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边塞诗代表诗人是谁(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人)

唐朝边塞诗代表诗人是谁(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96 更新时间:2024/1/1 23:22:42

大唐“边塞诗人”很疯狂,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人,最终都客死他乡了!

在唐朝,国家开拓疆土,为的是将周边的领土都纳入到自己的国土之中。

这期间,诗人便有机会到边境去领略那里的风光,也可以了解到边疆战士的情况。而这些都会给他们以创作的灵感,最终,他们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些人统称为边塞诗人,而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随军出征,见证了军人的刚毅,用诗文将其表现出来,并广为传颂。

而诗人之间以诗会友、以诗博名,都是常有的事情,也是他们聚会时必有的节目。开元年间,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就经常聚会,并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我们先说说高适,他是商丘人,佳作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但是,高适的诗中,却总是透露着一股悲凉的气息,而最具代表的作品当属《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第二位诗人则是王昌龄,他是河东太原人。王昌龄的命运比较凄苦,早年家贫,生活很不容易。长大之后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汜水尉,可惜,在任上因为小事而被贬官,发到偏远山区当差去了。后来,他成功的返回了长安城,偏偏又遇到了安史之乱,便在这场混乱中被杀了。

王昌龄的诗句比较大气,读完之后让人感觉到气势磅礴,比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塞将士的更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也免不了有种不舍的情感。一个诗人能够留下一首佳作已经是不易之事,而王昌龄却留下了至少二十首佳作。

而且,大家喜欢王昌龄也是有原因的,他的诗句意境很美,比如《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王之涣,他是山西人,其佳作中比较脍炙人口的有《登黄鹤楼》、《凉州词》等,如果,这些你还没有印象,那么,提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肯定能够想起。而他的《凉州词》可以说是千古绝唱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除此之外,唐朝诗人也有自己的抱负,也想建立自己的功名,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在皇帝身边一展才干,失意的时候,他们则会聚在一起,纵情酒色。

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聚在一起喝酒,等到他们喝得醉醺醺的时候,突然听到梨园内有伶官和妙妓的表演,这其中,有一个吟诗的节目。看到这个场景,他们三人私下打赌:看这个吟诗节目提到谁的诗句最多,这个人就是今晚的赢家。

他们刚说完,就有一名妙妓唱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时,王昌龄自豪地站了起来,向他们宣称这是自己的作品,并在墙上划了一道杠。

过了一会,那边传来了诗句“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站起来也在墙上也划了一道,并宣称是自己的佳作。又过了一会,那边传来了“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再次站起来,在墙上又划了一道。

现在,王昌龄已经领先了。

然而,王之涣的作品还没有被提到,但是,他自认为自己的作品很是响亮,绝对不会输给在座的两位,所以,他对两人说,这些吟诗的人都是一些潦倒不堪的人,他们懂得的诗文就只有《巴人》、《下里》等作品,肯定不知道他王之涣的作品。

刚说完,王之涣又跟两人加赌注,他指着那群人中最出色的歌女,言明:如果她也不唱王之涣的作品,那么,他本人将终身不与高适、王昌龄比诗艺了。

现在,轮到王之涣所指的那位最出色的歌女表演了,只见她深情的唱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后,她刚唱完,下面就响起了满堂的掌声,这是王之涣的作品。

这下王之涣高兴了,他也终于自豪了一把。而三人,也开心得笑了起来。看到这三人发笑,台上的歌女和演员有些发懵,他们询问这位官人为何发笑?三人随即表明了身份,原来,台上所唱的诗句其作者就在台下。

对此,歌女们是又惊又喜,连忙向三位大师行礼。行礼完毕,他们宴请三人入席,而这三人也不推脱,高高兴兴的入了席,同他人饮酒作乐,又闹腾了一天。

唐朝之所以有这么多边塞诗人,他们的出现不外乎这三个原因:

一、由于边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二、有些文人向往边塞风光和塞外生活,有机会到边地漫游。

三、有些诗人对朝廷的穷兵黩武不满。

可以说,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边塞诗人的这些诗句让我们无比怀念,他们将豪情都奉献给了边关,这是文人的正能量,只是现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边塞诗人中,我们还要提一个人,那就是岑参,他也是边塞诗人的代表。岑参是南阳人,曾经两次从军,跟随军队来到边塞,开始了他边疆服役的生活。

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岑参,这四大边塞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同,彼此之间也非常熟悉和景仰。但奈何,他们结局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客死他乡了。

这其中,岑参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传唱度也很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可以说,岑参把边塞风光描述的非常到位,也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意境的美。

标签: 边塞诗代表性诗人唐朝

更多文章

  • 瓦舍江湖剧情介绍(电视剧瓦舍江湖的大结局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瓦舍,江湖,简介,剧情,电视剧,介绍,结局

