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八大山人简介及代表作品(八大山人的传世书画)

八大山人简介及代表作品(八大山人的传世书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15 更新时间:2024/2/6 22:31:02

八大山人 墨荷图 纸本墨笔 185cmx91cm 安徽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书画里都是谜

在江西文化史上,隐逸着一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人物,他的名号三百多年来为世人惊叹不已。他就是开一代画风,独步古今的艺术大师——朱耷。

八大山人 荷花图册页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朱耷,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第九世孙,他少年时就聪慧过人。在家庭的影响下,受过良好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还能悬腕行书。朱耷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少时的朱耷满腔热血,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国家,但明朝的《国典》规定,明宗室子孙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朱耷放弃了爵位,以布衣身份应试,在大约十五岁那年便考取了秀才,这在众多宗室王孙中无疑是一个创举,赢得了族人和师长的称赞。然而,正当他满怀信心参加下一轮考试时,他矢志效力的明王朝迎来了灭顶之灾。也正是这一年,朱耷的父亲病逝,随后他的妻儿也跟着相继离世,国破家亡的残酷事实,沉重地打击了八大山人,更为严重的是,他这个末路王朝的子孙随时都有着被杀头的危险。为了躲避灭顶之灾,朱耷隐姓埋名,远逃江西奉新县山中藏身。

八大山人 松石牡丹图 旅顺博物馆藏

就这样躲了三年,朱耷看明王朝大势已去,复国无望,于清顺治五年,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

到了三十六岁那年,朱耷弃僧入道,在南昌创建了青云谱道院,并在此隐居,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从而得以专心从事书画创作,这段时期也正是八大山人朱耷后来取得非凡书画造诣的一个关键时期。

康熙十七年(1678),八大山人朱耷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朱耷大名,便以修《临川县志》之名将其召入府中,意图诱使他为清王朝效力,但他仍一心忠心于明室,于是整日佯装疯癫,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大哭。一天傍晚,他突然撕裂自己的僧袍,投入火中烧毁,独自走回南昌。

六十二岁那年,他把青云谱道院交由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独自居住在章江门外一座陋室里,靠卖画为生,孤寂贫寒地度过了他的晚年。公元1705年,这位艺术大师溘然长逝,享年八十岁。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 弗利尔美术馆藏

祖先宁王是奇才

八大山人诗、书、画都擅长,是个多才多艺的奇才;同时,他性格孤傲,行事狂诞,不屈己奉人,更不曲意媚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说起来这一切都是有渊源的,往前追溯200多年,八大山人有个同样博学多才的祖先,名叫朱权。八大山人是朱权的九世孙。

八大山人 芝兰清供图 水墨纸本

朱权(1378年—1448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年轻时自称「大明奇士」。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故称宁王。

燕王朱棣起兵前,胁迫朱权出兵相助。朱棣即位后,便将朱权从北方迁至江西南昌,削去其兵权,但封号未变。

朱权在经史、医学、释道甚至茶道等方面都有造诣,其他姑且不说,仅在文学艺术方面,他精通音律,擅长鼓琴,创作杂剧12种,流传下来的有《卓文君私奔相如》等两种。

尤其是他撰写的《太和正音谱》,是一部重要的戏剧理论著作,仅此足以让他在中国戏曲历史上声名不朽。

八大山人 荷花图册页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从朱权开始的宁王封号,只传到第四代、即朱权的玄孙朱宸濠就终止了。

朱宸濠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承袭了宁王封号,但他不甘于做王爷,以皇帝荒淫无道为名,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从南昌起兵,打算夺取皇位。

然而这场闹剧只进行了43天,朱宸濠就被俘,第二年被杀,自此宁王的藩国被撤,封号也被取消。但是朱权的后代一直生活在南昌,所以,八大山人是南昌人。

国破逢家变

从出生到青年时代,八大山人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他生长在一个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擅长书画。

身为贵族子弟,他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颖,八大山人8岁时就能作诗,能悬腕写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小楷,11岁能画山水画,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八大山人 湖石双鸟图轴 136×48.7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因为自家的藩国、封号被撤,八大山人早年曾醉心于科举,希望通过仕途而显达。

