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话(陈汤战匈奴的故事)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话(陈汤战匈奴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3/12/24 4:37:19

匈奴杀害汉使,鱼肉百姓,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也经常被人们引用。

这句话出自西汉大将陈汤之口,侵犯汉朝的便是匈奴的郅支单于,而郅支单于最后落得个尸首两分。

陈汤借助这次战役,结束了汉匈百余年的战争状态,为大汉王朝立下举世奇功。

一、郅支单于惹是生非,挑衅汉朝

汉宣帝时期,匈奴内部割据,分裂出五个单于,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是其中两支,他们都将儿子送到汉朝做人质,以示友好。

与此同时,呼韩邪单于因实力相对弱小,就亲自赶奔长安,觐见汉朝皇帝,表示投降。

作为当时国力最强的汉朝,自然是欣然接受,就在呼韩邪单于不在的这段时间,郅支单于开始对外扩张,向西进攻呼偈、坚昆、丁令,兼并了这三国。

郅支单于就是个不安分的主,原本他也有归附汉朝的想法,看到呼韩邪单于受到了汉朝优待,竟心生忌恨。

如果郅支单于真的有归附之心,那干脆直接投降,只要投降,那么汉朝自然会给予帮助,何必在旁顾影自怜,我们由此可见,郅支单于只是个投机分子,他只想获取更大的利益。

公元前45年,郅支单于派使者去索要他的儿子,并表示希望依附于汉朝,这是郅支单于的缓兵之计,事实上,狡猾郅支单于已经生出了反叛的想法。

汉元帝刘奭是个没啥主见的皇帝,这种问题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需要公卿大臣商议此事。

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同意将其儿子送还,只是有人说需要派使者全程跟随,有人说只需要送到的边塞就可以了。

史料记载“吉上书言:“中国与夷狄有羁縻不绝之义,今既养全其子十年,德泽甚厚,空绝而不送,近从塞还,示弃捐不畜,使无乡从之心,弃前恩,立后怨,不便。”

为了显示汉朝的仁德,得出的结论则是派谷吉作为使者,送其回国。

只不过经过千山万水,到了匈奴的领地,郅支单于竟然杀掉了汉朝使者,在汉武帝期间,如果有汉使被杀,汉朝必定派兵讨伐,直到覆灭敌人为止。

郅支单于畏惧汉朝军队,就逃到了更远的康居国,康居国国王对其毕恭毕敬,郅支单于则极其无礼,不仅杀掉了康居国皇室成员数百人,还征调大量民力为其修造一座单于城。

二、陈汤矫诏出征

郅支单于的无礼举动激怒了汉朝,但汉元帝不是个什么强势君主,所以一直也没有派兵征讨。

陈汤时任西域副校尉,他认定郅支单于已经无法控制,杀害汉使、鱼肉邻国,如果不派兵征讨,难免成为西域一大祸害。

奈何陈汤不是军队一把手,他只是个副手,他的顶头上司是甘延寿,陈汤建议即刻出兵,而甘延寿想要先向朝廷打报告,等朝廷同意后再出兵。

陈汤深知朝廷商议问题的效率不高,如果要等朝廷回复,那估计要等到猴年马月,于是陈汤做了一个不要命的决定,那就是矫诏出兵。

假传圣旨,欺君大罪,忤逆犯上,这就意味着这场战争必须胜利,如果失败,陈汤、甘延寿的项上人头必定不保。

陈汤矫诏出兵,是其擅自决定,没有征求甘延寿的同意,甘延寿得知此事,刚要阻止,陈汤大声呵斥:“大军已经集结,你小子要破坏大事吗?”

甘延寿只好委曲求全,这领导做得也有些郁闷,当然了,为了表明态度,甘延寿、陈汤联合给朝廷上书,说明了出兵的理由,并为此请罪。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是没错,但陈汤等人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此战非胜不可。

三、陈汤大破单于城,立下举世战功

汉军共计四万余人,分两路出兵康居国,征讨郅支单于,陈汤、甘延寿各带一路人马,甘延寿在半路遇到袭击大量粮草辎重被抢,陈汤马上回援,不仅夺回了粮草,还杀敌四百六十人。

出师不利的情况被陈汤一一化解,这支千里而来、风尘仆仆的汉军终于到了单于城下。

第一天,在距离敌城六十里处扎营,并安排斥候打探情报,第二天距离敌城三十里处扎营。郅支单于害怕了,他派人去询问汉军来的原因。

这还有什么可问的,对方派数万大军前来,难道是找你喝茶,这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干仗。

当然了陈汤这边也是要敷衍一下的,跟对方说:“我们知道郅支单于打算归附汉朝,我们是奉命来接单于去见我们皇帝。”