    《瓦舍江湖》结局,唯独金可儿身份隐秘,第2季或成小皇帝敌人!由德云社监制的轻喜剧《瓦舍江湖》近期已更新完结。一部小小的古装情景剧,讲述了艺人们之间的杂谈趣事和爱恨情仇。《瓦舍江湖》主要讲述了在皇城脚下有一间得福瓦舍,老板娘是女承父业的男人婆白小青,还有一个自小相熟的女闺蜜金可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晕

  • 明朝东林党简介(东林党人因东林书院而得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林党人,书院,简介,得名,明朝

    什么是东林党?东林党人因东林书院而得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顾宪成、高攀龙等在书院讲学的八人,被称为“东林八君子”。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为匡正时弊讽议朝政、评论官吏,既有鲜明的学术思想见解,又有积极

  • 电视剧双镜结局什么意思(最后的剧情解读与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双镜,解读,剧情,电视剧,意思,分析,结局,最后,什么

    又一部双女主剧,《双镜》里的“美强惨”和“孙悟空”!于正偏爱的新生代小花,97年出生的张楠,在接连客串多部欢娱作品后,终于有了自己的量身定制剧,《双镜》。《双镜》讲述了一个民国顶流女作家许幼怡(张楠饰),先后失婚,失业,卷入谋杀案,背负一身流言在上海滩立足的故事。这是故事的A面。如标题所言,这是一个

  • 天官赐福讲的什么故事内容(该部动画片主要情节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内容,天官,赐福,动画片,情节,故事,该部,什么,主要

    天官赐福,到底赐的是什么?最近B站上播出的动画片《天官赐福》,讲述了一个天界收破烂的高干子弟兼公务员,与鬼界第一大佬有一腿长达800百年的故事。这部动画片改编自作者墨臭铜香经典三部小说之一,小编没看过小说,但是动画片观感不错。剧中,谢怜持咒时那句“天官赐福,百无禁忌......”,什么是“天官赐福”

  • 接风意思是什么(迎接亲朋好友或贵宾自远方而来设宴款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贵宾,接风意思,设宴,迎接,款待,亲朋好友,远方,什么

    我国素来就是个古老文明的礼仪之邦,非常讲究待人接物的礼尚往来,尤其是对于人际关系,相互交流,更是注重礼貌待客。为此,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迎接亲朋好友或贵宾自远方而来,设宴招待时,为何叫做“接风洗尘”呢?其实,关于“接风洗尘”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是,究竟要如何解释呢?关于“接风洗

  • 灵山是哪个佛祖的道场(被称灵鹫山的灵山是唐僧真经目的地)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灵山,佛祖,灵鹫山,真经,道场,唐僧,目的地,哪个

    西游记中三大名山,如来的灵山垫底,第一人人皆知!《西游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畏艰险、降妖除魔的浪漫画卷。其中的地形也是令人叹为观止。就如其中的三座大山十分有名。 排名最后的是如来佛祖的地盘——灵山。灵山,也称灵鹫山,是佛教极乐之地,也是唐僧师徒取真经的目的地,属如来佛祖管辖。灵山与其他山大不相同,山

  • 林黛玉住哪里(林黛玉住的地方为何叫潇湘馆这个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林黛玉,潇湘馆,地方,名字,为何,哪里,这个

    林黛玉住的地方为啥叫潇湘馆?不仅仅是因为她爱哭!众所周知,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大观园中居住的地方是潇湘馆,而她在诗社中的别号也是“潇湘妃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林黛玉喜欢潇湘馆那一竿竿青翠的竹子,而她自己又爱哭,所以探春才给她取名为“潇湘妃子”,而她也很中意这个雅号,故而听完探春的话,也是“低头

  • 林黛玉与北静王的爱情故事(最后林黛玉嫁给北静王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林黛玉,北静王,故事,爱情,最后

    林黛玉和北静王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有三处暗示。一处是北静王送给贾宝玉的鹡鸰香念珠,被贾宝玉送过林黛玉。二处是北静王送给贾宝玉的蓑衣斗笠,被贾宝玉送过林黛玉。三处是林黛玉“潇湘妃子”的称号,说明她是一位王妃,极有可能暗示她嫁给了北静王。因为红楼未完,林黛玉的结局历来被猜测纷纷,似乎有无限种可能。那

  • 列夫特尔斯泰作品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列夫特尔斯泰,解读,战争,和平,代表作,内容,作品,主要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俄国社会?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自传体三部曲》等。那么,他的成名作《童年》没有被选入“世界十大名著”,可是,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什么意思(廖化作先锋的典故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先锋,廖化作,典故,解读,意思,蜀中无大将,什么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如此不堪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俗语是用来形容当时三国时候的蜀汉后期由于人才凋零不得不让廖化这样不入流的将领作为先锋,但是真实的廖化真的如此不堪吗?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其实廖化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将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