他熟读儒家经典,十几岁时就顺利考中了秀才,接下来,参加科举、踏上仕途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巨大的变故在他18岁时突然发生,一切都改变了。

那年3月19日,崇祯皇帝自缢,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终结。改朝换代,对每一个传统文人来说,都是一次难以言说的精神重创。

而对八大山人来说,又多了一层更为内在的心理伤痛——他是朱明王朝的直系后裔,虽然早就没有了藩王的身份,但血缘关系是抹不去的,血浓于水,甚至八大山人和崇祯皇帝同是「由」字辈的人。

明亡第二年,八大山人的父亲去世。国家剧变加上家庭变故,原先无可置疑的科举道路,对八大山人来说已经无法走下去了,他决定皈依佛门。

清顺治五年(1648年),22岁的八大山人在江西奉新的耕香院落发为僧,在山里一住就是数十年。

八大山人 荷花图册页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时疯时哑是遗传

八大山人有「癫疾」,一生中曾多次发作。有人说他行事癫狂,有人说他是装疯。

史书中还常说他哑不能语,也有人说他是装哑。人们大都认为他装疯装哑的原因是国亡家破,令其郁愤填胸,不能自已。

但是实际上,作为明王后裔,八大山人有遗民心结及故国情怀不假,但他也有困扰其一生的疾患。

八大山人的疯和哑属于家族的遗传病。据记载,八大山人的祖父就有着狂狷的性格,他才华超群,但行为却异乎常人。只要内心有感触,就当众歌唱、哭泣,令在场的人觉得莫名其妙。

他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常常独往独来,应景写诗,并刻在石头上,说要让后世知道曾有过他这个人。

八大山人 秋林亭子图轴 160.6×78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祖父有5个儿子,第四个儿子非常漂亮,且聪慧异常,但是个聋哑人,他就是八大山人的父亲。

八大山人不像他的父亲那样聋哑,但有「口疾」,常常说话不畅。

有记载说八大山人与朋友见面后,握手大笑,然后用手语交谈。有时以书代口,在纸上写字与朋友聊天。但他并非全哑,有时又能说话。

八大山人的「癫疾」发作最厉害的一次,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临川县令胡亦堂之邀,在临川县衙署作客期间。胡亦堂曾记载,他和八大山人游览临川的东湖寺和多宝寺,八大山人一直默默不语。

回家后,开始的十多天,和八大山人说话,他只点头作答。腊月的一天夜里,他与八大山人下棋,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步时,八大山人突然开口说话了。胡亦堂很高兴,为此特意写了首诗。

八大山人 荷花图册页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在临川的近一年时间里,八大山人应邀作画、下棋,还赏月、看花、赏雨、饮酒等,也外出游览。这样的生活应该是很惬意的,可不知为何,他总会在某一天忽发狂疾大笑,忽然又终日痛哭。一天晚上,他还扯破僧服,将其烧掉。

康熙十九年(1680年)初春的一天,八大山人独自上路,硬是从临川徒步走回南昌,而这两个地方相距120多公里。

回到南昌后,最初他每日在街市上徜徉,常常是头戴布帽,身穿长袍,脚穿露出脚后跟的破鞋,来往于闹市中。一些孩子跟在他身后围观喧笑,他也不在乎。

后来,他的一个侄儿认出了他,让八大山人留住在自己家里,这样过了两三年时间,八大山人才恢复正常。

八大山人 蹲伏的猫 164 x 90.6 cm 弗利尔美术馆藏

晚年的八大山人,先后在南昌附近的北兰寺、开元观等处留居。

他与北兰寺的住持澹雪是好友。澹雪擅长书法和诗文,并有很高的禅学修养,八大山人常与他聚谈,或谈书论画,或谈禅论道。

八大山人对艺术痴迷,但不善于经营自己的生活,常常兴之所至,泼墨挥毫,画出的画任人拿走,拿走画的人又往往并不知道画的真正价值。当时有位名叫程京萼的书画家,见八大山人年纪大了,常常衣食无着,便让众人从八大山人那里付钱买画,使他能维持生计。

