼皇帝为什么从“谥号”演变成了“庙号”?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皇帝

    中国古代的史书在称呼以前的皇帝时,有比较统一的习惯和成例。一般是三到四个字,而且以朝代名称开头,比如汉景帝、汉光武帝、隋炀帝、唐高宗、明成祖等等。不过,这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唐朝以前的皇帝称呼最后一个字是“帝”,格式是“朝代名+某字+帝”;而唐朝以

  • 揭秘古代女子为何能终身守寡,她们晚上都做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女子

    在古代,战争的发生是经常事情,也因此,很多的男人会死在战争中。在家还是那个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行,那时的男子是家里面最主要的体力劳动者。因此,男人大多数死的早,这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古代女人守寡的几率非常高。不过呢,以前很少听说过她们改嫁的事,他们生过小孩以后,基本上都是守寡一辈子,用心的将小孩

  • 印度学者认为丝绸是他们发明的,丝绸究竟起源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丝绸,西汉,丝绸之路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丝绸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然而,印度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了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哈拉帕和昌胡-达罗遗址中,铜器的表面残留有蚕丝纤维。正因如此,一些极端的印度学者认为,印度发明了丝绸,最后传到了中国。那么,丝绸真是起源于印度吗?中国一座上古遗址证实,早在8500年前,中国

  • 揭秘:古代的青楼女子有多难当?都有哪些要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青楼,青楼女子

    对于古代来说所谓的青楼就是供一些人消遣的地方。那么在青楼里面的女子也被称为青楼女子。甚至有一些比较优质的女子,还会被称之为头牌花魁。那么,你可知道在古代?,要能够当上青楼的女子要经历哪些选拔和面试吗?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一一介绍一下。 首先要能够进入青楼里面的女子可不是说随随便便,只要是个母的就可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