哪里有带数万大军来接人的?郅支单于残暴凶悍,既然得知战争无法避免,决定迎战。

汉军已经距离单于城三里,陈汤按兵不动,城上的匈奴兵在城上摇旗呐喊,对汉军十分不屑,郅支单于派出百余名骑兵,发起了试探性进攻。

这百余人还没冲到汉军营地就掉头要跑,原来陈汤已经陈列大量弓弩兵,森冷的弓箭全部瞄准了敌人,不久之后,汉军的弓弩开了攻城战。

盾牌兵在前,弓弩兵在后,分工明确,井井有条,汉军的弓弩不只是单兵武器,其中还有很多重弩,力道极大,杀伤力极强,敌军被射得不敢露头。

郅支单于在城墙上修筑了一道木板墙,企图抵御汉军的弓弩,木头不是石头,很好解决,陈汤马上下令放火,城上的敌人被烧得哭爹喊娘。

据守不是办法,城门被打开,里面冲出几百骑兵,然而面对陈汤的弓箭,很快这些人便伤亡殆尽。

残暴郅支单于眼都红了,他竟然把所有的女眷都拉上了城头,发给她们武器,郅支单于也亲自披挂上阵,女眷无法起到任何作用,而倒霉的郅支单于被射中的了鼻子,流血不止,匈奴兵退到了内城。

汉军破城而入,直接冲入内城,杀掉了一千多皇室成员,郅支单于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汉军大胜。

陈汤率兵奔袭数千里,击败匈奴,杀掉郅支单于,传首长安,挽回大汉帝国的尊严,对西域各国表明了强硬立场,就是令无数汉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那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标签: 强汉者匈奴陈汤战故事必诛

更多文章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其中哲学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反者,弱者,智慧,哲学,意思,理解,其中,如何,什么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怎么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却蕴含大智慧。老子告诉我们,道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道的作用处是柔弱的。老子认为宇宙万物莫不尊道,道作用于宇宙万事万物,万事万物皆有道,皆阴阳相生,以道而行。这是宇宙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万事万物

  • 反派专业户演员名单(盘点电影中的反派演员专业户)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专业户,反派,演员,盘点,名单,电影

    盘点电影中的反派演员专业户,你认识几个?相信大家在看电视剧和电影中的剧情的时候,男女主角往往被一些剧情中的坏人各种陷害,设圈套,破坏时,此时我们往往都对坏人很痛恨,想象自己可以把坏人抓住。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盘点一些演坏人的专业户吧。 1966年9月11日出生于新疆库尔勒,中国内地影视演员。1999年

  • 樊亦敏个人资料简介及老公(樊亦敏现在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樊亦敏,简介,资料,老公,个人,现在,怎么样

    为钓金龟婿甩掉吴京后靠卖鱼为生?一代“侠女”樊亦敏的坎坷人生!今天讲一个“热脸碰着冷屁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极具侠女风范,不仅有情有义,还敢爱敢恨。在男友负债过亿与臭名远扬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抛弃他,还对住院的他很是照顾。结果,却被男友搞到事业跌至谷底。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樊亦敏,1971年出生

  • 古代冰糖葫芦只有山楂一种味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冰糖葫芦,山楂,古代

    古代冰糖葫芦作为中国传统零食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甜丝丝,酸爽口,让人一口接一口。而其最常见的口味是山楂味,山楂与糖水浸泡后,给人一种独特的口感和味道。但是,实际上古代冰糖葫芦并不只有山楂一种口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冰糖葫芦起源于清朝,最初只有山楂味,但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中,逐渐出现

  •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什么意思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灵水,高有仙,翻译,意思,什么

    诗人李白的名言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通常被解释为山有仙灵,水有龙神。但在深入理解背后的含义时,这个谚语让我们看到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它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自然界不可见但却存在着的精神力量,也告诫我们不能仅仅用有形的标准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

  • 李白墓被盗过吗(诗人李白墓被毁坏过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诗人,毁坏,被盗,过么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有着不朽的艺术价值,被后人们广泛传颂。然而,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一些对李白的文化遗产造成损害的事件,其中就包括李白墓被盗的传闻。那么,这个传言是否属实呢?李白墓是否真的曾经被盗过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究这个话题。关于盗墓者侵犯李白墓的传闻众说纷纭,这些故事

  • 苟富贵勿相忘什么意思(苟富贵勿相忘一句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苟富贵,意思,出自,哪里,什么

    “苟富贵,勿相忘”的成语出自《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田和有一个亲信的仆人名叫苟晋。苟晋非常聪明能干,在田和的帮助下,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富家子弟。但是,苟晋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他很珍惜自己和田和之间的友谊。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他总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尊重田和。甚至有一次,当田和家中

  • 端午节可以剪头发吗(端午节去剪头发有什么说法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说法,端午节,头发,可以,什么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有很多习俗和禁忌的说法,其中包括剪头发。那么,端午节去剪头发有什么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端午节的历史起源端午节,又称“五月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历史记载,最初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逝世

  • 粪字是什么时候去掉田的(粪是什么时候简化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粪字,简化,时候,去掉,什么

    “粪”字是指人或动物排泄物所堆积成的废物,是古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肥料和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粪”字刚刚出现时,它并未与“田”字分离,直到何时才被简化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粪”字的最早出现据考古学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便开始利用动植物的排泄物作为农业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 九尾狐灭绝了吗(世界上最后一只九尾狐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灭绝,九尾狐真,世界,最后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神兽,有着强大的神力和令人敬畏的美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九尾狐的信仰不断减弱,这也导致了九尾狐的数量越来越少,直到灭绝。那么,九尾狐真的灭绝了吗?世界上是否还有最后一只九尾狐?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九尾狐的来源九尾狐起源于中国神话传说,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