后来,八大山人在离北兰寺不远的地方自建了一所陋室,名其为「寤(音同‘误’)歌草堂」,仍是作画卖画,过着艰难凄凉的生活。79岁时,孤寂而亡。

书画作品孤傲不群

八大山人的「癫疾」给他的生活以及关心他的亲人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困扰,但同时,又给他的书画染上了一种神秘、独特的色彩,使他的一些画作进入到一种超越凡尘的境界。这样的艺术家不仅中国有,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到更大的范围,世界绘画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并不罕见,像荷兰画家梵高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

八大山人 秋山图轴 182.8×49.3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书画体现着孤傲不群的个性,在怪异夸张的形象背后,既有基于现实的愤懑之情和讽刺之笔,又有超越时空的苍茫空灵,有的作品还透着神秘诡异的意味。

可能因为八大山人曾遁入佛门数十年,参禅修道,这样的经历和他曾经的身份,对他的艺术影响巨大,其作品和禅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另有深意,或神秘、或空灵、或悠远,能引发人无穷的想象和猜测。

他有一个字款,很长时间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因为其形状特别像一只乌龟。后来才看出,原来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这恰好是崇祯皇帝自杀的日子。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 弗利尔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的画作优于书法,题材十分丰富,花卉、果蔬、禽鸟、怪石、畜兽、山水无不涉及。

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这些不同的绘画对象也有所偏重,他笔下的禽鸟、畜兽、山石等等,大都以奇特的姿态跃然纸上,自成一格,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八大山人 孤禽图

《孤禽图》历来脍炙人口。这幅画着墨不多,却具有神奇的魔力,让人看一眼便会被它触动:一幅白纸,只在下方的中间,有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黑鸟的身姿和眼神里透出,有种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

《眠鸭图》也同样著名,构图与《孤禽图》异曲同工。大片留白,仅在纸的下方画了一只卧着的黑鸭。黑鸭闭眼沉睡,一副世事不问的样子,也许表现了沉着和从容。

八大山人78岁时画了一幅题为《杨柳浴禽图》的画。

这幅画的画面是:一个山坡上,一株老树,树干屈曲横斜,伸向山谷。山坡上斜立着一块岩石,支撑着横斜的树干。一只乌鸦站立在树干上,仰头侧立,我们甚至看不到它的眼睛,但能感到它寂寞而倔强的心灵。

八大山人 游鱼 水墨纸本

类似的画作还有很多,有的是一幅画上仅有一条小鱼,有的只画一只小鸡雏,还有的画中间只有一只孤独的猫……这些小鸟、小鸡、小鱼、猫等动物的神态多种多样,有骜不驯、翻着白眼的;

有神情古怪、藐视一切的;也有站在巨石上惊慌啼叫的,还有站在枯枝上恬静悠然的……

300多年来,人们对八大山人的画做了多种多样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无论谁都可以从这些画作中看到八大山人所推崇的人格:孤傲自守、高标独立;也可以从中体味到他对世事的认识:这个世界充满了美,什么都可以入画,但也潜伏着不安,充满了不平。

八大山人 荷花双凫图 185×95.8 cm 弗利尔美术馆藏

这位才华横溢的僧人画家,似乎超然世外,实际上对现实人生体察入微。他以避世的心态度过了79年的漫长人生,其实心里并不超然。

他有一首题画诗,写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特殊的身世、家国的变乱从来没有从他的脑海中离开,他对清王朝心有愤懑,对故国常怀哀思。身在六根清净的寺院,可他血脉中,流的毕竟还是朱家天子的龙血。

八大山人无法付出性命去恢复家国天下,但他把关于人生和现实的思考,用绝美的、自成一格的方式传达出来,充分表达了内心。

300多年过去后,他的诗、书、画,以及奇异的名号,既有美妙的形象,又有丰富的内涵,还以神秘莫测的意蕴,令人产生无尽的想象,也留下一个又一个谜。总之,「八大山人」是个说不完的话题。

