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的梁思成著作《中国建筑史》?
版本一
书名:中国建筑史
作者:梁思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1-1
ISBN:9787108033536
开本:16开
定价:65.00元
版本二
书名:中国建筑史
ISBN:978-7-5306-4881-0
作者:梁思成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
字数:266千字
定价:¥24.00
版印次:1-1
原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董令生
出版日期:2007-09-01《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梁思成于战火纷飞的1944年在四川宜宾的李庄完成的扛鼎之作,是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建筑史。当时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对古建筑的实地调查也仅仅限于l932--1937年这短短的5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弄清中国建筑两千年来发展的历史源流,梳理清楚其发展脉络,自然只能先从主流建筑人手,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内容侧重于宫殿庙宇(即重点在大木作)。而对中国建筑中极富特色的园林,丰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没有论及。此书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课题还很多。但当时正是抗战胜利,军兴以还,各地城市摧毁已甚,失地收复之后,立即有复兴焦土的艰巨工作随之而至,所需人才当以万计,当务之急是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首先是建筑师。今后数十年,国家建设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因此他到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暂缓进行。
本书是先生的重要遗著,因此补充的图片也全部采用当年先生所拍摄的图片,尽管这批图片经过水残质量已大不如前了。《中国建筑史》除供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作教材外,也可供考古、风景园林、旅游、工艺美术、舞美等专业人员及广大读者阅读、参考。全书分中国古代建筑、近代中国建筑、现代中国建筑三部分,每一部分除对发展概况进行综述外,重点对城市建设与各类型的建筑作了分章论述。其中古代建筑部分所占分量较重,内容较系统、全面,对木构建筑特征和清式建筑做法也辟有专章介绍;近现代建筑部分则着重于建筑发展的概括论述和典型实例的分析,使读者对近、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了解。为了使读者获得更丰富而形象的相关信息,《中国建筑史》还配有光盘,收录古代建筑重要实例的彩色照片约千幅。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节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节《营造法式》与清工部
《工程做法则例》
一《营造法式》
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第二章上古时期
第一节上古
第二节春秋战国
第三节秦
第三章两汉
第一节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第二节汉代实物
第三节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
第二节南北朝之建筑活动
第三节南北朝实物
第四节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隋唐
第一节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
第二节隋唐实物
第三节隋唐之建筑特征
一建筑型类
二细节分析.
第六章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五代汴梁之建设
第二节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南宋之临安
第六节五代宋辽金之实物
一木构
二砖石塔幢
三其它
第七节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一建筑型类
二细节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第一节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
第二节元代实物
一元代木构
二元代砖石建筑
第三节明代实物
一都市
二明代木构
三陵墓
四明代佛塔及其它砖石建筑
第四节清代实物
一宫殿
二苑囿离宫及庭园
三坛庙
四陵墓
五寺庙
六砖石塔
七住宅
八桥梁
九牌坊
第五节元明清建筑特征之分析
一建筑型类
二细节分析
第八章结尾清末及民国以后之建筑
附文一油印本《中国建筑史前言》
二读乐嘉藻《中国建筑史》辟谬
后记
中国建筑的本源?
中国木构因历代的演变,形成了遵古的艺术。“其在结构方面之努力,则尽木材应用之能事,以臻实际之需要,而同时完成其本身完美之形体。”
唐宋少数留存至今的建筑,其在结构上的造诣之精,是累积千余年的工程经验所产生的最高美术风格。
其木结构技巧及建筑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古建筑之典范,它结合柱、梁及斗拱铺作,造出一座内部呈空筒状的楼阁,用以容纳高大的立像。
中国建筑的拼音?
您查询的是:中国建筑查询结果:共包含4个汉字,总笔画数32画。
去除重复汉字后:共包含4个汉字,总笔画数32画。以下为单个汉字笔画数:4画zhōng中8画guó国8画jiàn建12画zhù筑
中国建筑的发展?
中国建筑以中国为中心,以汉族为主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完整保持了体系的基本性格。
从其全部历史可以分出四个大的发展段落: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是中国建筑的初步形成阶段,那个时候开始出现房屋以及固定的住所,出现了村落;
商周(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到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8年)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盛唐(618-907年)至北宋(960-1127年)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高潮;
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1368-1644年)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安定和文化交流等社会背景。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统一后享国短促,但建筑工程规模为前所未有。曾用数十万人,修筑驰道、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秦始皇扩建咸阳宫殿,集中仿建六国宫室,使战国时各国建筑艺术和技术得以交流,为形成统一的中国建筑风格开创先声。
从盛唐(8世纪)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创造出空前未有的绚丽多姿的建筑风貌。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稳定下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残破,十国中如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却保持相对安定局面,建筑仍有发展,并影响到北宋前期的建筑。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也有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但根据所在的朝代不同,每个朝代的审美时尚也有区别,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呈现明显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标题?
一、古建筑。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基本性格。中国以汉族建筑为传统建筑的主流,其内容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石窟、佛塔、衙署、景观楼阁、王府、民间公共建筑、民居、防御建筑和桥梁等门类。重视群体组合的美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构图方式严谨,常取中轴对称的模式。但在园林、某些山林寺观或民居中,也常有采取自由式组合的构图方式。从内在的模式分析,中国建筑遵从平易、中和、深沉、含蓄的审美习惯,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在美学上的追求。
三、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是以木结构为主要体系,工程技术的意义在木结构中得以体现。结构美和装饰美在机智而巧妙的结构组合中得到显露。木结构,尤其是斗拱的处理,其精微与复杂都超过了砖石结构的建筑,这不仅是建筑美的内容,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中国建筑的装饰,往往是对有机结构构件和其他附属构件的进一步加工。这些装饰手法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琉璃、彩画以及内外装修。
1、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2、现代建筑在美学上的特点:
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
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
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
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中国建筑的创新点?
现场采用功率小、能耗低的洒水车,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该洒水车覆盖范围广,水量大小可以自动调节,均匀喷洒,不会造成料场地面大量积水,更不会形成环境二次污染。
洒水车采用了防震减噪技术,将运行噪音降至95分贝以下,避免噪音污染。
中国建筑的屋顶象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中国建筑的早期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法。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建筑的房子质量?
相比大多数小施工单位而言还是可靠的。不过一个工程质量如何,跟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现场管理,还有施工单位项目团队责任心,班组人员素质如何,以及是否低价中标,层层转包都有一定关系。如果不放心可以请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中国建筑是比较大型的中央企业,总体来说,房子质量还是很好的。
中国建筑史的特征?
中国建古代建筑是一只独立的系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布置原则仅有发展的缓急变化,顺序进展,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掺杂之象,直至近代。
中国古代建筑一贯以其独特纯粹的木构系统为特征,分布在我国东西南北大小地区,涉及宫殿、寺庙、陵墓、民居各种建筑类型。甚至家具、装饰、工艺品、器用之细,都与之息息相关。