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始皇赵姬的下场怎么样(大秦赋中赵姬结局如何)

秦始皇赵姬的下场怎么样(大秦赋中赵姬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9 更新时间:2024/1/23 23:37:38

《大秦赋》赵姬结局:与嫪毐私情暴露,两幼子被摔死,遭嬴政幽禁。

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等主演的《大秦赋》正在当贝影视热播,该剧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故事。

该剧播出至今,争议最大的人物就是嬴政的生母赵姬。赵姬在历史上也算得上一位传奇女性,从青楼歌姬到一国太后,风流一生,最后却因为一个男宠晚节不保。

赵姬原本是赵国邯郸城最大青楼的头牌,能歌善舞美丽动人,被当时还是商人的吕不韦看中,花重金为她赎身。

吕不韦十分喜爱赵姬,本想娶她为妻,奈何他父亲认为赵姬出身低贱,于是他只能纳赵姬为妾,对她宠爱有加。

后来在赵国做质子的嬴异人来吕不韦家中喝酒,对美丽妖娆的赵姬一见倾心,直接开口让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他。

吕不韦虽然宠爱赵姬,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姬妾,自然比不了嬴异人将来带给他的权势地位,为了讨好嬴异人,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了他。

嬴异人对赵姬十分疼爱,不久之后两人就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不过嬴异人虽然贵为秦国公子,却是秦国送到赵国的质子,秦赵两国常年交战,嬴异人在赵国的日子并不好过,赵姬带着孩子跟着他吃了不少苦。

后来邯郸之战爆发,嬴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秦国,成为了华阳夫人的养子,安国君的嫡子,改名为嬴子楚。

几年后秦王驾崩,安国君登基,嬴子楚被册封为太子,将一直留在赵国的赵姬和小嬴政接回了秦国。

安国君称王三日便病逝了,嬴子楚登基成为秦王,三年后也驾崩了,年仅十三岁的长子嬴政继承王位,赵姬也从王后坐上了太后的位置。

由于嬴政年纪还小,太后赵姬被授予监国的重任,与丞相吕不韦联手,打压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把持着秦国的朝政。

嬴政登基后,吕不韦与赵姬旧情复燃,私下多次勾结在一起,但随着嬴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担心他和赵姬的私情被发现,于是打算结束他们的关系。

吕不韦为了让自己全身而退,将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扮宦官送入宫中,嫪毐年轻俊美又会讨好女人,赵姬很快就和他厮混在了一起,两人同榻而眠,还怀了孕。

姬发现自己怀孕后,以养病为由,带着嫪毐和宫人到雍城居住,几年下来秘密生下两个私生子。雍城离咸阳远,嬴政又忙,丝毫没有发现赵姬与嫪毐的私情,直到后来赵姬带着嫪毐与孩子回到咸阳。

第一个知道赵姬生下嫪毐私生子的人是成蛟的母亲韩霓,赵姬为了掩盖此事,以通敌卖国的罪名处置了成蛟,韩霓也被处死。

第二个知道的是李斯,赵姬身边的侍女爱上了成蛟,为救成蛟去求李斯的帮助下,李斯让她告诉他赵姬的把柄,侍女就说出了赵姬和嫪毐生下两个私生子的惊天大秘密。

不过李斯并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嬴政,因为那个侍女刚出门就被嫪毐派的人杀了,口说无凭,反倒让赵姬抓住把柄对他不利,将此事散发出去的则是当事人嫪毐。

成蛟叛乱后,赵姬听从吕不韦的意思让嬴政推迟两年加冠亲政,还在朝堂上公然给嫪毐加封进爵,甚至为把反对此事的两朝元老贬为庶人。

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后,权势越来越大,和嬴政吕不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太后的撑腰,嫪毐的野心也日益膨胀,竟然说自己的秦王的假父,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取而代之的话。

在李斯的暗中推动下,嬴政知道了赵姬与嫪毐的私情,当他愤怒万分地提着剑闯入太后寝宫的时候,赵姬和嫪毐正在床上衣冠不整。

嬴政心中万分悲凉,没想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竟然与人私通,还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嬴政瞬间对赵姬恨上心头,拿着剑想要当场斩杀嫪毐和那两个私生子,赵姬拼命保护嫪毐和两个孩子,生怕嬴政伤害他们。

在赵姬的保护下,嬴政奈何不了他们,但嫪毐自寻死路发动叛乱,失败后被嬴政处以极刑,车裂而死,还将两个私生子活活摔死。

至于赵姬,她毕竟是嬴政的生母,嬴政没有杀她,只是和她断绝了母子关系,将她终生幽禁在雍城。

后来谏臣茅焦以“秦王要统一天下,需以孝义为先”为由,让他将母亲赵姬接回咸阳,被囚禁在雍城的赵姬得以回到咸阳安度晚年。

可以说,赵姬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人,尽管凭借嬴异人和儿子嬴政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但身边的每个男人都把她当做棋子。