八大山人 双雁图 184.1 x 90.6 cm 弗利尔美术馆藏

标签: 八大山人传世书画简介作品代表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列表(唐朝最被人称赞的九位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宰相,称赞,列表,唐朝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这个王朝在历史上也产生了许多名臣良将,久经沙场的名将数不胜数,而天下长治久安靠的是文臣的治理,今天要说的就是唐朝289年间最负盛名的九位宰相。房玄龄可以称得上是唐朝历史上的第一贤相,他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更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辅弼之臣。房玄龄早年曾参与谋划玄武门之变,唐太

  • 电影模仿游戏剧情详解(模仿游戏讲的是什么古诗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游戏,模仿,古诗,详解,剧情,内容,电影,什么

    今天要分享的【电影回顾】,是我偶然间在整理杂物的时候,偶然间翻到的一本20年的电影日历,日期是7月19日,那并不是《模仿游戏》上映的时间,这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生日(以下称为卷福)。当年第一次看《模仿游戏》是网站根据的频繁看《神探夏洛克》而推荐的。别怪我这么喜欢卷福,好像没人会讨

  • 惊堂木是什么意思(解释惊堂木的含义和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惊堂木,含义,意思,来源,解释,什么

    “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使用。唐代之前,“惊堂木”并无图案,只是为方便起见,将其顶面做成弧形而已。唐太宗时期(公元627年—650年),开始有人为了美观,在惊堂木上雕刻动物图案,有龙,有虎,有狮,不一而足。武瞾(武则天)永昌年间(公元689年),朝廷把惊堂木图案规定为龙形,取龙乃皇权之象

  • 提手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揭秘汉字中提手旁形成与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提手,揭秘,含义,形成,有关,什么,大多,汉字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历史文化的见证,其中种类繁多、千奇百怪的部首也成为了研究汉字及其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其中最常见的部首之一就是“提手旁”,它由上方的“扌”与下方的其他组成部分组合而成,形似把手。那么,提手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呢?下文将为您揭开提手旁的起源、形成及含义。 提手旁最初出现在甲骨

  • 义结金兰十二生肖哪一个(义结金兰所代表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义结金兰,意思,十二生肖,代表,一个

    义结金兰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神圣的友谊之情,它代表着朋友之间的真诚、守信和无私的情感。在中国的古典小说、戏曲、诗歌等文学作品中,义结金兰经常被用来描述男子之间的友情,被誉为忠诚、义气之美的最高体现。在十二生肖的文化符号中,义结金兰被象征为猴子,这一符号应源自于古代故事中的一则传说。 相传在唐朝时

  • 古代宁波四大家族是哪四个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家族,宁波,古代

    古代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富豪家族。其中,被誉为“宁波四大家族”的四个家族更是具有代表性。那么,这四大家族分别是哪些呢?下面将为大家逐一介绍。第一大家族:商家历史悠久,深受宁波人爱戴商家,又称为盛家,是宁波四大家族中家族历史最久、地位最高的一个。商家的创始人为盛彦村,他在明朝正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二龙,抬头,风俗,传说,由来,故事,二月

    二月二龙抬头,是很多地方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江南地区。那么这个节日为什么要叫做二月二龙抬头呢?据史书记载,二月二龙抬头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说是在古代,龙是祥瑞的象征,常常被人们用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祥物。而二月二日也被认为是龙的生日,因此人们便在这一天举行祭龙、请龙等龙神活动,以祈求保佑安

  • 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份是哪一年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遗产,年份,物质,列入,文化,端午节,世界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已久,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之一。2008年,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宋诗人陆游曾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道出了端午节的浓郁和深远。那么,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 历史学家怎样评价慈禧这个人(历史人物慈禧的功过是非)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历史学家,功过,评价,人物,是非,怎样,这个

    慈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她虽然只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妃子,却多次掌握了清朝的大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统治者之一。然而,她的执政之道却备受争议,功过得失也成为了历史学家们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探究慈禧这个人物的功过得失。 挽救清朝 对于慈禧最大的功

  • 为什么子时出生不算命(不敢给子时的算命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传统的观念,认为子时出生的人不好算命或者说不好运。这种说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可信的,但是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却感到非常迷惑。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中华文化中,子时指的是每天的晚上11点到1点这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按照黄历来划分的,并且在古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时间段。在古代的人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