吕不韦为了前途将她送给秦国质子,嬴子异为太子之位将她丢在赵国受尽凌辱,嫪毐利用她获取更大的权力。

标签: 赵姬秦赋秦始皇下场结局怎么样如何

更多文章

  • 秦统一文字后的字体的名称叫什么(秦始皇统一为小篆文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字,统一,字体,秦始皇,名称,小篆,什么

    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得以在全国实行,但最后流行的却不是小篆。秦始皇统一山东六国,开始对大一统王朝开始进行制度建设,首先就是书同文,车同轨,这两项是管理旧山东六国的核心,雄心伟略的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把小篆定为秦国的官方字体,但是在秦国灭亡后,小篆却没有大面积普及,反而是另外一种字体得以普及。公元

  • 青年下乡是什么年代的事情(下乡青年活动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下乡,青年,年代,事情,活动,结束,时候,什么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4年是一个分水岭。从1969年开始的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直持续到1978年,全国共有16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农村、山区、草原、边疆等等广阔天地,成为一代知识农民和兵团战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开始,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但如何安排知青,如何使他们融入农村成为新农民,农

  • 青铜门为啥非得进去守着(盗墓笔记为什么要人守护青铜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青铜门,盗墓,笔记,守护,进去,为什么

    《盗墓笔记》为什么要有人守护青铜门,还必须是吴邪或闷油瓶?随着《盗墓笔记·重启》的完结,闷油瓶已经被吴邪从长白山接了回来,还在福建过了一阵子没羞没臊的“躲债”生活,似乎很多人开始淡忘之前对于青铜门的那些阴谋争斗。很多人开始疑问当初为什么一定要有人去守护青铜门?还必须是吴邪或者闷油瓶呢?故事还需要从张

  • 篆书和小篆是一样的吗(篆书和小篆书写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篆书,小篆,书写,区别,一样

    书法收藏之——篆书的前世今生。以前的文章笼统的讲过书法的分类,相信大家也只是只闻其意而不得其要,作为中华文明5000年来的载体,文字也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终会被历史所淘汰。想收藏书法作品和欣赏书法作品首先要了解,才能谈得上收藏和欣赏。今天和大家来分享篆书书法作品的历史和发展,和大

  • 状元和进士的区别(古代秀才、进士及状元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状元,进士,秀才,区别,关系,古代,什么

    长知识了!古代秀才、进士、状元究竟有什么区别?每当看古装剧时,常常会看到秀才、进士、状元等称呼,在古代秀才、进士、状元究竟有什么区别?以现在来看,就是古代读书人科考所取得的“证书”,相当于我们的学历一样。但秀才跟状元的等级可是差很多的,身分也是天壤之别。而状元之难考,你会庆幸是生在现代,根据史书记载

  • 秦国历代国君及姓名在位时间(秦国历代君主姓名谥号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姓名,历代,秦国,国君,君主,谥号,介绍,在位,时间

    秦国历代君主姓名谥号统治时长(共38位,含秦朝皇帝)。1、秦非子受西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2、秦侯(在位9年)3、秦公伯(在位2年)4、秦仲(在位3年)被周宣王封为大夫,攻打西戎,兵败而死。5、秦庄公 嬴也(在位44年)6、秦襄公 嬴开(在位12年)护送周平王东迁,位列诸侯

  • 秦惠文王在位多少年(秦惠文王在位26年的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惠文,功绩,多少,26

    19岁登基车裂商鞅,在位26年重用张仪,秦惠文王嬴驷是好是坏? 介绍芈月的老公之前,我们先来调查一下嬴驷的档案: 本 名:嬴驷 别 称:秦惠王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秦国 民族族群:华夏族 在位时间: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 老爸: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 媳妇:芈殊、芈月 谥 号

  • 秦陵铜马车的神奇之处(马车的工艺细节让人惊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马车,秦陵,惊叹,细节,工艺,神奇

    秦兵马俑博物馆有辆铜马车,马车的细节不一般,让人惊叹古人工艺。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陈列着一辆出土已久的铜马车,马车里面的装饰并没有人见过。直到一张照片的流出,才彻底揭开马车内部装饰的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内,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博物馆

  • 秦琼敬德门神传说渊源(将秦琼敬德作为门神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德门神,渊源,敬德,秦琼敬,传说,原因,作为

    为何中国人一直将秦琼敬德作为门神?秦琼敬德门神的传说是大唐时期陕西省咸阳县流传着一个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秦琼、敬德死后葬于陕西省礼泉县,为唐太宗陪葬。门神传说历史悠久,秦琼、敬德也是中国历来信仰群体最多的神祇。这种特有的民间文化,反映了人们崇拜好汉,敬重英雄的善恶观。门神的发展从彩绘门神到木板年画门神

  • 秦始皇让谁继承皇位(历史上秦始皇到底传位给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传位,皇位,继承,历史,到底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巡游,但很不幸,他病死在了河北的沙丘。他在死前留下遗诏,传位给长子扶苏,结果,秦始皇身边的李斯和赵高,为了保全地位,修改了遗诏,改立胡亥为皇帝,还赐死了胡苏。于是胡亥继位,成为了秦二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沙丘之变"。现在的史学家对沙丘之变的真实性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